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二战(上) > 05.大战后的苍凉

05.大战后的苍凉

到10月30日,战斗继续进行,异常激烈,经常出现短兵相接的局面。尽管轴心国士兵(主要是德国士兵)恪尽职守,英勇抵抗,但还是没能夺回任何失地。激烈的战斗带给隆美尔部队的只有人员和装备的损失。对于隆美尔来讲,失败是很明显的,所以他计划撤退。最逗的是,在这时候,元首给他送来了1200吨油料,可惜太晚了,隆美尔只能把油料白白地烧掉,要不然就便宜敌人了。

实施“增压行动”

到了11月2日凌晨1时,盟军开始“增压行动”,目标是消灭轴心国军队的装甲部队,迫使敌军在开阔地作战,消耗敌军的油料储备,切断敌军补给,最终瓦解敌军。“增压行动”是阿拉曼战役开始以来最紧张、最血腥的阶段。盟军空军连续7个小时对轴心国阵地发动空袭,360门大炮连续炮轰4个半小时,打出去1.5万发炮弹。新西兰军队作为盟军的先锋发动了猛烈进攻,出sè地完成了任务。

问题是,工兵在雷场中开辟安全通道的工作完成得不好,所以盟军第9装甲旅无法趁夜sè进攻敌人,等到天一亮,轴心国军队就看清了英国坦克在什么位置,德国的八八高炮开始逞威,击中了一辆又一辆英军坦克,第9装甲旅有75%的人员伤亡,128辆坦克中有102辆被击毁,几乎全军覆没。但是,他们毕竟在敌军防线中撕开了一个缺口,使英国第10集团军第1装甲师可以与敌人决战。正午时分,120辆意大利和德国坦克出发,打响了阿拉曼战役中规模最大、最关键也是最后一场坦克大战——阿恰齐尔山脊之战,这也是德国非洲军装甲兵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誉进行的一场尊严之战。

到当天夜里,轴心国部队只剩下32辆坦克。隆美尔赶紧给希特勒发电报,说他的部队现在已经不堪一击了,问希特勒怎么办,其实他准备撤退。希特勒却告诉他,再坚持一下。希特勒这人就是固执,认为他的部队打到哪儿,哪儿就是国界线,德国军靴踩到哪儿,哪儿就是德国的边境,不管这地儿有用没用。当时托马将军报告隆美尔,第15装甲师还剩10辆坦克,21装甲师还剩14辆坦克,意大利里特瑞奥装甲师还剩17辆坦克,隆美尔给托马将军看了希特勒的电报说,元首不管咱有几辆坦克,让咱们再坚持一下。托马将军只好回到前线继续指挥战斗,跟几乎被全数歼灭的第15、第21装甲师并肩作战,迎击150辆英军坦克。应该说,托马将军也是硬汉,他坐在指挥坦克中亲自督战,一直到德军最后一辆坦克被摧毁。指挥坦克装的是木头假炮,根本不能打仗。托马将军命大没死,独自一人站在自己那辆燃烧的指挥坦克旁边。这个地方后来被称为“德国坦克的坟场”。

盟军惨胜

在轴心国的坦克几乎被摧毁以后,剩余的军队仍在战斗,但他们的防线已被撕开了一个12英里宽的缺口。托马将军实在不想再做无谓的牺牲,他告诉隆美尔:“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这里的话,我的部队连三天也坚持不了了……如果我执行元首的命令,那么我的部队可能拒绝服从……我的部队是第一位的!”这时候,隆美尔终于违背希特勒的指示,命令部队大规模撤退。

随着隆美尔的归去,阿拉曼战役结束,盟军获得胜利。但盟军损失也很惨重:有2.35万人伤亡或失踪,这是第8集团军步兵人数的四分之一。当温伯利将军向第9装甲旅旅长约翰·居里询问哪些是他的剩余部队时,他指着12辆坦克说:“它们是我剩余的装甲部队。”温伯利将军说:“不许再这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