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6·大结局 > 秦、齐称帝

秦、齐称帝

公元前289年,苏秦率领一百五十乘马车的庞大使团进入临淄,受到齐国方面的热烈欢迎。齐闵王派亲信大臣韩珉出高闾门(城门名),以诸侯之礼相待,并替他驾车而入。

韩珉是韩国人,但是与秦昭王关系很好,在秦、齐联合的形势下,受到齐闵王重用。

拜会齐闵王之前,苏秦和韩珉进行了一次长谈。

韩珉向苏秦表达了自己对局势的担忧,认为赵国很有可能在将来成为齐国的敌人。

“伤齐者必赵。”

韩珉站在亲秦的立场上,不希望齐、赵联合,自然有这样的判断。

苏秦马上回答,赵国如果敢对齐国不利,那就好好修理它!他向韩珉表示:“只要您想办法让齐王重视我,我就一定可以让燕国服从齐国的领导。齐、燕联合,韩、魏必从,赵国说三道四就讨伐它,不含糊。”

这个表态让韩珉大为欣慰。

苏秦与齐闵王的会面在齐国最豪华的章华宫中举行,因为有韩珉的铺垫,齐闵王对苏秦的来意已经十分清楚,会谈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

谈到宋国问题的时候,苏秦不失时机地给齐闵王加了一灶火。

他这样说道:“进攻宋国有百利而无一害。宋、卫两国chún齿相依,一旦占有了宋国,卫国只好俯首听命。抢到了淮北之地,楚国的东部就bào露在齐国的威胁之下。占领了济西之地,赵国的河东便可自由出入。占领了陶地,魏国就只好闭关自守。到那时,即便是秦国也不能与齐国分庭抗礼,就算是齐桓公的霸业也不能与大王相比。”

齐闵王怦然心动,但他还在犹豫。制约他进攻宋国的三个因素中,燕国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宋国本身的实力不可小觑,但也不在话下;现在只剩下赵国这个障碍,一旦赵国干涉怎么办?

很快这个忧虑也被苏秦消除。

苏秦说:“我有把握让赵国对这件事保持沉默。第一,我可以为大王去赵国做说客,跟赵王摆事实讲道理,让他搞清现在的形势,不要轻举妄动;第二,这次来之前,我已经说服燕王,派兵两万来帮助齐国进攻宋国;而且,万一赵王不识时务,燕王已经做好准备从北方发兵牵制赵国。”

所谓“服务上门,质量三包”,也不过如此了。齐闵王心悦诚服地向苏秦表示了感谢,不久便下达了进攻宋国的命令。

齐军由大将触子率领,浩浩荡荡地从临淄出发。燕昭王也派了两万人马前来助战。更让齐闵王感到欣慰的是,燕军还自备了半年的粮食,连后勤保障都不劳齐国费神。

然而,这次大张旗鼓的讨伐行动,却因为一件意想不到的小事半途而废,还差点使得苏秦的死间计夭折。

入齐助战的燕军将领张库,是个性情刚烈的汉子,对帮助齐国人打仗本来就觉得很憋屈,再加上对齐军将领的颐指气使有意见,终于有一天爆发,跟齐国人对着干起来。事情闹到齐闵王那里,齐闵王大怒,将张库抓起来砍了头。

消息传到燕国,上下一片沸腾。苏秦的死间计,本来就只有燕昭王和极少数亲信大臣知道,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朝野之间难免群情激奋,要求对齐国用兵的呼声日益高涨。

燕昭王本人也快沉不住气了,齐国人欺人太甚啊!再怎么说张库也是燕国的大夫,而且是去帮助齐国攻打宋国的,齐王凭什么砍下他的脑袋呢?难道还真把燕国当成自己的属国了?

正当燕国君臣憋了一肚子气,准备向齐国开战的时候,苏秦急匆匆地赶回来了。他要求燕昭王屏退左右,问道:“大王难道想前功尽弃么?”

燕昭王说:“士可杀,不可辱,寡人宁死也不受这种窝囊气。”

苏秦跺了一下脚,说:“大王有没有想过,这件事很有可能是齐王在试探大王的诚意?如果连这样的考验都通不过,还谈什么复仇大计?”

燕昭王猛然醒悟,问苏秦:“那怎么办?”

这件事关系到国家的荣辱,处理不好的话,不但影响士气,也会在国际上遭到耻笑。

苏秦说:“没有别的办法,计是我出的,就由我来承受耻辱,向齐王赔罪吧!”

苏秦再度来到齐国。

他原以为会坐上几天冷板凳,好不容易见到齐闵王,然后再费上一番口舌,才能消除齐闵王的怒气。没想到,齐闵王很快在章华宫接见了他,而且亲自来到宫门口迎接。

齐闵王越是这样,苏秦心里越是没底。

会不会是看穿了我的计谋呢?他这样想着,装出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说道:“下臣这次前来,是代表燕王向大王诚惶诚恐地赔罪……”

刚起了个头,就被齐闵王打断:“这件事我也有责任,不用再说了。”

“那攻打宋国的事呢?要不请燕王再派一名将军来,听命于大王?”

齐闵王摆摆手:“也不必了,寡人已经命令触子撤军回国,攻打宋国的事,暂且先放一放。”

苏秦心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就在齐军准备进攻宋国的时候,秦昭王派相国魏厓来到临淄,向齐闵王敬献了一个“东帝”的尊号。

秦始皇自称皇帝之前,中国文字中的“帝”就是指天帝,和英语中的god是同一个意思。人间的统治者,就算他再伟大,拥有再大的疆域,最多也只能称王(传说中的五帝除外,因为他们都是半人半神,或者本来就是神)。

魏厓以为,秦国和齐国的联合要得到进一步加强,必须在形式上有所突破,最好的办法是给对方上一个尊贵的称号,见面互相喊几句万岁,甭提多亲热了。至于上什么称号,“王”肯定不行,当时天下各国都已先后称王,连宋国都给自己上了个王号,王已经不值钱了。一定要比王更为尊贵才行。魏厓想来想去,最后决定,那就让齐、秦二君并称为帝吧。秦称为西帝,齐称为东帝,东成西就,共治天下,岂不快哉!

对于齐闵王而言,齐国和秦国结盟,他是欢迎的。但结盟不是结婚,一旦他接受这个东帝的称号,齐国和秦国就牢牢绑在同一辆战车上,要白头偕老、生死与共了。这是他不能草率答应的。更何况,秦国还有一个附加条件,称帝之后,两国推动齐、秦、韩、魏、燕五国联合,共同讨伐赵国,瓜分其土地,那就更要慎重考虑。

齐闵王正在为难,苏秦来到了临淄。齐闵王顾不上听燕王的道歉,那不过是双方的一点小摩擦,能有多大个事呢?称帝才是大事。他拉着苏秦的手,急切地问道:“秦王派魏厓来,要我称帝,您认为怎么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