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二战(上) > 10.“小弟”投靠了别人

10.“小弟”投靠了别人

六千水兵大起义

法国的投降,标志着纳粹德国吞并欧洲的步伐,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按照中的既定方针,纳粹千年帝国的梦想,应该建立在东方。所以,希特勒决心即便不列颠空战未能使英国屈服,也要准备对苏联开战。不过,苏联国土辽阔,边境线漫长,因此必须先征服东欧,控制巴尔干半岛,把与苏联接壤的国家拉过来做“兄弟”,这样打起来才比较靠谱。于是,纳粹德国瞄准了中东欧地区。

二战爆发前,德国就已吞并奥地利、苏台德地区,继而拿下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开战后,占领了半个波兰。东线已跟苏联接壤,再往南数,与苏联临近的国家还有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如果把这三国拉过来,从北到南,就可以对苏联形成包围之势。有意思的是,这三个国家没有一个是德国出兵摆平的,都是半推半就主动送上门来的。这里既有历史的渊源,更有那些亲纳粹领导人的功劳。

先说匈牙利,匈牙利原本是1867年成立的奥匈帝国的一部分。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匈牙利获得了独立。此时的匈牙利出现了两个政权:一个是资产阶级政府,另一个是以库恩·贝拉为首的苏维埃。1919年3月,苏维埃最终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匈牙利国内保守势力感觉大事不妙,于是便开始相互串通,暗地里组织武装对抗苏维埃政权,协约国也决定出兵干涉。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力挽狂澜”的人——霍尔蒂。

霍尔蒂,生于1868年,出身于贵族家庭,少年时就被家里送进奥匈帝国的阜姆海军学校学习,毕业后又进入意大利的海军学校受训,回国后进入奥匈帝国海军服役。凭借着先天的机敏,他在海军中一直步步高升,相继出任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侍从武官、随从参谋、巡洋舰舰长、舰队司令。

一战爆发后,霍尔蒂率领舰队与协约国海军作战,曾数次重创意大利海军,因打破意大利对亚得里亚海的封锁而名震一时。但陆地战场的溃败,使得奥匈帝国的统治开始动摇。1918年2月1日,驻守在亚得里亚海卡塔罗40艘军舰上的6000多名奥匈水兵发动起义,他们逮捕了大批军官,建立了士兵苏维埃。起义波及了附近的港口,一些工人也相继加入。

极其苛刻的条约

在水兵的这次起义中,他们要求帝国退出战争,签订和约,废除君主制,成立民主政府,承认帝国内各民族人民的自决权。霍尔蒂当时拒绝参加起义,被困在军舰上。帝国高层惊慌起来,奥匈帝国和德国的大批军队赶到卡塔罗对付起义。霍尔蒂瞅准机会,积极参与了对起义者的镇压。一个月后,他晋升为海军上将,出任奥匈帝国海军司令。谁知,他已是这个帝国的末代海军司令。帝国在1918年10月崩溃后,霍尔蒂回到家乡隐居了起来。

苏联仨邻国,都半推半就贴近了德国。

匈牙利独立后不久,国家即陷入动荡。霍尔蒂见有机可乘,便重新出山,参加到资产阶级政府一方,出任军事部长。他组建了一支忠于自己的武装——国民军,凭借着在一战中树立的威望,队伍很快便聚集到5万多人,霍尔蒂指挥着国民军疯狂扫荡苏维埃。由于成绩突出,霍尔蒂获得了欧洲列强和匈牙利上层社会的支持。1919年11月16日,他率领国民军开进布达佩斯。霍尔蒂进城后,首先对支持苏维埃的人进行了血腥镇压,随后几个月,几千人被处死,更多的人被关进监狱。

到1920年春,匈牙利共产党势力被打压下去后,霍尔蒂感觉自己的身份该变化了。他突然派兵包围了国会,迫使议员们选举他为“摄政王”。从此,匈牙利进入了霍尔蒂统治时期。霍尔蒂的军衔一直是海军上将,他依然穿海军上将服,可匈牙利是个内陆国家,没有海军,所以他被人称为“没有海军的海军上将”。因为匈牙利也没国王了,他又被称为“没有王国的摄政王”。

霍尔蒂夺权,是在一战后不久。协约国不可能饶了匈牙利,霍尔蒂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与协约国签订了《特里亚农条约》。这是《凡尔赛和约》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对作为战败国的匈牙利来说极为苛刻。匈牙利丧失了近2/3的国土、近一半的人口,面积由战前的32万多平方公里变成了9万多平方公里;2088.6万人口还剩下761.5万,1000多万匈牙利人一夜间成了外国人;还须支付巨额赔款。即便在那个盛行社会达尔文主义和丛林法则的时代,这么瓜分领土也是很少见的。尽管霍尔蒂心有不甘,但为了取悦协约国,得到他们长期的信任和支持,他还是狠下心接受了这一屈辱条约。条约的签订在匈牙利国内引起了极大震动,匈牙利公共建筑物上的国旗全部降半旗致哀,直到1938年。民众的谩骂声不绝于耳,甚至一些人想要复辟哈布斯堡王朝。霍尔蒂感到了威胁,待地位稳固后,他也想夺回一些东西。或者说,他对凡尔赛体系也是痛恨的。

不自量力的霍尔蒂

在希特勒刚刚上台时,霍尔蒂就与之建立了密切关系。虽然存在一些外交投机成分,但霍尔蒂认为,这次德国的变化与魏玛共和国的历届政府不同,希特勒将建立一个强势政府。何况两国有共同点:一战时是盟友,战败后都饱受宰割,都希望摆脱凡尔赛体系的束缚。而且,密切的经济关系也是两国彼此靠拢的重要原因。吞并奥地利后,德、匈成为邻居,走得更近。

1938年,德国在慕尼黑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很支持,并参与其中,事后分得了斯洛伐克南部(此后,匈牙利的公共建筑物上才重新升满了旗,而不再是升半旗)。在对待1939年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领土纠纷时,德国更是明显偏袒匈牙利,迫使罗马尼亚将北特兰西瓦尼亚划给匈牙利。

虽然在1939年初,匈牙利就加入了轴心国,但在二战初期,匈牙利还是比较中立的。等到德军击败法国后,霍尔蒂认为匈牙利应该参战,以便在战争结束前多捞点好处。

有个笑话非常具有讽刺意味,说是在珍珠港事件后,德国于1941年12月11日对美国宣战。两天后,匈牙利根据《三国公约》也对美宣战。美国人那会儿对匈牙利十分陌生。当时,匈牙利驻美临时代办到美国国务院递交宣战书。值班的秘书是个新手,于是发生了以下有趣的对话。

问:“谁在领导着匈牙利?”

答:“霍尔蒂海军上将。”

问:“那你们一定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

答:“没有,我们是内陆国。”

问:“那霍尔蒂将军的职务是什么?”

答:“他是摄政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