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诸葛亮 > 第二节

第二节

人心思定,刘备想要大举伐吴,遭到了颇多反对。

翊军将军赵云当面劝谏说:“国贼是曹cào,不是孙权。若先灭了魏,东吴自然臣服。目下曹cào虽死,但其子曹丕篡位,以至百姓切齿,陛下不如顺应民心,图谋关中,占据河渭上游,讨伐凶逆,关东义士一定会赶着马车、装载粮食来迎接王师。而今,将曹魏放在一旁,是与江东交战,烽烟一旦点燃,就不会轻易熄灭,只怕将伤害了国家的声望与根基。”刘备望望赵云坚毅、冷静的面孔,皱着眉说:“子龙厌战了吗?今次你就别跟去了。”

这不冷不热的话,令百官震动!

然而,还是有不知好歹、直言冒犯的人。没两天,广汉学士秦宓就上书说,照天象看,灾星正对西南,太白停在东面,执意出兵,必会招致严重恶果。秦宓的运气没有赵云好,刘备一把抓起表章,“唰唰”撕成两半,怒道:“姓秦的妖言惑众,合该千刀万剐!”秦宓因此下狱,被有司判处宫刑。判词呈到刘备手里,看得他忍俊不禁:“妙哇!叫那家伙去做太监,看他还胡说八道,哈哈!”

口里笑着,心里的寂寞却蔓延开。刘备环顾四周,宫人们生着冰冷的脸,手持团扇,左右侍立;吴皇后一味陪笑,捧着冰糖莲子羹;小太监唯唯诺诺的,听到他一声喊,全都软了膝盖。谁能陪他一起笑骂、一道畅饮?庞统死了,法正也死了,再没人与他在箭雨里奔跑骂娘,再没人说“君臣都错了”……刘备低叹一声,将小步上前的皇后推开;目之所见,与刘备简直像活在两个世界里。真的,老了哇,刘备想:所以常怀念死去的朋友,怀念黄泉路上放肆、激昂的幽魂!关羽手握青龙刀,眼睛瞥一瞥,敌将尚未回过神呢,就只剩个没头的身子立在那里;黄忠最爱吃肉汤,汁水沾在他白花花的胡须上,他三盅酒就醉,醉了就一面拍打黄金弓,一面唱歌,唱的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刘备甚至怀念曹cào,那个身披紫袍,横槊赋诗,慨然一呼“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放浪而孤独的男人,他曾经指着刘备的鼻子微笑道:“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

英雄吗?刘备cào起酒,猛guàn两口,以至一阵剧咳。

其实,刘备一直在等一个人。

他在等白羽扇之后的、那一种笑容。

为什么诸葛亮连日来都保持着奇怪的缄默呢?

就像站在宗庙前的金人,垂手而立,一语不发。

“丞相在忙什么?”刘备私下问过。

御史们回答说:“在与刘巴、李严勘订《蜀科》。”

“巡查都江堰。”

“劝农劝桑。”

“清查私营盐铁。”

“考核、补选各州县官员……”

够了!刘备重重将酒樽搁在白玉案上,够了!

那个人是在回避吗?果然像传言所说,诸葛亮是因为兄长仕官东吴,而有意躲闪?不、绝不会!“水、水……”刘备喃喃两声。

身旁,一个小太监忙将金杯盛水,递到皇帝手边。

“滚!”刘备扫翻水杯,它“当啷啷”跌落红毯,奄奄一息地栽倒。“看看,丞相上表了吗?”他问。内侍慌忙翻阅堆积如山的案牍,一份份查点。“找到了!”很快,几个小太监捧着上书恭恭敬敬站在皇帝跟前。“念!”皇帝吩咐。“《请设锦官疏》、《请开火瓮疏》、《请宣求贤令》、《请营川南三百栈道疏》……”没等那些尖细的嗓子将表章一一报完,刘备一脚把金杯踢出去几尺远!

“摆驾!去丞……”

刘备刚出口一个“丞”字,就听殿外黄门侍郎禀告:

“陛下,诸葛丞相有事求见。”

尽管很想见见诸葛亮,但听到他就在门外候旨时,刘备仍摆了摆皇帝架子,他慢悠悠地退下皇后,慢悠悠地翻了好几份表章,盖了好几次玉玺后,才宣诸葛亮觐见。门“吱”地一声被推开,那个人一身青衣,微低着头,慢慢走进来。他鬓发整整齐齐的,面容略显憔悴,chún和双颊都泛着瓷白的光泽,这也更衬托出他极黑极亮、含着疲倦的眸子。见到地上金杯,诸葛亮笑了笑,弯腰将它拾起;他捧杯交还刘备时,注意到刘备正盯着他手指看。

“赐座。”刘备说。

“谢陛下。”诸葛亮坐好后举起手,“十天没修指甲。”

刘备摸到小金刀,丢给诸葛亮,顺口问:“给秦宓求情来啦?”

金刀撞在诸葛亮手指边掉了下去,他躬身拣起它,又谢了声,回答说:“哦,求情是第二件事。”

“第一件呢?”

“请陛下屏退旁人。”

宫女、宦官离开后,刘备伸了个懒腰,感觉自在多了。

“孔明说吧……”诸葛亮一脸肃sè,令刘备将半个呵欠憋在嘴里,“怎么了?”

“益州郡出事了。”

“出事?”

诸葛亮点点头:“豪强雍闿率手下杀了太守正昂。”

“杀……杀啦?”刘备瞠目结舌。

益州郡地处西南,众多少数民族聚居于此,雍闿在当地享有很高声望,若非刘备一统两川,他便是实权在握的山大王。近来,一直有传言雍闿想投靠江东,此时又生出这么一件杀害政府官员之事,几将传言坐实。

“该死!真杀了?”刘备仍感到不可置信。

“山高皇帝远,那群人胆子越来越大。”诸葛亮皱眉道,“雍闿将正昂的首级挂在益州郡府衙,请朝廷另派太守前往。”

“反了!朕要亲征雍闿!”刘备拍案而起。

诸葛亮忽然淡淡一笑,显得有些无可奈何。

“孔明?”

“陛下不是下旨亲征东吴了么?”诸葛亮说。

刘备怔了怔。“怎么那么多事。”他挠挠头,坐回席上,紧锁双眉,问,“那……依孔明之见?”只怕诸葛亮要说出劝告的话了,刘备担心地想,最近事事不顺,尽管颁了旨,军队召集却拖拖拉拉的,人人都是欲言又止的模样,看入刘备眼里,令他像生吞了苍蝇般难受。何况子龙与孔明交情甚好……刘备好几次怀疑,赵云堂上一番话,是接受了诸葛亮的授意。

正担心间,只听诸葛亮说:

“请陛下选一人出任益州郡太守,以安雍闿之心。”

皇帝这次的惊怔,更胜方才。诸葛亮选择了安抚雍闿,而非劝自己打消东征的念头,专心对付蜀中。怎么了呢?难道他……刘备一震,他望着诸葛亮,想要看清他真正的想法。鱼水……吗?无论鱼、龙要做什么,水都会全力支持吗?水会温存地、安静地滋养生命,创造一个稳固后方。

“既然决定要去夺荆州,就只好暂且放纵西南。以国家目前之力,无法两者兼顾。”诸葛亮补充了句。

“孔明是赞成的?”刘备追问。

“啊……”

诸葛亮含混地应了声。做出这个决定,对他来说也极艰难。究竟是否要劝阻皇帝出征,他翻来覆去想了多次。诸葛瑾在江东受封宣城侯,官至绥南将军领南郡太守,也参与了虏获关羽之战,这一层,尽管刘备或许不在意,毕竟人言可畏。作为诸葛瑾胞弟,诸葛亮不该多说话;但作为蜀汉丞相,人人在望着他,很多话他不得不说,不过一说,又极有可能掀起另外不必要的波澜。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诸葛亮了解荆州对刘备的意义。刘备今年六十一岁,从初见诸葛亮到现在,十四年过去了。十余载春秋lún换,天下像“草庐对”所言的一样变化、发展,从不偏离,仿佛很早以前,命运之盘就握在诸葛亮手里,他低头看看,一五一十将未来读给刘备听。多美的一个“仿佛”,恰似星辰闪烁,似在懵懵懂懂的暗夜里,开启了明亮的眼。这个“仿佛”却在一年多前,在关羽身死、荆州丢失之时,被重重扎了一刀!刀扎在眼睛里、扎在星辰中,旁人感觉不到诸葛亮心里活生生流出血来。诸葛亮想:刘备也与自己一样。

一个跨有荆州、益州的国家。

等待新的、合适的机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