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进入书院学习,学生就要遵守书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明道书院为例,首先要求学生要穿“院服”,只是规定要穿颜色深的衣服。这样做的目的,是和一般的民众区别开来,让学生有士人的责任感和优越感。另外,书院还设专门针对学生的“请假簿”“讲簿”“德业簿”“食簿”“宿斋簿”。
其中,讲簿记录山长讲学的情况,德业簿登记学生的功课情况,食簿是用来领取钱米,宿斋簿则用来领取灯油和木炭。明道书院还规定,学生请假不得超过三个月;谒祠、听讲、供课三者都需要登记,缺席三次就“罢职、住
供”。这个住供,就是停止供给。古代的书院大都远离闹市,给学生的钱粮和伙食断供,这个惩罚可真是不小。
书院中的学生学些什么呢?即《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儒家经典。学子每天的学习时间划分成起床后、早饭后、午后,晚上四段,每一段都有规定的学习任务。而且既有自学,也有讨论,还有老师解惑,还是很科学的。
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书院还有考试制度,主要考查德行和学业两大方面。学业考试以南宋时期的延平书院为例,每个月有三次小考,考得好的,成绩一出来就有物质奖励,并且还会累积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则升级,也与经济利益挂钩。
从书院诞生之初,饱含理想主义热情的读书人,就希望把书院经营成一方净土。然而,在与现实的碰撞中,他们最终不得不让步了。
实际上,从书院最为兴盛的大唐时期起,许多原先民办的书院,就逐渐被官方“收编”。这种收编,首先是从书院的经费着手。
书院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经费。而书院经费的来源,多依赖于学田。书院兴起之初,私人筹措办院经费,主要也是靠私人的田产或别人捐赠的田产来供给。然而,仅仅靠捐赠,是不能满足书院需要的。
因此,当官府开始给书院划拨田产时,书院没有理由不接受。民办书院急剧缩减,越来越多的书院归到官府手中。
首先,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朱熹认为,学生只有具备了积极学习的能动性,掌握了自学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书院大师讲学时,大抵是提纲挚领,由学生随其深浅自行体会,大师所讲,每次只选其一点着重发挥,决不逐意串,而是着重让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其次,注重启发诱导。书院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围绕学术观点和学术著作展开教学,教师只充当指导者和领路者的角色。教学上多采用辩论的方式,着重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启发学生思维。书院教育提倡质疑问难,主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启发式教学法是书院教学的常用方式。
书院将教学与道德的完善、品性的修养结合起来是书院教学目的的最大特点。这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上将伦理道德教育融化在教学形式中的传统一脉相承。
书院在教学上始终把知识和道德的教育作为教学目的,注重知识和做人两者的同等地位,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将知识和行为、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
在书院中,名师巨儒们都能在坚守自家言论的同时,取他家之长,为己所用。即使在学术思想上是明显不同的,也不会阻碍各家
的交流与沟通,这充分的体现了书院“开放式”的教学态度。
书院中由有名的学者授讲,其他书院的师生及远方慕名前来的学生都可求教听讲,并受到欢迎。学者自由讲学,生徒自由听讲,突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对于当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有极大影响,促进了百家争鸣现象的产生。
书院是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地发展起来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场所,其创建人或主持人大都为当时的宿学鸿儒。一方面,他们致力于自己的学派研究,其讲学没有统一的安排,也没有统一的计划,完全由各书院领袖自己作主,自行安排。他们通常把自己的研究与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讲授的内容就是他们的研究结果。
另一方面他们广收生徒,教者可以自由择徒,随处讲学;学者可以自由择师,随处求学。书院是一个十分集中的游学场所,其讲学活动十分活跃,各家各派皆形成有独特教学内容的独立团体。这样,使学术研究与教学活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书院教育教学十分重视“践履躬行”,强调既要“穷理”,又要“笃行”,强调读书不能仅仅只停留在上、口头上,而必须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在这种教育的思想引导下,书院要求学生常作读书笔记,有的把读书日记整理刊印成书,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性。
与此同时,书院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大家积极思考,质疑问难,主动学习。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或疑点进行讲解,将书分年、等、类进行阅读,指导学生学会略读、精读,有些甚至背诵下来,有些只需浏览、涉猎一般,有的书给学生讲透。这样使学生有独立创造的能力,各辟门径,超越了习俗的见解而有新的创造精神。这种在当时社会比较先进的教育方式和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创造力都有很大作用。
这就是书院。
儒家修士说的头头是道,却没想到,谢宝树已经开始冷笑爱了。
书院重地,怎么能见血?
谢宝树摸了摸自己的刀鞘。问道:“不能见谢,那符左岸是怎么死的,当时书院的人都死光了?”
儒家修士有些不好意思:“这是书院的疏忽。”
谢宝树取下自己的刀鞘,狠狠的拍在这位儒家修士脸上,一边拍,还一边说道:“今天我不是来跟你讲道理的,我妹妹死了,死在书院。我现在把凶手抓过来,就要他死在这里。你要是想管,尽管出手,我不怕的。”
这位儒家修士何曾经历过这种羞辱?
就要运转神通。
却没想到,一把剑冲天飞起!正是杨山鬼手中的剑,在书院转了一圈,立马又飞回来。
只是一瞬间,
这位儒家修士,便感应不到书院的大阵。他的通天修为,也就梅了用处。
书院里,所有的学生都跑出来看。
陈世峰的修为被废,痛苦的倒在地上。符雪园老掌柜拿着谢宝树斩恶刀,慢慢走过去,一刀捅在陈世峰肚子上。没等他惨叫出声,反手又是一刀。
这时候,陈世峰终于惨叫起来,可是没人能帮助他。
像极了当晚的符左岸。
一刀接一刀,符雪园老掌柜,好像没有知觉。将手中刀,不停的送到陈世峰肚子里,眼神冷漠。就像是地府来的阎罗,就像是索命的野鬼。
其实,他只是一个父亲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