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说春秋之五·吴越兴亡 > 第一六八章 楚王好细腰

第一六八章 楚王好细腰

正是:闻名胜似见面,见面不如闻名。

打发走了王坚、师强,楚灵王越想越生气,越想越窝火。

“nǎinǎi的,蔡国没有人了吗?那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如果还有人,故意派这么两个东西来,岂不是羞辱我?那是不是也应该灭掉他们?”楚灵王自言自语,虽说以貌取人不应该,但是楚灵王的逻辑思路很清晰。

所以,自古以来,外交官一定要注意形象气质,王坚、师强之流就别到处逛游了。

同时这也再次说明,取名字一定要认真,要紧贴自己的实际情况。

问题是,就因为人家的名字和长相就讨伐人家,好像有点说不过去。不过这难不倒楚灵王,他有办法。

第二天上朝,面对着大夫们,楚灵王突然冒了一句话出来:“妹妹啊,妹妹啊,哥哥想你啦。”

乍一听,好像楚灵王怀春了。

其实,不是。

十三年前,蔡国国君蔡景公为他的儿子太子般来求亲,楚康王就把自己的小女儿嫁了过去,就是楚灵王的妹妹。谁知道老故事又发生了,蔡景公一看儿媳妇长得芙蓉出水一样,于是据为己有了。太子般可不是晋国的申生,他也没客气,找个机会把老爹给弄死了,自己当了国君,就是蔡灵公。

原本,于公于私,蔡灵公都该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女人给抢回来。可是蔡灵公缺心眼,竟然让后妈守活寡,一守就是十多年,大好青春都守掉了。

“狗日的蔡国人,虐待我妹妹,打丫的。”楚灵王就是这么个想妹妹的想法。

于是,楚灵王派人前往蔡国,请蔡灵公前往楚国叙一叙“舅甥之情”。

蔡灵公不想去,可是又不敢不去,于是硬着头皮到了楚国,结果被楚灵王设宴guàn醉之后,一刀砍了,七十多个随从也都一并被杀。

杀了蔡灵公,又是公子弃疾率领楚军,浩浩荡荡讨伐蔡国。

晋国再次召开六卿紧急会议,这一次,赵成和魏舒请假。

“各位各位,楚国人太不给面子了,又要灭蔡国,怎么办?”韩起有点急了,毕竟自己是中军元帅,从前就听说过赵盾和荀林父比较肉,再这么下去,自己就要创新纪录了。

“元帅,让他们狗咬狗去吧。”范鞅满不在乎地说。

“小智,你怎么看?”韩起没接范鞅的茬,他问下军佐智跞。

智跞是智盈的儿子,智盈在两年前去世,智跞就接任了下军佐,还不到二十岁。

“那,那什么,叔,你看呢?”智跞支支吾吾,没有主意,所以去问中行吴。

“元帅,我们当初没有救援陈国,现在又不救援蔡国,我们这个盟主当的还有什么用呢?这事儿,我看要管。”中行吴察言观sè,投韩起所好。

“好,立即召集联合国大会。”韩起决定了,不过他实在没有胆量率领晋军救援蔡国,准备忽悠大家伙儿并肩上。

在此前一年,晋平公薨了,现在,晋国的国君是晋平公的儿子晋昭公。

楚军六月包围蔡国,晋国八月就在卫国召集了联合国大会,速度倒不慢。

参加联合国大会的照例是齐、郑、宋、卫、鲁等国的卿,主持会议的则是晋国中军元帅韩起,会议议题是救援蔡国。

韩起把楚国攻击蔡国的情况简要介绍了一下,随后请大家发言,看看怎样救援蔡国。

“噢。”大家都假装恍然大悟,其实都等着看笑话。

齐国的国弱第一个发言:“韩元帅,我觉得我们可以采用当年城濮大战的策略,我们只要攻击楚国的盟国,楚国就不得不从蔡国撤退。”

国弱话音刚落,哄堂大笑,因为楚国的盟国现在就只剩下蔡国了。

韩起的脸憋得通红,国弱分明就是在讽刺自己不敢跟楚国人正面交锋,他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

随后,大家踊跃发言。

有人建议向楚国发最后通牒,威胁楚国人;有人建议派范鞅去忽悠吴国人,让吴国人出兵;有人建议晋国直接攻击楚国,给楚国人一点颜sè看看。

基本上,每个建议都是在讽刺晋国不敢对抗楚国。

“散会,散会。”韩起宣布散会,原本想挣点面子回来,反而更丢面子了。

诸侯的大夫们嘻嘻哈哈走了,他们觉得这是自有联合国以来最爽的一次会议。

万般无奈之下,韩起决定派大夫狐父前往楚国,为蔡国求情。

昔日分庭抗礼甚至稍占上风的晋国,如今竟然到了要去向楚国求情的地步。

晋国的特使在楚灵王面前很没有面子,因为楚灵王没有给他面子。

“不好意思,蔡国国君杀了亲生父亲,这样的国家难道不该讨伐吗?”楚灵王直接拒绝了狐父。

十一月,楚军攻破蔡国,楚灵王将蔡国太子杀了祭祀冈山之神,同时任命弟弟公子弃疾为蔡公。之后,楚灵王命令在蔡、陈和不羹(今河南襄城县)修建大城,以便今后抵御可能来自北面的攻击。

对于任命公子弃疾为蔡公这件事情,楚灵王征求过申无宇的意见。

在楚国,姓申的人通常都很聪明,前面说过的申叔时、申叔豫就都是聪明人,这个申无宇也是个聪明人。

“择子莫如父,择臣莫如君。大王,您是最了解您弟弟的啊。当年郑庄公修建了栎城给公子突,结果是郑国因此而兄弟相残;齐桓公加固了小谷城给管仲,结果管仲遗德一直到现在还在造福齐国。我听说五种人不宜外派,就是太子、母弟、贵宠公子、公孙和几代正卿;五种人不适合留在朝廷,即卑贱、年少、疏远、弱小及新人。所谓亲不在外,羁不在内。现在让公子弃疾在外镇守蔡,让郑国来的子革在内担任右尹,恐怕不太合适。”申无宇讲了一通,就是反对让公子弃疾担任蔡公。

楚灵王想想,申无宇的话有理,但是也无理,边疆重镇不给自己亲近的人镇守,难道给外人来守?

“我不能使中原各国归附,他们只侍奉晋国,是什么原因呢?只是因为晋国离他们近而我国离他们远。现在我修筑三处的城墙,各派一千乘战车镇守,合共三千乘,也相当于晋国了。再加上楚国国内的兵力,诸侯们该来归附了吧?”楚灵王换了一个话题,等于否定了申无宇的意见。

“不好,俗话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树枝太大了,就会折断;动物尾巴太大了,就不能灵活摇摆。都城之外修建大城历来都不是好事,以前郑国有京城、栎城,卫国有蒲城、戚城,宋国有萧城、毫城,齐国有渠丘城。而这些大城,最终都成了动乱的根源。”申无宇说道。

尾大不掉,这个成语的贡献者就是申无宇,后来通常用来比喻部下实力太强,不听从指挥tiáo动。

“嘿嘿。”楚灵王不置可否。

最终,楚灵王任命公子弃疾为蔡公。同时,按照自己的设想,在这三个地方驻大城,各派驻战车一千乘。不久,陈公穿封戍病逝,楚灵王干脆将陈蔡合并,任命公子弃疾为陈蔡公。这样,公子弃疾麾下的军力已经占有楚国的一半。

楚王好细腰

楚灵王这个人,虽说有些bào虐,有些贪得无厌。但是,说起来还有可爱的地方,譬如xiōng怀。楚灵王是著名的吃硬不吃软,不喜欢别人拍马pì。

当初穿封戍的故事说过了,穿封戍追杀他,当面骂他,他喜欢,还给他升官晋爵。

楚灵王有个非常信任的人名叫倚相,职位是左史,这人很有学问。有一天,楚灵王愁眉苦脸对倚相说:“白公子张这人很讨厌,总是来劝谏我,怎么才能让他闭嘴呢?”

楚灵王其实很喜欢子张敢说实话,不过不喜欢他总是说。

“接受劝谏很难,让他闭嘴很容易啊。如果他再劝谏你,你就说你左手握着鬼的身子,右手抓着鬼的家,所有的什么警告劝诫,你都早就听到了。所以啊,别劝了,有这工夫,讲几个段子吧。”倚相确实有学问,想了这么个主意。

过了两天,子张又来进谏,楚灵王按照倚相的话说了,然后看子张还有什么话说。

子张一听,你这不是忽悠我吗?于是,子张讲了一通商朝时候高宗武丁的事迹,最后说了:“现在您还赶不上武丁,却讨厌规谏您的人,要治理好国家不是太难了吗?”

“那,那你爱说就说吧,反正就是那些车轱辘话,我都记住了,可是我就是不照你说的做,你自己看着办吧。”楚灵王被子张说得没脾气了,干脆开始耍无赖了。

“唉。”子张叹了一口气,走了,从此再也不来劝谏楚灵王了。

虽然楚灵王不喜欢拍马pì的人,可是拍马pì的人还是主动会来拍。

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拍马pì的故事,叫做“楚王好细腰”,就是说楚灵王了。

楚灵王生得身高马大,膀大腰圆,可是他偏偏喜欢细腰,喜欢自己的部下和后宫的妻妾们把腰束起来,越细越好。

楚灵王的这个爱好很快流传了出去,于是大夫们纷纷主动向这个方向发展。

于是,楚国的上流社会掀起了一股减肥热cháo。一般来说,大夫们每天就吃一顿饭,而且绝对绿sè食品,决不吃肉。一段时间之后,全国性减肥大获成功,基本上,大夫们的腰都很细了,夸张一点说,细到从席子上站起来要扶着墙,从马车上站起来要扶着轼。看见好吃的,要忍住不吃。就算饿死,也绝不多吃一点。

《战国策》上如此写道:灵王好小腰,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然而不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