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爆发后,许多苏联士兵称芬兰军为“白sè死神”,可见芬兰军出其不意的杀伤力。芬兰军最喜欢的目标是补给车队和野战厨房,这些目标不但容易攻击,而且还可以让大量苏军没有办法得到热食,士气受到打击。这种战术成功到什么程度呢?苏军第44师师长因败退被斯大林处决时,罪名之一就是丢掉了55个野战厨房。
在苏芬战争中,有两种武器被冠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之名。苏联空军于开战首日即对以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为主的大都市进行空袭,甚至使用了子母弹式的燃烧弹。然而,面对芬兰的指责,莫洛托夫却恬不知耻地称:苏联空军并未轰炸芬兰,而是为芬兰部分城市内饥饿的工人空投“面包”。因此,整个战争期间,芬兰人都将苏联空军的炸弹戏称为“莫洛托夫的面包”。
在冬季游击战期间,芬兰军大量使用发明于西班牙内战,以玻璃瓶等容器盛装石油、磷、助燃剂等物的燃烧瓶,对苏军阵地与车辆造成极大损害,由于多以酒瓶为容器,芬兰官兵称之为“这是给莫洛托夫的jī尾酒”,于是“莫洛托夫的jī尾酒”成为汽油弹的别称。
苏军损失惨重
1940年1月,苏军重新组织攻势,总兵力增加到46个师,以密集炮火和重型坦克在卡累利阿地峡发动总攻,空军对芬兰后方城市和交通线狂轰滥炸,突破曼纳海姆防线,芬兰军于2月26日退守维堡一线。到3月5日,芬兰军已濒于兵力枯竭、弹尽粮绝、外援无望的险境。在这种情况下,芬兰政府在瑞典的斡旋下于3月7日派代表赴莫斯科议和,3月13日两国签订了《和平协定》。芬兰将其东南部包括维堡(芬兰第三大城市,重要工业中心和塞马运河出海口)在内的卡累利阿地峡、萨拉地区和芬兰湾的大部分岛屿割让给苏联,共计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占全国面积的十分之一,并把汉科港租给苏联30年。
芬兰军总司令痛楚地说:“该协定给我国的战略地位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我们丧失了本来可以保证我们阻止入侵军队前进的全部要地。新的国界使芬兰bào露在侵略者面前,而汉科则像一支指向我国心脏的手枪。”然而,仅仅过了一年,芬兰就在苏德战争中配合德军,夺回了失去的土地。
芬兰抗击苏军,自1939年11月到次年3月,前后不过4个月,使苏军遭受了惨重损失。莫洛托夫在1940年3月向苏军最高统帅部报告的红军伤亡数字为:死亡4.8745万人,伤15.8863万人,这还只是一个大大缩水了的数字。据赫鲁晓夫的回忆录透露,苏军在战争中实际受伤上百万人,死亡20万人以上,苏军全建制被芬兰军歼灭的就有第163师、第44师、第54师、第18师、第168师,第122师和第88师遭到了歼灭性的打击,被俘5.5万人,而芬兰军队只有2.3万人阵亡,4.7万人受伤(战争期间,芬兰正规军进行了扩编)。
更可贵的是,芬兰军通过战争,彻底打消了苏联吞并芬兰的企图。苏联动用大军进攻芬兰是志在必得。但苏芬战争的惨重代价,使苏联不得不正视现实,重新与芬兰谈判。芬兰通过战争,避免了被并入苏联的命运,最后虽对苏联进行了一些妥协,但基本上保证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