俞敏洪:我觉得这项技术看起来并不很复杂,毕竟50万投资就能做出来,而且我也知道现在做节能罩具的企业很多,有的已经做得很大了,你打算怎么跟他们竞争?
高广路:我们有两个核心竞争力,一是研发,我们的研发一直在进行,到2008年3、4月份的时候,我们的新产品就又会面世了。
俞敏洪:我相信研发团队不应该是你的强项,因为如果另外一家做罩具的企业,每年都能卖出去几千万的产品,然后他就把南京工业大学的这项技术买断,那它就比你厉害了吧?
高广路:它无法买断,因为我们才是专利持有人。
俞敏洪:就是说,其它做罩具的企业绝对不可能拥有你的技术?
高广路:也不是,它可能会有。因为我们的专利是提倡热管,这其实很具体,所以只要它不用热管就行,只是热效率也会降低……
俞敏洪:那么全中国现在除了你可以用热管,其他任何做罩具的机构都不能用热管,否则就是冒犯你的专利权,是这意思吗?
高广路:应该是这样,但如果它要模仿的话,我们发现了也没办法。
俞敏洪:你可以打官司,把管子拔掉。
高广路:其实我们并不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自我保护,我认为只有不断研发新产品、快速地把市场做大才能最有效地保护自己。
俞敏洪:你当老师才当了不到半年就出来创业了,你不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吗?
高广路:不是的。
俞敏洪:我知道,因为你有了要创业的冲动,这其实很好解释。不过我也看了你前两次的创业经历,觉得好像都遭遇了瓶颈,第一次创业做塑料袋本来做得很好,但是最后因为设备不好出了很多次品,不得不亏损关门,然后花了4年的时间来卖菜、倒水果、摆地摊才把债还了,不过这也体现了你的责任心。第二次创业本来也做得很好,第一年500万,第二年1800万,第三年如果没有非典就是3000万了,非典之后你觉得直销行不通了,才做起了渠道营销。
但是为什么你每次做到销售400万、500万的时候就遇到瓶颈了呢?产品就是卖不出去了,而且前两次创业都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高广路: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我太年轻,20岁就盲目下海了,什么都不懂,买了很便宜的温州设备,结果一年不到就都不能用了。
俞敏洪:为什么发现设备不好的时候,你不去买好的设备呢?
高广路:没钱了,我十几万的原始资金全都是家里的钱。
俞敏洪:不是刚开始还销量很好吗?怎么会没钱呢?
高广路:刚开始是很好,但后来都退货了。
俞敏洪:销出去的都退了?
高广路:是在3个月以后,设备出问题了,销出去的就都退回来了。
俞敏洪:那第二次创业呢?
高广路:第二次创业的时候,我们团队做直销很强,营销人员有170多名,遍布全国的主要城市。但是非典之后,我们这些从北京出去的人,根本卖不出去,甚至白送给人都不要,结果一下子整个营销团队除了十几个骨干外,其他的都散了。在这个情况下,依*直销就很难再做下去了,所以我们只能跟渠道合作,但是跟渠道合作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汇款很慢。
俞敏洪:你觉得这两次失败跟你的个性有关吗?你长得挺帅、脾气也好,我第一眼见你就喜欢你,所以我估计,你前两次创业之所以成功得很快,跟这两个优点有关。因为大家一看你就觉得很顺眼,而且脾气还不错。但是如果你不找出前两次失败的根本原因的话,这一次可能也做不成,你能告诉我你前两次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吗?
高广路:可能跟我性格有关吧?
俞敏洪:什么性格?
高广路:我性格外向,喜欢拓展,所以缺少恒定性。
俞敏洪:我也是很外向的性格啊,天天嘻嘻哈哈,所以这不是真正的原因,我希望你能再找一找原因。
高广路:好好反省一下。
俞敏洪:不是反省,是寻找,是把自己找回来。
俞敏洪点评
你在创业两次失败后,还保持有自信来第三次创业,是很难得的,保持自信是一个人创业最重要的前提。我能从你的表述和眼神中感觉到你的自信,而且不仅是外表的自信,你内心对未来也很有信心。
刚才我也说过了,你做事和跟人交往总是开始得很容易,至少你三次创业一开始都非常容易、非常成功。不过,你前两次创业都没有成功的经历也表明,你一定还存在某种问题。但你的问题恰恰在于你让我找不出问题在哪里,这也是我最大的担心,你的个性、语言还有你的商业模式都没有太明显的问题,就是说你的毛病是隐藏的。而一个做企业的人,如果不能发现自己最大的毛病在哪里,一般都不太容易成功,因为这肯定会是组成水桶的最短那块板,让一桶水都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