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决战青岛:解放战争档案 > 第06章 欲夺城防图,智收秦大丰

第06章 欲夺城防图,智收秦大丰

机遇的出现在于利用,善于利用机遇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反之,机遇出现了,也有流失的可能。

当年的青岛市区很小,许多机构只好向城外拓展。军事工程指挥部设在城外围的城乡结合部,李村镇西头路北的民房中,除了大门外有持枪的卫兵外,没有再设任何标志。

过往的行人尽管心里纳闷,却没有人知道这里是干什么的,也不知这是个什么军事机关。那种年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见了大兵不绕着走,谁愿意去招惹麻烦?对李村这里新出现的这个军事机构,谁也懒得去关心,

军事工程指挥部里的所有人员,与设在市区的十一绥靖区司令部一样,进出一律佩带绥靖区司令部颁发的印有“5961”字样的布制xiōng章为标志。军衔高低,则以xiōng章的不同颜sè来加以区别。

军事工程指挥部所设立的编制人员不多,除中将副司令施中诚及他的勤务员、警卫人员以外,还有校级参谋、秘书数人;尉级参谋、副官数人;另外,还有上士文书一人。

这是个骨架大,官多兵少的特殊军事机构。

按照规定,所有在编人员都要住在指挥部内,因为这是一个十分严格的军事保密单位,来不得半点马虎与麻痹。尽管是如此重要的一个机构,也有明确的规定摆在那里,可没有人依照规定办事,规定形同虚设,只是一种应付公事般的纸上谈兵罢了。这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民间俚语,正好验证在腐败的国民党军身上。

凡事不管是好是坏,只要口子一开,就好比洪水出闸一发而不可收了。施中诚率先不遵守规定,长官将这头一带,下面的谁不学得乖一点。有家眷的,每天下班后都回市内与家属团聚,第二天再乘司令部交通车返回;谁也不是出家吃斋念佛的和尚,军事工程指挥部里没有古佛青灯,哪个也不肯在那里面坐禅面壁。那些没有家眷的,也都不愿待在这个远离繁华市区的村镇上,特别是一到周末,中午饭一过就都坐不住了,大眼瞪小眼眼巴巴地盼着副司令早点离开。只要施中诚一走,余下的大小官员一个个脚底抹油,溜得比谁都快,有家的回家抱着娇妻云雨尽欢,没有家的则奔酒巴间、饭馆、舞厅、妓院鬼混上一个通宵,这几乎已经成了整个军事工程指挥部人员的一套生活规律了。

每到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的值班任务,就十分自然地推到了惟一的上士文书身上了,这个上士文书就是秦大丰。他家在济南,人在异乡,上无靠山职位最低人又老实,自古以来吃柿子就专拣软的捏,情不情愿他都得干。

任道治自从知道了秦大丰tiáo到军事工程指挥部任上士文书的消息后,就经常以公事为借口,到李村去找秦大丰玩。玩归玩,其真实目的是要把秦大丰争取过来,共同完成窃取军事情报的工作。先从称兄道弟入手,慢慢启发诱导,引导秦大丰认清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逐步提高了秦大丰的政治觉悟。

秦大丰毕竟是穷家子弟,他痛恨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对于那种国不成国,党不成党的局面,对于军警宪特部门那种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相互倾轧,十分厌倦且深恶痛绝。他看到了全国即将解放的大势,已开始考虑自己的前途问题了。他起初只把任道治作为一个关心他的同乡大哥看待,待越接近他越感到,任道治这人有些来头,并非是他有个在司令部里当少校秘书的哥哥,更有可能是那边的人。他认为结交依靠这样的人,或许也是一条出路呢。

心有灵犀一点通,此话不假。

任道治在观察着秦大丰思想上的每一个微妙变化。

当时的时局,正值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山东战场,济南战役刚刚结束。

任道治看出了秦大丰的思想变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该是向他摊牌的时候了。

一天晚饭后,他约秦大丰一同去野外散步。

秋日的李村,黄叶飘零。

战争的车lún在华夏大地上滚动,济南解放了,青岛还会支持多久呢?

到处都是一片备战的气氛,军用吉普车、卡车,穿梭般地在李村通往市区的公路上狂奔,荷枪实弹的士兵成群结队地来往不断,给这个一直是比较宁静的村镇,笼罩上一种浓重的战争氛围。

不远处修筑的一个个碉堡,瞪着骷髅般的眼睛,远远望去,倒像是一片荒凉的乱坟岗。

各种迹象表明,人民解放军解放青岛的时日渐渐bī近。

“大丰,你对眼前的这种局势,有什么看法?有没有考虑一下今后的打算?”

“任大哥,我人微言轻,又没有啥靠山,今后如何打算,还仰仗大哥你多指点呢。”

“大丰,咱们都还年轻,应该往前看,国民党净干些祸国殃民的缺德事,可不能再稀里糊涂地跟着瞎跑了。”

“我也想争取一个好前途,可没有门路呀!”

任道治的话,只是试探性的,效果却是极佳。一番话,在秦大丰的心海里掀起层层波浪,似乎又是一种召唤,是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尽管心海的罗盘还没有对准既定的坐标,追求与向往也比较渺茫,但这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良好的开端往往就是一次次胜利最基本的前提,就好比万丈高楼拔地而起,离不开地基是一样的道理。

他们悠闲地在田间小路上边走边谈,落霞洒满一身金辉。任道治敏锐机警的眼睛,在仔细地观察着秦大丰的反映,发现他对自己所扯出来的话题,并无反感之意,便话锋一转,提出一个直截了当的问题。

“大丰,自古以来,就是失人心者失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国民党人心丧失气数已尽,共产党人心所向必坐天下,如果现在共产党找你,帮他们办件事你敢不敢干?”

任道治讲完后,注视着秦大丰的表情变化。

“敢!但人家能找到咱头上来吗?能信得过咱吗?”秦大丰一睑的无奈与惆怅。

话已谈到这种份上,火候时机都成熟,任道治亮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大丰,实话实说吧,我就是共产党,其实,即使我不明说,你大概也已感觉到了。我已经征得了党的同意,把我所担负的任务直接告诉你,让你帮助我共同来完成。”

“需要我帮助你做些什么?大哥,你快吩咐吧。”秦大丰心情激动地急切问道。

“取出军事工程指挥部的城防图,我们把它秘密绘制下来,为解放青岛做一份贡献,青岛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不过,事关重大,这件事一定不能露出半点马脚,给他来个神不知鬼不觉,懂吗?”任道治十分严肃地叮嘱着。

秦大丰会意地点点头。

“任务完成之后,如果你愿意的话,我送你去解放区。”任道治为了让秦大丰消除顾虑,又及时地给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子。

“大哥,不要再说了,我什么都懂,我明白该怎样做人,今后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干,共产党这么看得起我,我赴汤滔火也甘心情愿。”

还需要再说什么呢?

两双同志加战友的大手,在那种特殊年代特殊环境里紧紧地握着,握着……

自从这亲兄弟一样的友谊建立起来后,窃图的任务?就正式进入了实施性阶段。

争取将城防图搞到手,他们之间的接触更加频繁了。

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怀疑,也是迷惑敌人的障眼法,任道治就时常佩带上他哥哥校官军衔的“5961”符号,出入军事工程指挥部。自从那次谈话后,秦大丰的人生坐标,有了正确的定位,任道治的话,如同崂山的泉水一般流过他的心坎,洗涤着他的心灵。

秦大丰也喜欢常与任道治在一起,他像伏靠在一株崂山的青松下,青松荫庇着他,给他清新的气息,还有枝叶的淳朴芳香……

他像伏靠在一座山上,山给他力量,给他稳定感,给他宽远的视野……

一个结论,很自然地浮现在秦大丰的脑海里:“跟共产党干没错!”

每当佩带着校官军衔“5961”符号的任道治出现在军事工程指挥部时,秦大丰就有意识地向参谋、副官们,介绍这位司令部少校秘书的弟弟。这一步棋走得极巧妙,效果也极佳,因为谁肚子里不打着个小九九,谁不知道司令部的少校秘书手眼通天神通广大,在上峰面前给谁打上个小报告,谁就得吃不了兜着走。而这类亏吃起来,又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味,谁又愿去招惹多余的麻烦呢?

人敬有的狗咬黑的,你可别说,拉大旗做虎皮这一手也真他妈的叫绝,任道治在军事工程指挥部的身价,一下子被抬高了许多。军事工程指挥部的那些参谋、副官们见了他,就好像是与自己同级一样,都客气地打着招呼,有的甚至还特意与他套套近乎。他也就顺水推舟,同他们装作亲密无间十分投机的样子,称兄道弟登门拜访,所做出的这一切努力,就是为了捕捉和利用机会。

机会从来都是稍纵即逝的。

任道治有一个非常敏锐的特点,就是极其善于捕捉和利用机会。

在与敌人的巧妙周旋中,在他与秦大丰的相互配合下,很快就摸清了军事工程指挥部内,人员的活动规律和城防图的使用以及存放等情况。

经过于淑明小组的反复研究和任道治、秦大丰多次的模拟练习,一个周密的行动方案形成了。

青岛无涯的海天,升起一lún明月,它老是恋着地球恋着华夏恋着胶州湾这块风水宝地。它是一面天镜毫无偏私,更不受贿赂和听信谗言,总是公正地照出人世的千姿百态。

街上到处都在暗中传着一个消息:“共产党要得天下了。”

按照约定的联络时间,任道治来到了地下工作组的密点——胶东路22号于淑明的家里。朦朦胧胧的灯光下,于淑明兴奋地对任道治低声说道:“市委批准了我们的方案。”

“真的?”

任道治目不转睛地盯着于淑明追问道。

“这还能有假。市委决定由你通知秦大丰,党根据他的请求和表现,决定发展他为地下工作人员。希望他努力工作,为解放青岛做出自己的贡献。”

“那什么时候行动?”

“时间不变,这个星期六行动,复制地图的工作已经布置好了。你回去后,同秦大丰再把各个环节研究一下,要做到万无一失,不能出半点纰漏。”

“请转告市委,坚决完成任务。”

天上的皓月,开始偏西。

这一夜,任道治兴奋得一宿未曾合眼,天一放亮,他就起来了,由馆陶路国民党十一绥靖区司令部乘车赶到了李村。他找到了秦大丰,把市委已正式批准发展他为地下工作人员的好消息告诉了他。

秦大丰听到这激动人心的消息后,一时竟激动得眼里噙满珍珠般的泪。他紧紧握住任道治的双手说:“那么,我已经是你们的同志了?”

“其实,你早已经是我们的同志了。”任道治微笑着对秦大丰说。

“请你转告领导,我一定和你一起,坚决完成好这次任务,为了革命,我把一切都豁出去了,砍头也不过是碗大个疤——值。”

中国有句老话,叫时势造英雄。

英雄又往往产生于民众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