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磨刀 > 第三百二十章 观天,悟道,斩龙

第三百二十章 观天,悟道,斩龙

桃源仙境,谢宝树觉得阵法已经布置得差不多了。

他现在只需要好好的修炼,悟得观天境界,再去斩杀一只地仙级别的妖物,便可以迈入地仙境界。第六境观天境界,十分玄妙,跟第五境金丹境完全不同。

正好,通明神僧教会了谢宝树一些凡俗的口诀。有一些凡人,就算没有修行,也能预测天象,知道明天后面下不下雨。这些口诀看似无用,实则蕴含着世间大道理。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十雾九晴。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夜星繁,大晴天。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冷得早,暖得早。

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棉花云,雨快淋。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云交云,雨淋淋。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东北风,雨太公。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南风头,北风尾。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昼雾阴,夜雾晴。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瓦块云,晒死人。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一日南风,三日关门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东风下雨,西风晴。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馒头云,天气晴。

观天一事,说来简单,但是有的人就是一辈子都没有悟道。

通明神僧没有久居佛堂中,所以对凡俗之间的这些事情,十分了解。他一点一点的给谢宝树讲俗世之间的道理,有一些修士,专门喜欢入世修行,就是因为这个。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佛家、道家均讲因果轮回,其实因果的道理非常浅显易懂,却因看不见、摸不着而令很多人忽略了因和果对人生产生的影响。造的某个因,当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会导致相应的果,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有些因果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用方法检验、探究到的,所以,难以让人接受。而通过修佛、

修道,可打开慧眼,看到或感觉到这些因果,随之获得智慧,即所谓的开悟。

一旦开悟,其思想、言行将围绕善这个因,所以,当善因积累到一定程度,将形成一种善果,即所谓的善报。这种善报多体现在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等,进而远离灾祸。

修行者一般分为出世修行和入世修行。出世修行,即遁入空门、每日诵经礼忏、与世无争、体悟大道,自得清净。入世修行,即在红尘之中修行,修口、修耳、修心、修行、修眼等等。

入世修行,多以劝化世人行善积德为主,身体力行、使大到整个民族、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群体、小到一个小组织、家庭即个人处于一种和谐状态,并从中体悟大道真知。修行即自律,道法自然,改造自己,让自己的身心处于和谐状态。

行善,可令人心怀天下、胸怀坦荡;修口,则常以善言对人,不与人争、不与人吵,处处礼让与人;修心,则心正、心善而百毒不侵、海纳百川;修眼,则令自己眼中存善,而将恶俗、冤孽之物隔绝在外,以至于不乱人心性。

修耳,则可对耳边的信息进行有选择性地倾听;修行,则行事端庄、不贪耳可为人范。所以,修行的人,看上去较为祥和、仁慈、处事不惊、很有安全感、容易令人信任、德高望重、易得到众人相助进而风生水起,这些都是修行所获得的福报。

入世和出世这两种修行方式是不一样的。入世修行,即在红尘中、通过做事、做人等各方各面修身养性、体悟大道真机,不会因修行而损害他人的利益。反而因其言行合一而受众人尊重,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红尘中修行,可不设神坛佛坛,一切在于心,只要虔诚且以善言劝化众生、以善心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以善举影响别人,其效果也是一样的。

否则,即便设了神坛佛坛,心不在焉、毫无虔诚可言,平时不信神,出事之后才求神灵护佑,是荒诞可笑的。所以,在家修行,重要的是心和行。接触的众生多了,就会获得更多积累福报的机会,功德自然很大。住在庙中,每日诵经礼忏,若不虔诚、潜心修行,反而以佛道之名追逐名利,所得的报应甚于在家中修行的人。

修行不是看破红尘、远离世俗,也不是不能适应社会,而是获得更高智慧、更多福报的方式。神灵一般只护佑善人,而护佑恶人的不是神,而是魔。

因此,不必对修行的人另眼相看,更不要误解了修行者,因为高层次的智慧通常留给那些拥有慧根的人。大多数世人眼中只有名、利、钱财、吃喝玩乐等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这些欲望恰恰是挡在通往智慧之路上的绊脚石。所以,大多

数人拥有的仅仅是知识,而知识并不是智慧。

修行者,可改善自己的人生。修行通常可以让一个人理解什么是和谐,什么是吉凶祸福,进而懂得在灾难发生之前掐灭造成恶果的因,进而远离灾祸。修行者,不种恶因,因此不会遭受恶报。修行者,懂得给予的妙处,而不是无穷无尽的索取。修行者,懂得人生几十年对于无穷无尽的轮回来说仅仅是一个瞬间。

因此,很多修行者享受了诸多福报。然而,终日沉迷于贪欲的人,往往须经受不同程度的痛苦之后方才明白,其实各种诱惑、利欲都是障眼法,遮住了我们寻求智慧的双眼而令人难以自拔。这些,显然不是人生存的意义。贪小必然失大,舍小而自然得大,这些都是互补和平衡。境界不一样,看到的东西当然有所区别。

慈是予乐,悲是拔苦。慈悲不是以我为中心而出发的,乃是建立于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相上面的。明白慈悲意思后,自然我们就不肯去杀害众生,供我饱腹;自然不肯去取非分财物,供我挥霍;自然不肯贪爱美色,起邪心。因为我们已觉悟,鸡鸭猪鱼并非和我二体;货财美色亦非心外别有,能贪所贪,两不可得。

而众生所以犯杀盗淫者,总的来说是愚痴而已。又我们明白慈悲后,对于观世音菩萨的许多灵感事迹也不会认为是迷信。因为我们知道菩萨的法身与我们平等一体,惟其一体,所以我有所感,彼有所应,但必须具至诚恳切心。花草亦有生命,不能随手即摘。摘花草是不道德的行为。众生平等,众生平等。

第六境,观天境,好像跟佛法有着莫大的联系。

谢宝树通明神僧讲经,内心明悟不少,他觉得观天一事,就在眼前。

这个世界看似变幻莫测,时代日新月异,然而冥冥之中,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再操控着社会的运行。如果能参透这个力量和规律,看透天地运行的大道,就会发现:再大的风浪,再大的变迁,也不过如此!

宇宙就像一个大漩涡,可以看成一股正在旋转的能量:这个漩涡它蕴含着巨大的“势能”,如果我们能跟顺应着宇宙的能量一起运转,这就是顺势而为,就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而如果我们的方向和宇宙大势的方向相反了,必定会再无形种受到一股很大的阻力。

天道就是宇宙的势能,就是万物运行的规律,也是一股股时代发展浪潮!

人生福祸得失,皆因时代周期而起,人和人的命运确实有很大不同,有的人顺风顺水,有的人艰难坎坷,之所以有这种差别,更大程度应该归结于一个人能不能借势发力,命运最大的不同,其实是人发力原理的不同。

很多人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

界,而现实情况却是: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没有人能改变世界。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人一旦看透了规律,顺应规律办事,踩准每一个变化节点就是神!

这样的人就可以被封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