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抽象的抒情 > 第一部分 从文遗作选 第10节 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1)

第一部分 从文遗作选 第10节 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1)

《红旗》十七期上,有篇王力先生作的《逻辑和语言》文章,分量相当重。我不懂逻辑和语言学,这方面得失少发言权。惟在末尾有一段涉及胡子历史及古人对于胡子的美学观问题,和我们搞文物所有常识不尽符合。特提出些不同意见商讨一下,说得对时,或可供作者重写引例时参考,若说错了,也请王先生不吝指教,得到彼此切磋之益。

那段文章主要计三点,照引如下:

1.汉族男子在古代是留胡子的,并不是谁喜欢胡子才留胡子,而是身为男子必需留胡子。

2.古乐府《陌上桑》说:“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可见当时每一个担着担子走路的男子都是有胡子的。

3.胡子长得好算是美男子的特点之一,所以《汉书》称汉高祖“美须髯”。

王先生说的“古代”界限不明白,不知究竟指夏、商、周……哪一朝代,男子必须留胡子?有没有可靠文献和其他材料足证?

其次,只因为乐府诗那两句形容,即以为古代每一个担着担子走路的男子都是有胡子的,这种推理是不是能够成立?还是另外尚有可靠证据,才说得那么肯定?

其三,即对于“美须髯”三字的解释,照一般习惯,似乎只能作“长得好一部胡子”的赞美,和汉魏时“美男子”特点联系并不多。是否另外还有文献和别的可作证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