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希特勒的父亲死后四年,他母亲身体不适去看医生。医生是个犹太人,在当地有“穷人的医生”之称,看病不多收钱。希特勒他妈告诉医生说xiōng口疼,疼得一晚一晚地睡不着觉。医生诊断的结果是“肿瘤”,实际上就是癌症,但他没有将此告诉病人。第二天,医生将希特勒和他妹妹叫去,告诉他们说,你们的母亲得了癌症,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做手术。
希特勒的反应使医生特别感动,那医生回忆说:“他那蜡黄的脸因悲伤而扭曲,双眼滚出泪珠,问他母亲还有没有办法挽救,只有在那时,我才意识到他们母子间的爱是何等的深沉!”由此看来,希特勒也不是纯冷血动物,他有时候也充满人性。打那以后,希特勒全心照料母亲,跟他的妹妹、婶婶分担家务。他将母亲安置在厨房里,因为厨房里全天有火,比较暖和。然后希特勒将碗橱抬走,搁了张床,自己也睡在那儿,照顾母亲,还帮助母亲做饭。为此,希特勒他妈曾骄傲地跟别人讲,说她的胃口从来没那么好过。言外之意,就是说自己儿子做的饭很好吃。提到自己的儿子时,她苍白的脸上竟然出现了一些血sè。看来在母亲病重期间,希特勒还是给她带来了相当多的快乐。
有一天到了午夜,希勒特他妈的最后时刻来临了,这时候也甭去看医生了,医生也帮不上忙。1907年12月21日,在希特勒母亲的病拖了将近一年之际,按希特勒的说法,在圣诞树彩灯光芒的照耀下,母亲安静地离开了人世。天亮时,医生来到他们家,准备为希特勒的母亲签署死亡证书。医生看到希特勒坐在母亲身边,脸sè惨白,在画母亲的遗像,以便作为将来的纪念。即便看惯了死亡的医生,看到这一幕也很感动,说:“我从未见过有谁像阿道夫·希特勒那样悲痛。”
生活很困窘
至此,希特勒父母双亡,这时他19岁,准备向维也纳进发,以实现他作为一名画家的梦想。用希特勒自己的话讲,那时他手中提的是一只装满衣物的箱子,心中装着的是不屈不挠的信念。从这句话看,他那时还有只装满衣物的箱子,应该不算特别穷。但由于他自己的原因,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希特勒过得十分糟糕。他画的画,至今还流传下来不少,很多人认为他画得不错,但问题是希特勒擅长画建筑,不会画人体,在西方国家不会画人体是不行的。因此,希特勒的画当时能卖出去的很少,而他对做生意又一无所知,这就造成了他的生活很窘迫,他只能不停地换工作,以期能改变现状。咱们现在有“北漂”这个说法,他那时就是个“维漂”。他曾帮人掸地毯、扫雪、在车站推箱子,住极便宜的旅馆,吃免费或廉价提供的没什么营养的食物……所以有人说,正是他的遭遇,造就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和仇恨。
日子过得那么困窘,希特勒不觉得是自己能力不够或水平达不到,相反,他认为是社会不公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