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行动”计划
1941年8月上旬,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这是通往莫斯科路上的一个重要据点,但斯摩棱斯克以外的战斗持续到9月上旬,阻碍了德军的攻势,有效地瓦解了闪电战战术。其后,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到达莫斯科外围,但希特勒命令他转向南方去支持龙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对基辅的攻击。
由于德军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中预定目标未能实现,为此,德军统帅部在1941年9月29日,又制订了“台风行动”作战计划,要在10天内拿下莫斯科。9月底,德军集结部队,做好了“台风行动”的攻势准备。
1941年10月2日,包克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终于向莫斯科发动攻击。德军认为莫斯科在政治和军事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德军计划以各坦克集团实施突击,割裂苏军防御,并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两地域合围歼灭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然后以强大、快速集群,从北面和南面包围莫斯科,在步兵兵团实施正面进攻的同时,攻占苏联首都。
根据“台风行动”计划,德军第2装甲集群9月30日在布良斯克方向,第3、第4装甲集群10月2日在维亚济马方向,相继开始进攻。尽管苏军顽强抵抗,德军仍突破了其防御。德军第2集团军突破了苏军第50集团军的防线,于1941年9月下旬夺取布良斯克。10月3日奥廖尔陷落,德军沿着奥廖尔-图拉公路推进。莫斯科以西的维亚济马方向,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进行了艰苦的防御战斗。德军10月7日进抵维亚济马地域,苏军两方面军大部分军队在此陷入合围,一直顽强抵抗到10月13日。维亚济马守军大部被歼,一部后来突出重围。布良斯克方面军陷于合围后也开始向后退却,至23日大部被歼。德军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俘虏苏军67万人。这是基辅会战之后,德军又一次辉煌的胜利。
领袖仍留莫斯科
自此,苏军莫扎伊斯克防线成了接近莫斯科的主要抵抗地区,驻守的4个集团军总共只有9万人,这些兵力不足以在整个地带建立坚固防御。为了改进军队指挥,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于10月10日合编为西方面军,朱可夫大将任司令。10月中至11月初,在莫扎伊斯克防御地区展开多次激烈战斗,苏军对德军的优势兵力进行了顽强抵抗,阻止了德军的攻势。
10月14日,德军突入加里宁地域。10月17日,苏军以西方面军右翼为基础组成了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上将指挥。德军想从加里宁向东南进攻并包抄西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后方的企图被粉碎。
德军虽然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消灭了大量苏军有生力量,但随着天气的变冷,秋雨把道路变成泥沼,这几乎使德军的进攻瘫痪。
德军被迫全线停止前进,以待大地封冻。德军暂时的停进,使苏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到10月底,苏军最高统帅部开始抽回一些部队作为预备队,使其得到必要的休息,新的预备队也在源源不断地赶到。10月末,战线分布在加里宁-库宾卡-谢尔普霍夫-阿列克辛-图拉。德军虽遭重大损失,但仍增tiáo兵力,变更部署,企图在冬季到来前合围并占领莫斯科。
1941年冬季,就算以俄国人的标准来看都异常寒冷。德军因战线过长,补给不足,在战斗中消耗过大,既没有设防御阵地和战役预备队,又无在冬季条件下作战的准备,11月上旬入冬,虽然道路能够使用,但由于德军认为在入冬前就能结束战事,德军的冬季装备不足,平均5人一件棉衣,坦克和其他车辆都因低温而不能动弹。德军士气严重受挫,苏军士气则有所恢复。
莫斯科疏散了许多政府机关和最重要的企业。10月20日,国防委员会在莫斯科及其附近地域实行戒严。当局命令居民在街道筑起防御工事,连克里姆林宫附近都不例外,并且组建了新的民兵师,使全城做好巷战准备。苏联政府向东撤退到古比雪夫(现在的萨马拉),但斯大林仍留在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