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决战青岛:解放战争档案 > 第03章 组电台探情报,巾帼出英雄

第03章 组电台探情报,巾帼出英雄

可吕秀成却从送葬队伍中散发的纸钱得到了启示。

世界上的事往往就这样怪,常常不按人的意愿,许多令人百思不解的难题,有时在一些看来毫不相关的事情上,歪打正着地就让你一下子找到了开启的钥匙。

他马上奔出家门,在一家杂货铺里买回一大捆黄裱纸,回到家中就忙起来,他在黄裱纸中间挖了一个洞,将密码置于洞中,然后再码整齐,让人看不出一丝有人动过的痕迹,再用绳子捆好,第二天一早就上路了。

沧口板桥坊是青岛去解放区的必由之路,国民党在那里设有卡子门,凡是出入这里的平民百姓都要接受检查,那些凶神恶煞般的大兵横行霸道,借故敲诈勒索,常常无事也要找你个茬儿。

吕秀成来到卡子门时,那里已经排起了长队,接受检查准备出城的人很多。老吕农民打扮,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他特意chā在几个农民模样的人中间挨号,一边留神观察着今天的检查有无异样。

“呜——呜——”一辆涂有国民党青天白日徽的警车嚎叫着横冲直撞呼啸而过。警车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吓得排队等待检查出卡子门的人们急忙回避,人群一阵混乱。

警车过去后,检查仍继续进行。

突然,一位中年男子不知被查出带了什么违禁品,被抓住捆了起来,头也给打破了,脸上流着血。

人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接受着检查,生怕灾难随时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来。

临到吕秀成时,一个持枪的大兵指着他喊到:“过来,背的是什么东西?”

“黄裱纸。”

“不逢年不过节背黄裱纸干什么?”

“老人过周年,回家上坟用。”

“真他娘的晦气,解开看看。”

“是,老总。”

他将纸从背上解下来放在地上,蹲下顺从地把绳子解开,实实在在的一大捆黄裱纸,方方正正地摆在国民党大兵的面前。那个大兵先是看了看纸的四周,整整齐齐的一捆黄裱纸,看来看去不像有人动过。说实话,事已至此,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检查的了,可这大兵不知是为了显示认真,还是想找茬儿,偏又盯着这捆黄裱纸不放,不知是打的什么主意。

他先用枪托子捣了捣纸捆,接着又蹲下去拍了拍纸捆,没出现异样声响,也没看出什么破绽,才不情愿地站起身说了句:“看不出你这老巴子还是个大孝子呢!走吧。”

连平时胆大心细的吕秀成,当敌兵蹲下去的时候,也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特别是那个敌兵用手拍打黄裱纸时,他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有一种要跳出来的感觉。但理智又告诉他,一定要冷静沉着,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采取拼命的方式,尽管,他已暗中将拳头攥紧。

结果,敌兵什么也没查出来,还是把他当作良民放行了。至于出的那身汗,不管是冷汗热汗,反正天热,并未引起卡子上的敌兵注意和怀疑。

吕秀成蹲下身,低头不慌不忙将纸捆好,起身背起来,面不改sè心不跳,稳稳当当地出了卡子门,大步流星直奔南村解放区而去。

黄昏来了。

耀动着的金黄的夕阳已褪了颜sè,原野里的青纱帐全都罩在蓝银sè的雾纱中。

在南村密站,吕秀成将三本密码交给了中共青岛市委社会组负责人衣吉民。衣吉民紧握着吕秀成的手说:“谢谢你,吕秀成同志!谢谢你们战斗在敌占区的全体同志!”

随后,密码送到了胶东区党委。至此,智取敌人三军密码的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中共青岛地下电台从筹建到开通,一直都处于地下秘密状态,市委指定台址在胶东路20号甲。

胶东路一带既有国民党驻军,又有一大批逃亡地主搭起来的临时棚。电台设在这种地方,既可以麻痹敌人,也不致引起怀疑。

胶东路20号甲是于琦同志的家,于琦是吴荣森的姐夫,是工程技术人员,思想进步倾向革命。对市委的安排,他和妻子吴瑞爱没讲任何价钱就接受下来,在当时那种环境中,接受这样的任务随时都有杀头危险的。

当时建立地下电台的原因有三:

一、鉴于驻在解放区的领导机关,同在敌区工作同志的情报联系,依靠原来的交通员传送手段,已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需要。

二、社会情报工作的时间性很强,需要及时通报。

三、青岛即将解放,任务必将更加繁重,保证通讯灵便及时,成了首要任务。

筹建地下电台势在必行。

建台初期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一无所有白手起家。

在敌占区,国民党特务对无线电器材,尤其是发射器材控制得相当严,敌人对这种器材非常敏感。

青岛是山东乃至华北地区最后解放的一座城市,各地溃败的特务纷至沓来,使青岛逐步成为国民党特务在华北活动的中心和据点。至解放前夕,组织系统完整并在青岛从事活动的特务组织,有大小三十多个,特务计三千余人。这些狗特务们,就像一群打不退的屎苍蝇,见缝隙就钻,令人恶心。

所以,青岛的一些电料行橱窗里,虽然也摆有现货,人们却不敢贸然去买,因为你不知那是否是敌特故意摆放在那里引你上钩的钓饵。

买现成的是断然不行了,惟一的办法就是用零部件组装。可购买电台发射器材的零部件,也必须格外小心,也要处处提防识别,看是否门外有狗。这同样是一着险棋,稍有不慎,则会满盘皆输。

吴荣森深知这任务的分量和重要。

零碎出击,他今天东镇买一种,后天西镇买一件,倒过来再去四方凑一件,返回来再去市场三路美国货小摊上买点,就这样,今天买一家货铺,明天再换一家货铺。还让姐姐、姐夫协助购买,零打碎敲地一件件一点点地往一起拼凑,日集月累聚沙成塔。同时,购买电台零部件需要一大笔钱,决不是个小数目,而当时所需经费短缺,大部分钱需自筹。吴荣森就从个人和家庭的微薄收入中抠,还多次厚着脸皮向姐姐借。

吴瑞爱不愧为一位好姐姐。地下电台筹建初期,倾注了她的大量心血,她为弟弟冒着风险购买零部件,大部分建台资金也来自她和丈夫的支援。电台组装试验期间,也得到了她多方面的帮助,她以在阳台上晒衣服作掩护,帮助弟弟架线、撤线,多次让红sè的电波,顺利传递给解放区的领导机关。

姐姐,人类母性的化身。

中共青岛地下电台,将永远铭记这位勇敢女性的无私与贡献。

青岛人民将永远记住这位贤慧女性的名字——吴瑞爱。

1948年10月。地下电台开始启用。

吴荣森用这台自己亲手组装起来的电台,同解放区的机关台试联成功,从那时候起,一条红sè的电波,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腾跃在青岛的上空,巧妙地与敌人周旋着。

中共青岛地下电台领导小组成员有吴荣森、黄振远和徐宝光三人,吴荣森任组长兼报务和译电,黄振远和徐宝光担任电台保卫及市内联络工作。

地下电台启用后,为确保电台安全,中共青岛市委决定:电台只拍发密码情报,有关工作指示或报告一般不使用电台,而由专门交通传递。

由于青岛市委机关都是通过胶东区委统战部的电台与地下电台进行联系,胶东区委统战部负责人吴若岩对地下电台也十分关心,并对地下电台的安全和技术问题作了具体指示,告诫地下电台的同志们,要警惕敌人的空中侦测破坏,建设增设几个备用的台址,以便同敌人周旋。还要防止敌人故意断电或因缺煤停电,建议添置直流电机,以备万一。

领导的关怀和指导,提高了地下电台同志们的警惕性和应变能力。这些,在后来的斗争中都得到了验证。

另外,胶东区党委统战部还决定,归胶东区委统战部地下工作者刘萍负责联系的几个地下小组的情报,也改由地下电台拍发。与胶东区委统战部地下情报组织接关系,由黄振远和徐宝光两位同志,以古川、古良为代号,进行接头联络转递情报。

历史的车lún驶进了1949年。

国民党青年军二○四师tiáo往上海。

紧接着,方本壮率部起义,“黄安”舰起义,这一连锁反应,引起国民党青岛当局的高度警觉,使青岛处于一场大裂变之前的紧张气氛之中。

为了扩充兵员,作垂死挣扎,青岛的各国民党驻军,开始了疯狂的抽丁抓兵。一时间,jī飞狗跳,伴着惊心的枪声,打破了青岛外围各乡村的安谧。jī叫狗吠声,夹带着孩子的惊叫、老人的喝斥及关门的咣啷声,国民党匪兵的叫骂以及妇女的哭喊声,交汇成一片悲鸣凄绝的画面。霎时间,青岛这座美丽的城市,蒙上了一层恐怖的yīn影。

抓兵是先从乡下开始的,后来延伸到了市内,国民党各部驻军拦路抓兵,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连有一些未成年的中学生也被抓去当了兵。

为了确保地下电台的安全,电台小组为避免发生意外,决定启用黄振远的妹妹黄为民和徐宝光的妹妹徐诚两员女将出马,仍以原代号古川、古良执行接头取情报任务。两个小姑娘当时都只有十六七岁,不怎么惹人注意,更不用担心会抓她们的壮丁,对传递情报工作十分有利。

青岛的地下工作,是有着十分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的,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和邓恩铭,都曾在青岛工作过和战斗过。而女将从事地下斗争的传奇经历,在青岛也有着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黄为民和徐诚两人心中的榜样是傅玉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