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第二次造访草庐时才得以登堂入室,一个月前他第一次来,只见门外挂了把锁,一问邻居,原来诸葛一家带着新生儿去看老丈人了。第二次刘备仍未见到诸葛亮。他走入潺潺流水的小院,从石晷旁绕过,低头一看,将近正午时分。浓重的树影落在石径上,偶然飘下一片叶,在翡翠般叶子的空隙里,停着两只小黄鹂,唧唧呱呱地说情话。这个朴素、整洁的小院令刘备既愉快、又羡慕,因为没见到诸葛亮的失落感,此时也悄悄变成了一种等待。
“刘将军!”廊上,小童儿笑嘻嘻招呼他。
“哦!”刘备整整衣裳。
“将军怎么不走了?”童儿故意打趣。
“就走、就走……”刘备说,一面拉住被激怒的张飞。
两番不遇,张飞积了一肚子火;他不像关羽,能悠哉游哉等在门外,从袖里拿出《春秋》来读;在张飞看来,刘备有学问、有志向,是个血统高贵的人:据说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当今天子的叔辈——对这种人,张飞向来尊重到仰望。是以无论刘备在哪里,可以的话,他总要紧紧跟着,这一点,令张飞经常很有些孩子气。
“什么东西!”张飞忍不住嘀咕。
小童儿耳朵却尖,指着张飞说:“你再说一次?”
“什么……”张飞一开口,就被刘备拉去身后。刘备向童子拱拱手:“既然孔明先生不在,我们就不多留了。”他才一转身,就听童子嘻嘻笑道:“夫人请将军内堂叙话。”
张飞莽莽撞撞想要再跟着时,刘备命他停在门外。在刘备看来,被诸葛亮的妻子邀入内堂,真叫人匪夷所思啊。他在堂外脱了鞋,举目一看:堂里坐着三个青年。两个年龄仿佛、二十出头的男子对坐在棋局前,一个身着蓝sè便衣,一个着洁白长衫。正lún到蓝衣的落棋,他手拈白子,紧蹙眉头;白衣者将手指chā入棋盒里,微笑不语。再看小窗边,第三个青年席地而坐,手里捏一把小刀,正专心致志地削木头,阳光落到青年面上,勾出极温柔的形状。
“嫂子,刘将军来了!”白衣者先望见刘备。
嫂子?刘备吃了一惊。
坐在窗边的青年将小刀一扔,站起身面向刘备。刘备这才发现,那原来是个女人,一个眉目清晰、面含微笑的女人!这正是诸葛亮的妻子:黄舜英。因为要接待素未谋面的外人,舜英今次特地换上男装。
“将军远来辛苦。”舜英施了一礼,请刘备坐下。
直到此时,刘备才得空端详屋里,老实说,这儿乱糟糟的:壁上挂着张《孙子兵图》、一柄七星剑、小几上堆满书简,三支没洗净的毛笔chā在竹笔筒内,笔筒歪倒一旁;一张小榻正对刘备,榻上挂着挽一挽就算收好的两套长衣和一双袜子,对弈者周围更加凌乱,显是一时来了兴致,就此搬过棋盘,至于放棋盘处原有的东西,便直接往两面一推。
原来诸葛家是这样的……刘备心道。
舜英也注意到屋内一塌糊涂,她上前往两个青年头上各拍一下,说:“起来,收拾一下!快!”一面转向刘备,笑道:“叫将军见笑,孔明一不在,家就不像个家了……均!”她一眼瞥见蓝衣的诸葛均正在整理几上书卷,忙道,“别动,孔明记不得卷数……”舜英再望向刘备,他正似笑非笑地望着手忙脚乱的两个青年人。真快活啊,刘备暗道。外面静悄悄的树木、整洁的庭院,会令刘备生出尊敬之意,而草庐里活生生的忙碌,则使他从心里感觉亲近。只是一群年轻人罢了,刘备想: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个诸葛亮,即便有才华,也不至倨傲到无法驾驭……想到这,刘备不禁流露出一些矜持。
不多会儿,屋里清洁了许多,只几上书卷,一毫未动。
“将军留下来用饭吧?”舜英说。
“不了、不了。”刘备摆摆手。
“至少饮一盅茶,用料是嫂子亲手采的菊花,那股子清香,经日不散!”白衣人笑道,“我去煮!”
“叫均去煮!”舜英拦住他,转面诸葛均,“季常是客,哪有客人煮茶给主人吃的道理?”
“他也算客么?嫂子一味偏心。”诸葛均假装抱怨,朝刘备一礼,退下了。
这白衣人与诸葛家关系显然非同寻常。刘备问:“足下是?”
“我叫马良,字季常。”青年欠身回答,弯弯的眉眼,满月般润泽。
马良?刘备一怔,问:“‘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说的就是足下吗?”“马”也是荆州大姓之一,乡里盛传:马家五兄弟,白眉马良最出众。刘备一直以为,既是白眉,想必年已花甲,没料今日一见,只是个二十岁的小伙子,再一细看,他雁羽似的眉间,真杂了几丝霜白呢!
“‘最良’二字,谬奖罢了。”马良羞赧地笑笑,望望舜英又说,“刘将军提到这个,要惹嫂子笑我。”
“季常别太谦虚。”舜英微笑着看向刘备,“将军,孔明到林家给均提亲去了,还要去灵山见见酆玖公……”她算了算,“只怕得十天半月才回得来。”
“备是福薄之人!两次来谒,都不见孔明先生。”刘备原以为这一叹,一定让座上人感恩非常,没料马良、舜英仍是笑吟的。
“两次空回,难说不是上天对将军的恩赐!”马良说。
“怎么讲?”刘备奇怪了。
“张良若不三次拾起老人掉落桥下的鞋子,哪能得到《太公兵法》?没有那番奇遇,他便只是个在博浪刺杀皇帝的后生,当不了开汉的功臣!”马良温声说,“将军,欲行非常事,须得非常人。想在乱世开辟天地,孔明兄正是将军需要的人。以三顾为开端,正是个传奇。传奇……”马良重复着这个词,“接下来,天下就要看将军与孔明兄的了,真叫人……向往啊!”
马良眼里,闪着盼望的光,令刘备又疑惑、又赞叹:为什么一谈到诸葛亮,像徐庶、马良这样的才俊,便都露出羡慕、等待之sè?仿佛他真是一条龙,只要驾着云上了天,就能将天下风云,瞬息变换!
“何况,千金买骨么!”舜英扑哧笑了。
“千金?”刘备不爱读书,于典故大多一知半解。
马良解释说:“战国时,燕昭王想要招揽人才,便去问谋臣郭隗,郭隗给昭王讲了个故事:从前,有君王喜欢宝马,不惜重金求购,三年过去了,却无人献马。君王手下一个侍臣,带着千金出去,只买回来一副马骨头。君王大怒,侍臣却回答说:‘千金买骨一旦传开,人人都知道大王爱马的诚心,好马不久就将出现在您阶下。’果然,不到一年,就有人送来三匹千里马。郭隗说罢,又对昭王说:大王招贤纳士,不妨从我开始……”
“不妨从孔明开始。”舜英笑了起来。
四十七岁的左将军,三度造访一个二十七岁的青年,这本身就是件稀罕事;它会风一样传遍荆州、甚至天下,兼之“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预言,也正从司马徽的庭院里传出,有计划地散布着。
菊花茶熟了,茶香清甜,沁入刘备的身体里。
刘备从茅庐出来时,就像换了个人,他神采奕奕、jīng神焕发,翻身上马后,刘备对关羽、张飞二人说:“回新野,二十天后,我再来拜访!”二十天里,刘备斋戒沐浴,一毫也不松懈,他过分虔诚的态度从新野将军府一直传到襄阳、隆中,尽管有人笑话他小题大做,然而更多的人,都对二十天后的相见,怀上了更浓重的兴趣和期待。
刘备第三次前来隆中时,一路上,有男女老少夹道相望,指指点点:“那便是玄德公,后面的……是张飞、关羽……哦,那个,那个最漂亮的,是赵云!赵云啊……对、去见诸葛亮,第三次……去见伏龙先生、诸葛孔明……”刘备将这些议论都听入耳里,不禁飘飘然的,他做到了他想做的第一件事,他接住了没见面的、诸葛亮的第一招,将无数人的目光吸引到隆中来,吸引到草庐前,令诸葛亮与刘备,成了荆州最有名的名人。那诸葛亮呢?他会以什么面目见我?他将在初次见面时,送上一份怎样的回礼?刘备按辔徐行,直至到草庐前时,心里转的就这个念头:不会真是副马骨头吧?千金买骨,哈哈,真有趣!
“左将军请!”这一次,开门的小童也很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