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想追求成功,成功到底是什么呢?
曾经有记者问一位中国著名的企业家,万象集团的鲁冠球,“你为什么能够成功?”他说了9个字:“有目标、沉住气、悄悄干。”他是一个纯粹农民出身的企业家,他也是那一代企业家中唯一30多年都没有倒的人,他先做一个小公司,后来做成万象集团,他把成功的方法用这9个字全部说尽了。
什么是有目标呢?如果你早上起来,发现今天什么事都不用做,第一天,也许你感觉挺轻松,第二天,会很迷茫,第三天,就想找栋高楼跳下去。有目标,就意味着心中有一个梦想,想去实现。找不到工作,那明天起来就开始找工作,这就是幸福,因为有目标可以追求;如果你有了工作,你想变成部门经理、公司副总、总裁,这也是目标;如果你想创业,想自己干伟大的事业,这都是目标。有了目标,你就不会犹豫、不会摇晃、不会迷茫,每天起来,都觉得自己有事可以干。
现在我身边的很多人,每天都觉得工作没劲,就把工作看成每月拿工资、每天上8小时班的一件事,尽管每天都有工作做,但是也不喜欢,也没想过要进步,到最后,生命也失去了目标。
关于目标,有两个问题大家要想明白,一是你这一辈子到底想做什么?这一点在30岁以前你还可以不明白,但孔子说三十而立,如果30岁以后还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还在不断地换工作,那就麻烦了。所以,从上大学开始到30岁以前这段时光里,你一定要明白自己一辈子到底想做什么,想往什么方向发展。
我是在25岁左右的时候下决心这辈子要当老师的,现在尽管做了公司,但我也还是认为自己是一个老师,而且走进课堂给学生讲课仍然是我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也正是因为有这个目标存在,后来很多诱惑都没有动摇我,比如我可以投资房地产,做歌厅,倒卖钢铁,我从来都没有做,因为这些事情跟我生命中设定的目标相违背了。尽管新东方现在做成了上市公司,但这跟我成为优秀老师的目标是一脉相承的。只有有了这样的目标,你的生命才不会摇晃。
我在美国有两个朋友,都是学建筑的,一个在美国圣路易斯大学,一个在纽约建筑学院,都是美国很好的建筑学院。其中一个人在全世界电脑泡沫兴起的时候,看到学电脑的人赚钱多,而学建筑的人工资很低,他就转学电脑,等到他把电脑学完,刚好碰到美国电脑泡沫崩溃。另外那个学建筑的同学,毕业以后在美国没找到工作,后来回国到中国一个很著名的建筑事务所工作,而中国正是一个建筑设计时代,他本身又学得很好,很快变成设计主力,年薪150万人民币。
相比之下,如果你被外界诱惑,而改变自己的目标,你的损失有时会更大。那个一直学建筑的同学,坚持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又赚了钱,还有很大的成就感,另外那个学电脑的同学,他虽然很喜欢学建筑,但是学了电脑以后,已经完全不可能重新回到建筑领域了。不是曾经有个故事吗,说两个和尚在争论,船为什么动,一个人说是船在动,一个人说风在动,其实是你的心在动,你的心动了以后,世界就乱了。所谓有目标,就是要坚持自己的理想。
所以,我很庆幸自己抵抗了很多诱惑。虽然办学校很辛苦,每天要上8到10个小时的课,而且全部财富的积累都要*学生交的学费,而周围很多朋友做房地产,造完一栋楼就能赚几千万。但是如今当我回头看的时候,我发现现在新东方所积累的财富、地位和品牌一点都不比他们差,而我认识的好几个做房地产的人,后来都因为某些背后的交易,做不下去了,不得不离乡背井地逃走。
有了目标以后,要分阶段地去实现。假如你的目标是爬珠穆朗玛峰,如果你现在就去爬,你爬到6千米就会倒下,你非死不可。你需要一步一步地去爬,你要经过3到4年的爬山训练,从爬2千米的山开始,再爬更高的山,先空手爬山,然后背上背包爬山,最后才爬珠穆朗玛峰。王石爬过很多雪山,他把几大洲的雪山都爬完了,最后才爬的珠穆朗玛峰。他去爬山,是因为医生检查出他的心脏有问题,但是因为爬山,他还可以多活很多年。
每次爬山,到半山腰最艰难,因为进也艰难,退也艰难。人生就是这样,有了目标以后,退艰难,进艰难。进,是实现目标的快乐,退,是失败的痛苦。
对于我们来说,有一个目标不难,难的是实现目标。比如,你们现在想去哈佛大学读书,其实每个人都能去。但是你说你明天就去,你是疯子;你说你明年想去,我想会有可能;你说5年内想去,那是100%的可能。因为进哈佛有标准,托福要考多少分,gre要考多少分,还要有多少工作经验,你达到了这个标准,就必然能够进去。
20年前,我也想去哈佛大学读书,哈佛根本不理我,因为我不合格。去年,新东方成了哈佛大学的案例,我走进哈佛大学讲课了。我现在还有一个梦想——成为哈佛大学的学生,现在肯定比20年前容易了。
沉住气
所以有了目标以后,你要想实现目标,就要看后面6个字——沉住气、悄悄干。
什么叫“沉住气”?我做了一个总结,“沉住气”有三个阶段,有信念,有激情,有耐心。“沉住气”不意味着有气无力。
一个人有目标的标志是什么?是他把目标内化成一种信念,内化成生命的一部分。当一个人在拼命嚎叫着,喊着自己要做成什么事的时候,我立刻就可以判断,他绝对做不成。为什么?因为他还没做,就已经叫得这么响了,让全世界的人都听见了。我喜欢外表沉静但内心有火焰的人,不管这个人是企业家、思想家,还是学生,你能感觉到他内心其实有很伟大的东西存在,但他的外表是沉静的,而外表之所以沉静,是为了让内心的伟大东西平静下来,然后用自己的信念去实现它。
这三个阶段非常重要,第一,有信念。因为有信念,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能够沉得住气。第二,有激情,但是这是一种内化的激情。第三,有耐心。一个目标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实现的,一天两天能够实现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目标,并不是惊天动地的事情。比如,你要做鲁冠球的万象集团,做柳传志的联想集团,做马云的阿里巴巴,那你几乎每天都要干很多的工作,没有耐心怎么行?什么叫伟大?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其实都是一样的,但一个平凡的人每天都过着琐碎的生活,而伟大的人是把琐碎的事情积累起来,变成伟大的事业。人与人之间在生命的本质上都没有差别,只不过伟大的人有耐心把每天的琐碎变成伟大。
悄悄干
第三句话叫做“悄悄干”。“悄悄干”是不浮躁、不张扬、不宣扬。尤其在中国,你到处宣扬你在干一件事情的话,你会很难干成,因为跟你作对的人会想尽办法给你设机关,说你的坏话。还有的人,事情还没有干成,就到处宣扬自己的成功和伟大了,虽然我们常常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但其实不一定,而是你说得越高,就跟现实的差距越大。有多少标榜自己道德伟大的人其实道德有问题,有多少标榜自己是著名企业家的人,而他的企业却是七零八落的。
说和做是两回事。一个人不说,只把事情做好给你看,你发现这个人真好、真厉害;一个人说了半天,最后什么也没做,你会对他的诚信产生怀疑,觉得以后最好再也不要跟他打交道了。
我曾经亲自经历过一个得到诚信和失去诚信的故事。有一次在洛杉矶,我带着女儿去洛杉矶边上的“六骑魔山”玩,那里有各种各样的过山车,我不知道那个地方在哪里,又比较匆忙,就打了一辆出租车。我跟出租车司机说我要去那个地方,不知道远不远。那个司机想赚钱,就说半个小时就到了。等车开了以后,我才发现他也并不知道那个地方在哪儿,他停在路边问路,这时候我有些生气了,但是我想,既然坐上来了就算了吧。等到问完路开到高速公路遇上堵车,我说那就不去了,司机说没事,过了这个路口就不堵了,结果过了这个路口以后还是堵车,一直堵,我特别生气,我只要一说不去了,他就会说过了这段路就不堵了,最后我完全不能相信他。到目的地以后,我真的不太愿意给他租车费,但是我想何必呢,最后我连租车费加小费一起给他,说你走吧。他说实在对不起,他也没想到路上会这么堵,既然都到这里了,你们就进去玩吧,我在这儿等着你,等你们出来以后,我再把你们送回宾馆去,不要你们的钱。他说完这些话以后,我对他的反感一下全没了。我说,我们出来可以再打另一辆车,你等我一个小时我还要付你20美元,你还是走吧。他却说,等的时间他一分钱也不收。后来,我们就进去玩了。本来我对他说,如果你真的要等,我们大概4个小时左右出来,结果进去以后玩疯了,6.5小时以后才出来,我心想这个司机肯定走了,根本不用想的。但没想到他一直停在我们下车的地方,一动没动,这让我大为感动,回到宾馆以后,他一直说不收钱,因为去的时候他一直说不堵车,结果让我们在车里待了2个小时,很对不起。这时候我很感动,我发现这个人很诚恳,我给了他所有的租车费,再加上很优厚的小费和他等我的那6个小时的费用,他也很感动,第二天坚持要免费送我去机场。
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话说出来了就要做到,说了做不到,人们就会对你产生反感。这个司机刚开始说的话都没有做到,说半小时到结果用了两个半小时,说认识路,结果不认识,不过他后面的一系列行为让我感觉很好。其实做人的原则和道理全都包含在这个故事里了。
比如,你跟女朋友承诺了你要做什么,结果都没做到,这个女朋友你肯定交不成了。做事业、做企业也是这样,你先不大声宣扬,最后把事情做成了,人们会认为你不仅说到做到,而且连你没有说的都做到了。你不说,就没有风险,即使失败了,人们也认为很正常,因为你也没有说过自己会成功。
鲁冠球这9个字,有目标、沉住气、悄悄干,把做人做事的道理都说完了。
急事慢做
如何把事情做得更成功呢?下面讲几点我自己的个人体会。
第一点,如何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比如,你的长期目标是爬喜马拉雅山,那你的短期目标就是怎么样去完成中间的每一个步骤,直到最后爬上山顶。
如果这件事是你一辈子的目标,那你千万不要太着急去迅速完成它。中国有句话,“急事慢做”,就是说越着急的事情反而要做得越仔细、越认真,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越着急的事情你做得越快,只会适得其反。
急事其实也是大事。生命中,只有让你着急的事情才能成为大事。比如你想要拥有很高的英文水平,你每天学12个小时英语,三个月后你的英语水平的确会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三个月以后你就不学了,那么再过三个月,你就会把英语全忘了。这一点,我自己就深有体会,我是学英语的,但如果我两三个月不讲英语,那我说英语的语速、思维和用词能力就会全面下降。所以,如果你想拥有一辈子不忘的英语能力,与其猛学三个月的英语,还不如每天都坚持学半个小时,慢慢地进步,这就是急事慢做。
如果是一个阶段性的短期目标,那你就可以快做。比如你要通过一门考试,这门考试有一个分数线,你只要过了这个分数线,以后就跟这个考试没有关系了,那你就完全可以拼一下命,用一个月的时间迈过这个门槛,然后跟它一辈子拜拜。我们大学有很多考试都是这样的,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每次考试前半个月开始拼命准备,然后考试过关,万岁,教科书再也不用看了。
但是如果我要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考过以后就不能再也不学了,我有很多北大同学,他们毕业的时候英文水平都很高,后来做的工作跟英文一点关系都没有,现在他们完全讲不了英语了。为什么?因为学完以后就再也不说了,只会全部忘掉。
第一,我们要分清哪些是一辈子的事情,哪些是这次干完以后就再也不用干的事情。第二,20岁到30岁之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决定自己一辈子要干什么,决定以后就要坚定地干下去,你就会像一条河流一样越流越宽阔,而千万不要想再变成另外一条河流,或者要变成一座高山。
这是我从自己的生命轨迹中体会出来的。我从当英语老师开始,然后办培训班,办学校,我变成校长,然后学校变成集团公司,我变成董事长,最后我变成上市公司老总。这些职业好像完全不相关:老师跟校长还有一点关系,但跟公司好像根本没有关系,跟上市公司更加没有关系了。我是换职业了吗?没有。我是像一条河一样,把事情越做越宽了。而我的核心还在,那就是假如有一天我一无所有了,我回过头来还一定能当一个老师,而且是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只要这个核心没变,你的路能走到多宽,都没有关系。
比如,你现在学人力资源,刚开始你可能是一个人力资源的普通员工,然后你变成人力专员,人力资源部经理,后来你变成公司总裁,最后你变成某个上市公司的老总,甚至自己创业了,创立了自己的电脑公司。像马云,他是学英文的,但他的阿里巴巴和英语没有关系,他变了吗?没有。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英文培训,他在其中不断积累了自己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