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磨刀 > 第三百四十八章 城头之上,四目相对。

第三百四十八章 城头之上,四目相对。

第二个难点是,难理解。常听人说,明理易、实践难,其实道理弄明白也挺难的。有时候觉得自己明白了,可是过一段时间之后生活阅历多了,功夫长了,会发现以前明白的现在似乎又糊涂了。“明”字本为日月。为何只明白,“黑”跑到那里去了?想想练拳过程,不禁莞尔一笑。难理解的时候,一方面要不耻下问,一方面要找大智慧的心态平和、自然无为的人求教。多多少少会帮你解决一些问题。

有时候会经常遇到一些理解不了、接受不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站桩的时候,某些地方松不开、放不开。

别管,寒碜着它。凡事都是有个过程的,循序渐进,不可执著也不可着急。

一个问题就是桩是否一定要站着?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体弱病重者如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一定的姿势即可认为是在练桩功,但如果不是卧床不起者,仍要以站立的姿势开始

----毕竟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起立行走。此外不论坐、行,如果此时心平气和、恬淡虚无,不被外物所迷,不被世俗所困,因“桩”从意象上来看,应是保持一定的状态不为心身之外的事物所动。

所以“桩”在心中,心若是桩,身即是桩,生活、习拳,莫不如是。

正所谓“小动不如微动”。

以意念集中在尾椎骨尖上,慢慢地用尾椎骨尖画小圆圈,以此带动身体的微动,此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十个手指的指尖有微微发麻的感觉,随着身体的微动,这种感觉从手指传向手臂。腿部、背部也会有相应的感觉。

身体这样轻微晃动着,感觉自己就像站在温泉里,像海藻一样,随着迂缓的水流飘飘荡荡,荡荡悠悠。在晃晃悠悠中身体四肢得到怡养,全身血液也像安静的溪流,周流而不息。站桩,就这样养身和养心完美地结合起来。

站桩是静中有大动,看似静静站着,只有轻微晃动,实则全身的奇穴都在动,这是真正的动,是最具效率和效果的动,站桩又是不静而真静,虽则不能全无杂念,但却能心生欢喜,精神愉悦。

普通的人,对于练功充其量也只有皮毛的功夫,在没有掌握内在的技术和要领之前,形和意都是必须的。形者养身,意者养心,养心在静,养身在动。

就实际操作而言,站桩训练其实是很苦的,至少有两关要过:第一是筋骨关,肌肉酸痛,大汗淋漓,两股颤颤,肩臂酸痛;第二是心理关,心猿难伏,意马难收,人心思动,心浮气躁。

初学站桩者第一个遇到的就是筋骨关,因为很多人还没有练到心情烦躁的时候就已经累得无法坚持了。

如何过筋骨关?此关虽然难过,但并非不能过,不可过,又不是葵花宝典的入手第一式,只要方法正确,有明师的指点,坚持一下就过去了。

站桩不是死站着不动,而是要体会身体内部的运动,站得肩膀酸痛,这是假疲劳阶段,一定要挺过去,但硬挺着也不行,容易发僵。

当站桩站得肩膀酸痛的时候,可以活动肩膀,这个活动范围很小,就几毫米,有个意思就行,别人根本看不出来你在动,活动方向不限,向上向下向前向后随便,在活动中找你觉得最舒服的活动方向,动起来以后,酸痛就能缓解了,动的时间长了就能体会到体内筋的位置。

关于祛除拙力拙气,它的真实含义就是把自身的僵紧之力和浅表呼吸去掉,形成一个身体发力自然松沉,呼吸自然深长的结果。显而易见,只有祛除拙了力拙气,人体才能达到内外的自然。

那么如何站桩才能够养气?

桩功,无论是浑圆还是三体,他的养气

要点是一致的。孙禄堂先生曾经说“三体式单重为道,双重为武”,老先生的意思是说,单重三体式才能养气;双重三体式练的是力,筋骨肌肉之力,非内劲。

浑圆桩不同于三体式,没有单双重之说,但是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重心的位置。如果说把重心放在脚后跟,做到塌腰,就能够养气,只要落到后脚跟,身体后缩,马上呼吸变得深长,站完腰腹充实,否则只是在熬筋骨。

古拳是人生活在恶劣环境中,所形成的一种本能,先辈们练古传统拳械之初,不是为了和人对抗的,而是为了防范野兽侵害和为了生活而扑捉猎物来维持家庭所需要的。

我们的先辈们,在长期与野兽的对抗中,他们通过,研究、模仿、积累了很多对付和扑抓猎物的能力。形成了一套简而实用拳械技术。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古传统拳械开始用于战场格斗、看家护院和保镖。而后古传统拳械又逐渐用于强身和健体了!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古传统拳械本来有一击必杀的,能和野兽对抗并且扑抓猎物的技能。

练功先以静桩练习开始,通过高架桩功练习,以求得“心定神安,气血旺盛”既“定”的功夫,欲想求得其“心定”之功夫,需全身上下以及内外不但要放松而且要松透到极致,全身不可有丝毫之紧张,这便是的功夫。

虽然心、脑无思安静,但确要求“气机”在动,这就是拳经所要求的“静中有动”,通过练习日久功深,定静有常,进而再能在五拳和十二动物的特技变化中,做到,以求得,做到这些,才谈的上知。

掌握了这两层功夫后,才能山崩于眼前而不惊!达到了心定神安、专一而不乱。否则一但和强敌搏斗,血液一下子涌上心头,心速加快,脸红脖子粗,结果敌我拳脚,怎么来怎么去全然不知,双方激烈对抗,拼命撕打,没有半点技术,胜负全靠体能,跟自己所学拳法、技法、战法一点也不相干,更不要说古传统拳械瞬间猎杀野兽的技法了!

真正的传统内家拳械技术掌握者,他绝对不和对手拼体能。而是追求我们的先辈在猎杀野兽的瞬间的淡定,既有猎鹰般的眼睛,又有猎鹰抓物,以及猎豹、饿虎扑食时,那瞬间闪电般的一击必杀之技术。

猎鹰、猎豹和饿虎会瞬间抓住机会猎杀动物,这个过程不正是形意拳搏击之标准吗?

太极行功法,在调阴阳、合神气、止心于脐下。乃曰:凝神敛神入气穴,使阴阳交感,浑然一炁。夫太极拳者,静而始动,动而至静,动静相因,连而不断;神形互依,意气相聚,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虚实分明,用意不用力,

乃拳功之要,学者不二法门也。

城墙外的那些体修,一个比一个凶猛。

谢宝树急着登上城墙,所以没有犹豫。以最快的速度来到城墙上,抬头望去,有一个男人,被人们众星捧月般的围绕在中间。他低着头,一动不动。

好像没了声息。

在他身边,一个个的都是年轻人,有中土神州十大剑仙,还有各州郡赶过来的年轻人。

人一老,似乎就爱打瞌睡,也似乎更喜欢跟年轻人待在一起。

谢宝树往前走了两步,突然间,那男人好像感受到什么,微微抬头。

两人的目光对视,都笑了笑。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