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台湾通史》上册 > 卷十 典礼志

卷十 典礼志

昭忠祠在妈宫澳,光绪四年十二月,副将吴奇勋等倡建,祀同治元年之役协营各标tiáo赴台湾弁兵助剿阵没者,则署左营守备蔡安邦等,暨兵丁一百三十四名。

武忠祠在妈宫澳协署之西,建置无考。乾隆五十六年,护理水师副将黄象新等捐修。

胡公祠在文石书院内,祀通判胡建伟等。

节孝祠在天后宫之西,道光十八年,署通判魏彦仪建,春秋致祭。光绪五年,妈宫澳商户黄学周、黄鹤年重修。

台北府(附郭淡水)

社稷坛在府治东南,光绪十四年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治东南,光绪十四年建。

先农坛在府治东门外,光绪十四年建。

文庙在府治文武街,光绪十四年建。

武庙在文庙之左,光绪十四年建。

天后宫在府治府后街,光绪十四年建。

府城隍庙在府治抚台衙后,光绪十四年建。

县城隍庙附于府城隍庙之内。

厉坛在府治北门外,光绪十四年建。

名宦祠在文庙棂星门之左。

乡贤祠在文庙棂星门之右。

忠义孝悌祠

烈女节妇祠

新竹县

社稷坛在县治东门外,道光九年,同知李慎彝建。

山川坛在县治东门外,道光九年,同知李慎彝建。

先农坛在县治东门外,道光九年,同知李慎彝建。

田祖祠旧在南门内,乾隆三十四年,同知宋应麟建。道光九年,同知李慎彝移于先农坛之右。

龙神祠在县治南门内,乾隆三十四年,同知宋应麟建。

风云雷雨坛未建。道光九年,同知李慎彝始设神位附祀于龙王祠。

文庙在县治东门内,嘉庆二十二年,同知张学溥建。道光四年,同知吴性诚乃竣成之。中为大成殿,东西两庑,后为崇祠,左为明伦堂。

武庙在县治南门大街,乾隆四十一年,同知王右弼倡建。同治十年,邑人重修。

文昌祠在文庙之左,嘉庆八年,同知胡应魁建。

天后宫在县治西门内,乾隆十三年,邑人陈玉友捐建。四十二年,同知王右弼修之。

城隍庙在县署之右,乾隆十三年,同知曾曰瑛建。

邑厉坛在县治北门外水田街,嘉庆九年,同知胡应魁建。

火神庙在县治试院之左,光绪十三年,知县方祖荫建。

名宦祠在文庙之左,道光九年,同知李慎彝建。

乡贤祠在文庙之左,道光十三年奏建。

昭忠祠在文庙之左,道光十三年奏建。

节孝祠在文庙之左,道光九年,同知李慎彝建。光绪十七年改建。

孝友祠在文庙之左,道光九年,同知李慎彝建。光绪十七年,移祀于节孝祠。

德政祠在明志书院之左,旧为敬业堂。咸丰七年,绅士许超英等改祀同知曹谨、曹士桂,后又祀同知袁秉义、薛志亮、李慎彝、娄云等。

宜兰县

社稷坛在县治南门外,嘉庆十七年,通判翟淦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治南门外,嘉庆十八年,通判翟淦建。

先农坛在县治南门外,嘉庆十七年,通判翟淦建。

文庙在县治,光绪二年,进士杨士芳、举人李望洋捐建。中为大成殿,东西两庑,后为崇圣祠。

武庙在县治西门,嘉庆十三年,居民原祀于米市街。二十三年,文昌宫落成,通判高大镛移祀于宫之前殿。

文昌宫在县治西门,嘉庆二十三年,通判高大镛倡建。前殿祀汉忠义侯,后殿祀文昌。

天后宫在县治之南,嘉庆十二年,居民合建。

城隍庙在县治西街,嘉庆十八年,官民合建。

火神庙在县署之右,嘉庆二十五年,居民合建。

神祇坛即邑厉坛,在县治南门外,嘉庆十七年,通判翟淦建。

名宦祠在文庙之内。

乡贤祠在文庙之内。

忠义孝悌祠

烈女节妇祠

杨公祠在文昌宫之右,供开兰官长杨廷理七人禄位。

南雅厅

社稷坛

风云雷雨山川坛

先农坛均未建。

昭忠祠在厅治,光绪十九年,巡抚邵友濂建,祀十二年讨番病没阵亡兵勇。友濂题额,文曰:“俎豆同荣”。

台湾府(附郭台湾)

社稷坛在府治东门外,光绪十五年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治东门外,光绪十五年建。

先农坛在府治南门外,光绪十五年建。

文庙在府治小北门内,光绪十五年建。中为大成殿,东西两庑,后为崇圣祠,左为明伦堂,右为学廨。

天后宫在府治大墩街。

府城隍庙在府治新庄,光绪十五年建。

厉坛在府治北门外,光绪十五年建。

名宦祠在文庙棂星门之左。

乡贤祠在文庙棂星门之右。

林刚愍公祠在府治田中,光绪十五年,巡抚刘铭传据全台绅士奏建,祀福建陆路提督林文察。

彰化县

社稷坛在县治东门外,雍正二年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治东门外,雍正二年建。

先农坛在县治南门外,雍正二年建。

文庙在县治东门内,雍正四年,知县张镐建。中为大成殿,东西两庑,后为崇圣祠,右为明伦堂,后为学廨。乾隆五十一年,明伦堂、学廨毁于乱。嘉庆二年,岁贡郑士模捐修,未竣。十六年,知县杨桂森乃成之,改建明伦堂于庙左。

武庙在县治南门内,雍正十三年,知县秦士望捐建。嘉庆五年,知县胡应魁移建于同知旧署。

文昌祠在县治文庙西畔,嘉庆二十一年,知县吴性诚建。而县辖鹿港、西螺、北斗员、林大肚、犁头店、牛骂头等处人士,亦各自建。

天后宫一在县治北门内协署之后,乾隆三年,北路营副将靳光瀚建。一在东门内,乾隆十三年,知县陆广霖建。一在鹿港海隅,乾隆五十五年,大将军福康安建。

城隍庙在县治东门内,雍正十一年,知县秦士望建。

龙神庙在县治南门内,嘉庆八年,知县曹世骏建。

邑厉坛在县治北门外,乾隆三十五年,北路理番同知李本楠捐建。

名宦祠在文庙崇圣祠之左,道光十年,知县托克通阿与邑绅捐建。

乡贤祠在文庙崇圣祠之右,与名宦祠同建。

忠烈祠在县治西门内,道光二年,知县吴性诚捐建。祀林、陈、蔡三役殉难文武官兵。

节孝祠在县治东门内,建省之后,合祀台、彰、云、苗四邑节妇、孝子。

朱公祠在县治西门内,光绪十五年,巡抚刘铭传奏建,祀提督朱焕明。为戴案义民祠之址。

义民祠在县治西门内,乾隆五十五年建,祀林爽文之役殉难义民。

十八义民祠在县治西门外。先是,雍正十年春,大甲西社番林武力作乱,总兵吕瑞麟率兵讨、累战弗克,番益猖獗,恣焚杀,县治戒严,淡水同知张宏章适率乡勇巡庄,过阿束,社番突袭之,几不得脱。邻近粤人方负耒出,见而大呼,众争至与番斗,宏章乃免,死者十八人,曰黄仕远、黄展期、陈世英、陈世亮、汤邦连、汤仕麟、李伯寿、李任淑、赖德旺、刘志瑞、吴伴云、谢仕德、江运德、廖时雨、卢俊德、张启宁、周cháo德、林东伯。越日,乡人葬之西门外,题曰:“十八义民之墓”。已而番平,大府上其事,下旨嘉许,赐祭,各发银五十两,饬有司购地建祠,春秋肸蚃,以旌其义。

云林县

社稷坛未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未建。

先农坛未建。

文庙未建。光绪十五年,暂就文昌祠奉祀孔子。

武庙

城隍庙原在旧治,光绪十四年,知县陈世烈建后移今治,暂盖竹屋。

厉坛在县治南门外,光绪十年建。

朝天宫在县辖大槺榔东堡北港街,祀天后。庙宇巍峨,人民信仰。先是,康熙年间,僧树璧自湄洲奉神像来,结庐祀之,香火日盛。雍正八年,乃建庙。乾隆十六年,笨港县丞薛肇广、贡生陈瑞玉等捐资修之,以三十八年十月起工,翌年九月落成,费款一万五千圆。道光十七年,子爵王得禄以平定海寇之役为神显祐,奏列祀典,敕赐“神照海表”之额,命江安十郡储粮道王朝偏代祭。咸丰五年重修。

义民祠在县辖北港街。林爽文之役,街民固守拒战,死者百零八人,高宗手书“旌义”二字,刻石建亭,号旌义亭。寻于亭后建义民祠以祀。

昭忠祠在县治西南,道光十三年奉旨建。祀张丙之乱殉难官员兵民等,则赠知府衔方振声、赠游击马步衢、赠都司陈玉成等。光绪十四年,斗六盐馆委员叶大镛监修,以荖叶税为祭费。

将军庙在都司署内,祀二十四将军,后楹祀台湾镇总兵林向荣。光绪四年,都司凌定国修。

文昌祠在县治,同治七年建。又一在林圮埔街。光绪二十年重修。

苗栗县

社稷坛未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未建。

先农坛未建。

文庙未建。光绪十五年暂就文昌祠奉祀孔子。

武庙

城隍庙在县治。

台东直隶州

社稷坛

风云雷雨山川坛

先农坛均未建。

天后宫在卑南马兰街,光绪十五年,统领张兆连建。先是,兆连详请巡抚奏请赐给匾额。十七年,卑南、大麻里各社正副社长及通事等捐银七百五十圆购置田围,以为祀费。

昭忠祠在卑南宝桑海滨,光绪七年,同知袁闻柝建。十四年,番乱被毁。十八年,重建于鳌鱼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