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奇怪了,怎么这个希思城里有这么多数学头脑灵光的家伙,麦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他没在我面
前解多少个数学题,但他的思维显然很具逻辑性。我简直有些佩服这个城市了,但觉得有点累。
奥菲利说:“如果我们能够为每个人的心理确定一个心理指数,那么计算概率,我想是可行的。”
“可是这个心理指数如何确定?”
“是的,这是一个关键,这也是数学不是万能的一个证据,因为这个指数即便是利用数学作为模型也必须有
社会学及心理学的参与才可能得到,而且我必须强tiáo只是可能。因为直到现在还无法将所有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全
部数学化,或者说也许永远不能。”
“那还不是说办不到。”
奥菲利并没有生气,“我说的是不能将所有的社会、心理问题数学化,但找到一个社会可接受的心理系数用
于计算部分结果未必就做不到。”
大家都安静下来了。
奥菲利说:“刚才的问题属于一门边缘性学科,这个学科是从数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结
合产生的,现在大都称之为博弈论。”然后他介绍了一点背景知识。他接着说:“刚才两个罪犯拒不承认的结果
是对他们最有利的,可是谁敢冒这个险!两人同时选择坦白,结果各被判八年,这个结局称为非合作均衡。现实
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尤其对经济学的影响很大,因为以前的经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是理性的,可是这种非合作
均衡的情况正好表明,我们自以为的理性选择可能恰恰是非理性的选择。由于一味地在乎自己的利益,而结果却
不是最有力的结果。……”
的确,这是一个令人惋惜的均衡,我并不是想袒护罪犯,因为这只是现实中的一个例子,而类似的情形时时
威胁着我们可能获得的更好结果。我是在惋惜如果我们从利己的理性角度出发,却常常得到损人不利己的非理性
结果。看来只是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不够,是否能进一步做到“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呢?
接下来奥菲利介绍了几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如何解决这个每天都可能发生的“悖论”。
也许细心的你已经发现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条件。他们被隔离审讯,隔离的意思就是没有机会串供。串供的机
会很多,也许只是一个眼神或者仅仅是擦肩而过时的瞬间停滞,更也许只是一个无言的动作,因而没有串供的机
会就是在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沟通的情况下。反之,如果其中有一条可以实现,即两人达到串供的目的了,那么结
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快被释放。就是这同一个道理对彼此对立的双方——警察与罪犯——都是一个提醒,要
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善加分析呀!
要想做到“合作均衡”我们必须交流、沟通或者有其他前提条件。
无论是事业、爱情、还是人生。
让我们看看在爱情中的运用。
周末到了,恋爱中的小男和小女计划着去哪儿玩。小男很想看一场足球赛,小女想逛街,怎么办?请别假设
太多,比如什么两人正处于微妙的关系之中的假设,就是很正常的意见不统一而已。
从不能“串供”中走出来吧。小男也许会这样说,“这种比赛太难得了,如果这次不看可能就再看不到这么
jīng彩的了。下次我一定陪你去逛一天。”等等类似的必看的理由,我也比较接受这种无奈的理由,谁也不能让比
赛改期呀。可是小女说,“如果不是今天我一定会陪你去看球的,可是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小男一愣。
小女接着说,“我nǎinǎi的生日,而她现在住在医院,我想给她买束花,更想你和我一起去,她看见你一定会很高
兴的。”然后是柔和并略带抱歉的眼神。哎,我们当然会接受这样的理由,球赛再难得也不能与亲人之间的“爱
”相比呀!
这是通过交流和沟通达到的“合作均衡”,下面是假定有一个前提条件的例子。
小贾终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演唱会,于是早早的买了两张票。小易恰在演唱会那天很想买一件久已相中的衣
服。小贾拿着两张票激动万分的来到小易面前,他已陶醉在音乐里了,小易虽不热爱此歌唱会但至少不至于讨厌
,毕竟也是音乐爱好者嘛,于是就有了看演唱会的“均衡合作”。
我发现奥菲利教授说的解决方法在现实中已被人们不自觉地应用着,这说明我们已经在潜意识里试图避免那
种于己于人都无利的结果的出现,看来只要全社会自觉地避免“损人”的行为,理性、合理的社会环境还是可得
的。
不过人生中的事情会复杂的多、混乱的多,可是任何人生也不能缺少交流、沟通,与亲人、与朋友、与不知
名的天涯沦落人、与飞禽鸟兽、与花草树木、与自然、与大地、与自己的心灵。
我想人生就是一场复杂的博弈过程,我们该如何进行这场博弈呢?因为我们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自己的——人生。
美丽的背后美丽的背后
“我们通过各种办法保护环境,
但是环境还是不断恶化。”
——环保悖论
终于可以看看这个传说中美丽的希思城了。
希思城周围的环境可以说是人类与自然界最和谐相处的典范。几乎每个工厂排出的“废物”都经过环保处理
,达到环保要求,有的甚至还被回收利用。这同时也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资源对于人类而言当然是生命的保障
。
我们经过一家商店时碰上麦力的一位朋友——伊莲娜,她是一个环保志愿者,正好要去希思城的森林公园采
集标本,我们就一起跟去了。
森林公园占地面积很大,并且被划为保护区,因而里面的生态基本还保持原有的模样。
伊莲娜从事这项工作已经三年多了,听她说像她一样的志愿者还很多,我觉得这里的保护已经很好了为什么
还有这么多志愿者。看来越是生态保护好的地方大家的环保意识也就越强,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不过伊莲娜边走边说:“其实你们并不了解真实情况。不用说别的地方,就是在这里,被称为世界环保工作
做的最好的地方,自然环境每天都遭到人类的破坏。”
“不可能吧?”我觉得她有些夸大其词,可能是想以此表明她对环保的热爱和投入。不过我发现类似的志愿
者大多都是女性,不知道是不是男人对什么事都更乐观的缘故,以至于对许多重要的细节早已麻木。
她用眼睛斜了我一下,“一起去看看吧。”
在树林里转了很久,伊莲娜边走边收集各式植物标本,并给我们讲解,慢慢地我也开始东瞅西看起来。等出
来后伊莲娜告诉我们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她说今天我们的路线和收集范围与两年前她的走过的一模一样,但是
植物品种已近减少了七十种,比去年减少二十种。
可是我想这样走一遍得到的数据科学吗?
伊莲娜听到“科学”两个字时,情绪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人类总是过分相信自己掌握了真理,以为科学
就能保住人类的正确方向,可是所有的破坏不都是科学造成的吗?”
我也有些不服,“怎么能说所有的破坏都是科学造成的?难道现在用来治理环境的不是科学的成果?”
伊莲娜说:“我只想提醒你们,如果没有科学的所谓创造发明,现在就更本不存在保护的问题。”
也许吧,虽然我觉得伊莲娜有些固执或者偏颇,但毕竟她说的话也不无道理。
因为无论我们怎样利用环保设备jīng心治理,但环保设备毕竟也是设备,这些设备本身也要破坏自然界的平衡
,哪怕影响是很小的,但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彻底。我们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仍在破坏它,更可怕的是,有时人们还
借着保护的名义变本加厉。这个令人担忧的“悖论”现在就摆在我们的面前。
在回希思庄园的路上,我想到中国古人是如何面对自然的。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都来自古老的中国
,我们的古人将火药主要用于娱乐,而传入西方后却变成了枪支和炸药;指南针被用于巡回于海上的友好外交工
具,而西方人用作侵略的向导。同样的东西不同的用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西方人并不比东方人更喜欢战争
,但他们却更相信科学所能带来的利益,这种破坏性正是来自于对利益的无限追求,而侵略只是手段而已。只要
人类善加利用我们手上的工具,我想我们的未来一定不会让伊莲娜们再有那么多感慨的。
人类的未来的确值得我们期待,同样值得我们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