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台湾通史》上册 > 卷十三 军备志-1

卷十三 军备志-1

守备一员

千总三员同治八年裁二员。

把总三员裁一员。

外委六名裁三名。

额外四名裁一名。

马兵十名裁

战兵四百二十九名裁二百五十三名。

守兵五百八十名裁三百三十六名。

计兵四百二十名,除挑裁革故停募未补者二百五十三名,实在存营及汛防者一百六十七名。

下淡水营雍正十一年设,驻防下淡水。

都司一员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同治八年裁一员。

外委三名额外二名裁一名

马兵六名裁。

战兵三百四十八名裁二百十四名。

守兵二百三十名裁三十九名。

计兵三百三十名,除挑裁革故未补者二百零三名,实在存营及汛防者一百二十七名。

北路协中营康熙二十三年设,参将驻诸罗县治,雍正十一年移彰化,设副将,增为中左右三营。

副将一员雍正十一年设,光绪十四年移驻埔里社。

都司一员

千总二员同治八年裁一员。

把总四员裁一员

外委九名裁三名。

额外五名裁三名。

马兵十四名裁。

战兵五百四十七名裁二百三十九名。

守兵六百六十三名裁二百十七名。

计兵七百五十四名,除挑裁革故未补者四百六十八名,又tiáo防埔里社一百七十二名,实在存营及汛防者一百十四名。

北路协左营雍正十一年设,驻防诸罗,后称嘉义营。

参将一员

都司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三员同治八年裁二员。

把总四员

外委十名裁五名。

额外四名裁一名。

马兵十四名裁。

战兵五百十二名裁一百九十七名。

守兵六百十二名裁二百三十四名。

计兵六百九十四名,除挑裁革故未补者三百八十八名,又抽练兵七十二名,实在存营及汛防者二百三十四名。

北路协右营雍正十一年设,驻防竹堑,后称竹堑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三员同治八年裁二员。

把总六员裁四员。

外委九名裁三名。

额外三名裁一名。

马兵十五名裁。

战兵四百七十九名裁二百六十名。

守兵五百二十二名裁二百零六名。

计兵五百三十五名,除挑裁革故未补者三百二十八名,实在存营及汛防者二百零七名。

艋舺营康熙四十九年设淡水营,驻守备,隶北路营。雍正十一年改驻都司,嘉庆十三年改都司为水师游击,兼管陆路,移驻艋舺。道光四年改参将,而沪尾水师营仍隶之。

参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外委五名同治八年裁二名。

额外二名

马兵八名裁七名。

战兵二百六十五名裁九十名。

守兵四百二十七名裁一百七十一名。

计兵四百三十二名,除挑裁革故未补者二百二十五名,实在存营及汛防者二百零四名。

沪尾水师营归艋舺参将管辖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同治八年裁。

把总二员裁一员。

外委四名裁二名。

额外二名裁一名。

战兵一百十五名裁三十二名。

守兵二百三十七名裁六十名。

计兵二百六十名。

噶玛兰营嘉庆十八年设守备,驻五围,隶艋舺营游击。道光五年改设都司,而移守备于头围。

都司一员

守备一员同治八年裁。

千总二员裁一员。

把总二员添设一员。

外委四名裁二名。

额外三名裁二名。

战兵四百五十五名裁三百零三名。

守兵二百四十名裁十二名。

计兵三百八十名,除挑裁革故未补者一百七十名,实在存营及汛防者二百十名。

安平水师协标中营康熙二十三年设,副将驻防安平等处,领中左右三营,光绪十四年改中营为台东陆路中营。

安平水师协标左营

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同治八年裁一员。

把总四员裁三员。

外委六名裁五名。

额外二名裁一名。

战兵三百二十六名。

守兵三百八十二名。

计兵三百三十名,除挑裁革故未补者一百九十三名,又原配乌龙江水兵一名,实在存营及汛防者一百六十六名。

安平水师协标右营光绪十四年改为台东陆路右营。

台东陆路中营原系安平水师中营,光绪十四年改设。

副将一员

都司一员同治八年设。

游击一员同治八年裁。

守备一员裁。

千总二员裁一员。

把总四员裁三员。

外委五名裁三名。

额外三名裁二名。

战兵三百五十一名裁二百零七名。

守兵四百零七名裁一百九十一名。

计兵三百六十名,除挑裁革故未补者一百九十五名,又抽配练兵六十八名,原配乌龙江水兵一名,实在存营及汛防者九十六名。

台东陆路右营原系安平水师右营,光绪十四年改设。

都司一员同治八年设。

游击一员同治八年裁。

守备一员裁。

千总二员裁一员。

把总三员裁一员。

外委五名裁三名。

额外三名裁二名。

战兵三百五十一名裁二百十九名。

守兵四百零七名裁二百零九名。

计兵三百三十名,除挑裁革故未补者一百八十三名,又抽配练兵六十名,原配乌龙江水兵一名,实在存营及汛防者八十六名。

澎湖水师镇标营康熙二十三年设,副将统辖两营,游、守各一员,千总各两员,把总各四员,外委各七名,额外各三名。每营战守兵各一千名,乾隆四十七年,汰一百四十二名。道光六年,各裁外委一名。至同治八年裁兵加饷之后,两营改设都司一,千总一,左营把总四,右营把总二,外委各二,额外各一,兵则左营四百零二名,右营三百六十名。战兵每名月饷二两五钱五分,守兵二两四钱。光绪十二年升副将为总兵,左营设游击守备,右营设都司,添兵二十名。

镇守澎湖水师总兵一员光绪十二年,奉旨以澎湖副将与海坛总兵对tiáo。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四员

外委二名

额外一名

战兵一百六十名

守兵二百六十二名

右营都司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外委二名

额外一名

战兵一百四十四名

守兵二百十六名

两营计兵七百八十二名。

清代台湾水陆汛防表

设弁驻兵谓之汛,拨兵分守谓之塘。汛防之设,所以保地方,而塘兵并以传军书,是为绿营之制。顾自咸、同以来,渐用练勇,新建之地,分驻营哨,而绿营仅有其名。迨同治八年,裁兵加饷之后,汛防多所裁废,至今更无用矣。兹将所存者具如左:

城守营左军

府城汛旧设把总一,兵八十五,裁存五十八,今设十八名。

南炮台塘归府汛分防,设兵五,今裁。

涂墼埕塘旧归府汛分防,设兵五,今裁。

岗山汛旧设守备一,把总一,兵一百五十五,裁存一百零八,今设十八名。

大湖塘旧归岗山汛分防,设兵十三,裁存五,今设一名。

半路竹塘旧归岗山汛分防,设兵六,今裁。

罗汉门汛旧设千总一,外委一,兵七十七,裁存六十一,今设二名。

木冈汛旧设外委一,兵二十八,裁存十八,今设二名。

猴洞口汛旧设外委一,额外一,兵八十一,裁存三十二,今设二名。

盐水埔汛旧设外委一,兵十九,裁存十四,今设二名。

埤仔头塘旧归府汛分防,设兵十,改属盐水埔汛,设兵五,今设一名。

港岗塘旧归盐水埔汛分防,设兵六,裁存五,今设一名。

角带围塘旧归盐水埔汛分防,设兵五,今裁。

城守营右军

府城汛旧设把总一,额外一,兵一百五十三,裁存八十八,今设四十名。

加溜湾汛旧设把总一,兵三十五,裁存二十五,今设四名。

北炮台塘旧归加溜湾汛分防,设兵五,今裁。

柴头港塘旧归加溜湾汛分防,设兵五,今裁。

茑松塘旧归加溜湾汛分防,设兵七,裁存五,今设一名。

木栅塘旧归加溜湾汛分防,设兵五,今设一名。

溪边塘旧归加溜湾汛分防,设兵五,今设一名。

麻豆汛旧设外委一,兵三十,裁存十八,今设四名。

茅港尾塘旧为汛,设外委一,兵二十五,今改塘,归麻豆汛分防,设兵三名。

水堀头塘旧归茅港尾汛分防,设兵五,今裁。

下加冬汛旧设守备一,把总一,外委一,兵一百三十六,裁存八十五,今设十二名。

铁线桥塘旧归下加冬汛分防,设兵五,今设一名。

急水溪塘旧归下加冬汛分防,设兵三,今设一名。

北势埔塘旧归下加冬汛分防,设兵十,今裁。

八桨溪塘旧归下加冬汛分防,设兵五,今设一名。

大穆降汛旧设外委一,兵四十六,裁存四十,今设九名。

旧社塘旧为汛,设外委一,兵四十,今归大穆降汛分防,设兵二名。

大武垄汛旧设千总一,兵五十三,裁存二十五,今设五名。

萧垄汛旧设外委一,兵二十,裁存十八,今设四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