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时后,李朗扛着一具简易烧烤架走出了那店铺。
他弄的是能拆卸的那种,拆好放到车后座上,李朗骑着车向租好的地方而去。
“小李啊,这是啥?”
刚回去,李朗迎面就遇到了门口乘凉的房东。
房东是个老太太,六十多岁的模样,看起来就很和蔼的人。她似乎就一个女儿,女儿嫁人后就剩她一个人住在这老宅,平时依着房租过活。
“烤炉子!准备摆个小摊。”李朗笑着答道。
“有事吱一声啊!”老太太摇着蒲扇,一笑露出了满嘴的假牙。
“知道了。”
把烧烤架放到自己屋里,李朗又出门了。
做烧烤,除了烧烤架,当然还有木炭、香料、酱料,食材。
一直转了小半天,满头大汗的李朗才终于置备齐了东西。只是那木炭却只有木头,没有炭,李朗只能借了房东家的厨房自己烧。
李朗自然是不会烧炭的。那就只能试呗!一会火烧过了,一会又没烧透,反正全是毛病。奋力的拉着风箱,他的眼睛被浓烟熏的生疼,泪流不止。没一会,厨房就跟扔了无数烟雾弹加燃烧弹似的,又熏又呛还死热!
没法活了!
李朗逃也似的冲出了厨房。
坐在门口,看着浓烟滚滚的厨房,他心中满是惆怅,烧地锅的手艺全丢了啊!
“哎呀,这是咋弄的?”老太太也被这浓烟吓了一跳。
“我不咋会烧地锅,全是烟。”李朗低着脑袋,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农家子弟不会烧锅,这就跟农民不会种地一样,是要让人笑话的。
“学生娃吧?呵呵,看着就细皮嫩肉的。”老太太走过来,枯皱的手拍了拍李朗脑袋。
“过来,俺教你。”
老太太出马,一个,这就是他们县的工业区,依附着的还有医院、学校、储蓄所等等。而这里聚居的也多是工厂职工跟依附于工厂的服务业、事业单位职工,搁前些年,全是拿铁饭碗的那种。
小广场是居民乘凉的地方。在这个三天就能停一天电的年d县城居民们同样既没有空调,又少有电视,晚上无聊那就只能出来了,聊天打牌都是乐事。
广场上有灯光,是从不远处的织布厂打来的,倒省了李朗的事。选了个地方,他很快卸下东西,摆好了架势。
“瞧一瞧,看一看啦!吃烧烤喽!还有啤酒,便宜卖啦!”
喊着乱七八糟的口号,这一刻,李朗无意中开创了他们县的历史——全县第一个烧烤摊。以后真追溯起来,别人少不得喊他一句“*县烧烤之父”的尊称。
广场上还有别的小摊,不过都是些小玩意,或者雪糕冰棒的,像李朗这样直接大张旗鼓的卖吃食,还是头一个。
李朗喊了两声,没人过来。这会正热的人发慌,谁也不愿意走两步路来看看。
他也不气馁,拿出准备好的食材,炭火点起来,直接架到烧烤架上就烤了起来。
夜色慢慢的加重了,广场上的人也越来越多起来。这附近种了不少树,招风效果相当不错,微风从田野上一直贯通到这,吹在身上实在惬意。
广场上的石条长凳上,一个躺着打盹的青年突然坐了起来。
嗅了嗅空气,很快,他的视线落到了不远处的摊位上。
捡起旁边的背心,搭在身上,青年拖着凉鞋一路小跑了过去。
“老板,这咋卖嘞?”青年指着烧烤架上的肉串,问道。
“六毛一串,羊肉的。”李朗手中烤串不停翻着,脸上满是热情。
他定的价格听起来是偏贵的,但这年头除了房价,啥都涨的厉害,再加上为了尝新鲜,舍得花钱的也不在少数。
那青年摸了摸兜,很快拿出了几枚硬币。
“来一串尝尝!”
“中!”
接过钱,李朗从旁边烤好的盘子里拿了一串递过去。
“拿好了!这玩意得配啤酒,我这有。”
青年眼中顿时有些放光,“你不早说。再拿一罐。”
烤串加啤酒,在盛夏时节简直绝配。那青年接过东西,刚转身没几步,东西就送到了嘴里。只一口,他眼睛顿时圆睁起来,几口下去全吃完了。
结果,结果他又转了回来。
“老板,恁这也太不禁吃了?”晃了晃签子,青年有些不满。
“那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