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简公三十一年(前535年),也就是子产铸刑鼎的第二年,子产前往晋国访问。
到了晋国,才知道晋平公正病着呢。中军元帅韩起亲自接见了子产,两人见过礼,子产就问起晋平公的病来。
“不瞒你说,我们主公已经病了三个月了,药没少吃,该祭祀的也都祭祀了,按理说鬼神也不该来打扰了,可是病一点不见好。昨天晚上,主公又梦见一只黄熊到了卧室的门口,你知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恶鬼啊?”韩起知道子产有学问,因此请教起来。
“嗨,凭着贵国国君的英明领导,还有元帅您的无私奉献,什么恶鬼会来?放心,没事的。”子产根本就不相信有鬼,说完这话,再看韩起,好像是满脸的质疑,似乎这只是子产在安慰他。子产一看,看来说实话反而让人怀疑,既然这样,那就忽悠忽悠你吧。“不过呢,我听说上古的时候尧在羽山杀了鲧,鲧的灵魂就变成了黄熊,后来夏商周三代都祭祀他。如今晋国是盟主,大概应该祭祀他,估计就是没有祭祀他所以导致了贵国国君的病吧。”
“哎,有道理。”这下,韩起眼前一亮,似乎找到了答案。“那什么,你先坐坐,我失陪一下。”
韩起匆匆走了,他去见晋平公去了。
第二天,晋国祭祀了鲧。
随后的几天,晋平公的病情持续好转。
所以,很多时候,病都是被自己吓出来的;很多时候,心理暗示是能治好自己的病的。
到子产走的时候,晋平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把莒国进献的两个方鼎赠送给了子产。韩起等一帮六卿们也都不甘落后,纷纷送礼给子产。
“哎,说实话没人信,装神弄鬼反而有礼收。”子产哭笑不得,带着一大堆礼物回郑国了。
装神弄鬼
子产和良霄的关系一直不错,而且他知道如果不是良霄的爷爷子良当年的力争,整个穆族早就不存在了,看到良家破败,总觉得心中有点不是滋味,总想着要想个什么办法帮一帮良霄的家族。
从晋国回来,子产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什么办法?鬼办法。
因为生前比较专横,良霄死后,郑国人经常用良霄的鬼魂来互相吓唬。有的时候天晚之后大家在一起说笑,有人说一声“良霄来了”,大家就赶紧各自逃命而去。
其实,谁也没有见过良霄的鬼魂。
去年,驷带死了;今年年初,子石又死了。这两位都是良霄的仇人,因此民间流传说这两位都是被良霄的鬼魂所杀的。
从晋国回来,子产把良霄的儿子良止立为大夫,顺便把子孔的儿子公孙泄立为大夫。这样,穆族所有兄弟的后代都算有了着落。
“我们已经立了良霄的儿子良止为大夫,良霄有人祭祀了,再也不会出来兴妖作怪了,大家安心吧。”子产通告了全国,从那之后,真的再也没有听说过良霄闹鬼的事情。
世间本无鬼,心中才有鬼。有的时候,驱鬼的办法恰恰是装神弄鬼。
说起来,子产是个很重亲情的人,他希望所有的叔伯兄弟都有饭吃。现在,他做到了。
对于子产的做法,很多人有疑问,可是,他们不问。只有一个人,有疑问一定会问。
“叔啊,为什么立了良止,良霄的鬼魂就不闹事了?”游吉来问子产,他跟子产的关系最好,但是从来不会拍子产的马pì,有什么看法都当面提出来。
“历来呢,到处游荡闹事的都是孤魂野鬼,如果他有了归宿,就不会闹事了。良止做了大夫,可以祭祀良霄了,也就是他的鬼魂有了归宿了,当然就不闹事了。”子产一本正经地说,忽悠人也要有理论才行。
“那,为什么还要立公孙泄为大夫呢?”游吉又问,说起来,子孔可是所有家族的仇人。
“嗨,再怎么说,子孔也是我叔叔你叔爷啊。良霄闹事,他儿子就做了大夫;子孔不闹事,儿子就当老农民,这不公平啊。如果这样的话,子孔的鬼魂又该出来了。所以啊,干脆两人一块当大夫吧。”子产说,其实他只是不忍心让子孔的后人混得太惨。
拆迁问题
拆迁问题,自古就有。
来看看子产怎样对待拆迁问题。
郑简公三十六年(前530年),郑简公薨了。
葬礼确定了,葬地在郑国的祖坟。于是,有一个问题出来,从宫室到墓地怎么走法。确定了走哪条路之后,就要把这条路上的所有建筑拆除。
首先确定了最近捷的走法,可是,游吉家的宗庙就在这条路上。
拆,还是不拆?
这一天,子产沿路考察,看看要拆哪些房子。游吉命令家里的人拿着工具在自己的宗庙周围,但是不要真的去拆。
“这是谁家的?怎么不拆?”子产到了这里,问道。
“这是游吉家的宗庙,我们实在不忍心拆毁。不过我家主人说了,如果您一定要我们拆,我们就拆。”游吉的家人这么回答,都是游吉教好了的。
“那别拆了,另外选一条道。”子产说。他不愿意拆别人的房子。
于是,另外选了一条道。
这条道上又碰上了新问题。
一个掌管公墓的大夫的家就在这条路上,拆了他家,那么上午就能把棺木运到墓地;不拆绕道的话,要到中午才能到。
“拆吧,否则那么多外国宾客要在墓地等到中午。”游吉建议拆,拆自己家的不愿意,拆别人家的不犹豫。
“不拆,绕道走。”子产瞪了游吉一眼,毫不犹豫地回答他。“外国使者们不远千里来到郑国,一两个月都走了,还在乎等到中午?不拆这房子对外国宾客没什么影响,又能不sāo扰百姓,为什么要拆?”
于是,子产没有拆一家的房子,葬礼当天,所有人在墓地等到了中午,也没有人有怨言。外国宾客不仅没有表示不满,而且对子产不损害本国百姓利益的做法大为赞赏。
对此,《左传》中君子说道:子产于是乎知礼。礼,无毁人以自成也。
子产是个懂得礼的人,礼,是不允许损人利己的。
后世有许多当国者为了取悦老外而损害本国百姓的利益,不仅本国百姓愤慨,就是老外也瞧不起你。在这个问题上,真的需要向子产学习。
子产懂得一个简单的道理,国家靠的是百姓,而不是老外,所以取悦百姓比取悦老外更重要。
可惜,不是所有的当国者都明白这个道理。
郑简公去世的第二年,子皮也去世了。
听到子皮去世的消息,子产哭了。没有子皮的支持,他就当不上郑国的执政;没有子皮的力挺,他的执政方针就无法实行下去。所以尽管子皮是自己的侄子辈,子产对子皮非常尊重。
“完了完了,只有子皮最了解我啊,你走了,谁来帮我呢?”子产哭着说,他是真的悲痛。
没有子皮的信任和无条件的支持,子产就不会成为一代名相。子皮能够为了国家的利益任用贤能,放弃权力,的确难能可贵。
无神论者
子产不信鬼神,不信卜筮,也不信星象,他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
郑简公去世之后,郑定公继位,郑定公五年(前525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个天文现象。夏天的时候,发生了日食;到了冬天,彗星扫过大火星,尾巴一直到了银河。
天象异常,于是,当时著名的几位天文学家,也就是星象学者纷纷发出警报。
鲁国的申须和梓慎都是著名天文学家,两人在一起讨论了一番。
“慧,所以除旧布新也。”申须首先发言,为大家贡献了一个成语:除旧布新。申须得出结论:明年要发生火灾了。
梓慎作了进一步的推演,得出更加jīng准的结论:“宋国、卫国、郑国和陈国将要发生火灾。”
郑国人裨灶也是著名天文学家,一测算,也得出了结论。
“相国,我夜观天象,发现明年陈卫郑宋四国会同日发生火灾,不过如果我们用瓘斝玉瓒来祭祀神灵,郑国就能躲过去。”裨灶把自己预测的结果向子产作了汇报,满怀希望能够得到表扬。
“嘿嘿,天上的事情跟地上的事情有什么关系?别扯了。”出乎裨灶的意料,子产拒绝了。
“分明指与平川路,却把好人当恶人,哼。”裨灶心头不满,没敢说出来,走了。
第二年五月七日,中原一带刮起了大风,梓慎再次给出预测:“这个风就是火神祝融刮起来的,预示着七天之后要发生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