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磨刀 > 第三百五十一章 拳法自有真意

第三百五十一章 拳法自有真意

刘看山的声音,滔滔不绝。

他好像有很多没讲完的东西,现在好想一口气讲完。除了谢宝树,在他身边,还有许多年轻的晚辈。这些天,拓跋镇域已经学得差不多了,才去城外杀妖。

刘看山去却还在讲,仿佛不知疲倦。

谢宝树在一旁,听的很认真。

蛇形是肩打,鸡形是头打,燕形是足打。其中的蛇形歌诀是“后手只在胯下藏”,后手要兜到身后胯下,开始时,只有这样才能练出肩打的劲。

龙形搜骨”不是龙形,就是劈拳里前脚外撇的大跨步,说这个步子开天辟地。打通三盘,调理百骸,是成就身子的关键。有了步子有功夫,没步子没功夫。这个步子就是内功。

只撇脚不展腿,撇脚的打法,是别住敌人的脚,但也是在擒拿时较从容的情况下使用,情况紧急一拳见生死时,就用不上了。撇前脚的大跨步,主要是练法。

前脚外撇的大跨步是形意的大步子,还有个小步子,就是崩拳步。崩拳步很微妙,步子只是向前,两膝盖是挤着的。但腿根里夹着活的动势,稍稍一调,就能随时随意地转向、转劲。所以崩拳微妙。

说形意拳难看也主要是有这个猴蹲身,练拳时,处处都有只猴子蹲着,可想这一式的重要。猴蹲身之后,有张狂的招数。蹲身先练了膝盖,所以猴蹲身一变,就是扬身膝击,名猴挂印。

这一蹲一扬,正如劈拳的一起一伏,也如崩拳的一紧一弛,只不过是猴形放肆,劈崩含蓄。

猴挂印的下一变是猴摘桃,就是抓敌人脸,泼妇打架一般,这是为膝击做掩护。不抬腿是立于不败之地。

抬了腿是兵行险道,得有收场、后撤的伎俩。这连抓带点,练着滑稽、打起来狼狈,但这一番乱七八糟,兴许就乱中取了胜。比武时要懂得挑事端,找头绪,无理取闹一下,也许就乱了对方的方寸。

炮拳两手有前后,马形足两只手的炮拳,两手齐出,好像呆板,但只要转起来,呆板的也就变化无穷了。

这个左右翻身的打法,不是翻胳膊,而是要把整个身子的重量从这边翻到那边,所以马形对整劲有好处,马形有践踏之意,动了手就不停,这个打法能先发制人。动手想快,光抡胳膊不行,脚下得踏上劲,手上才能快。所以马形抡胳膊却练了脚。

马形成就了,脚下有弹力,随时可撩起伤人,冲着对方的胫骨、脚踝,撩上就踏,脚离地的时间越少越好。

马形的腿击法,不是明目张胆,而是在抡胳膊的时候藏着。其中的巧妙,希望初学者,用“打一厘米”的方法好好揣摩,这是个容易使上的防身之技。

鸡单足立地时是抓着爪子缩脚,所以要含着抓意提膝,有

了抓意,膝盖下就能生出一踹。此踹很低,脚背外斜翘起,所以名为鸡翘脚。鸡形的腿击是从膝盖生出来的,不是直接使脚,所以能够“有机会就甩一脚,没机会就藏着。”

猿象的返身动作比钻拳大,因为钻拳把由下往上的钻势压缩到一直线里了,而猿象把这个上下钻势张扬了,蹲身时一回头就转了向,这一转比钻拳带的动静大。转了向就钻,犹如猴子一下蹿上树,人虽然没跳起来,劲要蹿起来。

象形术猿象的手指头向着人脸,形意拳猴形的猴挂印也要预备着——这个比武要点,在此特别强调,这两招是一招,少谁都有危险,猴挂印,膝盖是一大块骨头,等于一方大印,要把这大印的分量挂到敌人胸膛里去,最佳的落点是敌人两胸尖的腹中穴。

这是个狠招。但不会返身换影,一抬膝盖便会挨打。

形意拳的肩打、胯打、臀打就是一蹭,而不是像出拳似的打出去,摆胯、凸肩、甩屁股是很难看的,这种近身打法是要蜻蜓点水一般,一闪一闪的。、世上永远是强者影响弱者,交战步法的原理也如此。你的步法强,能影响别人,别人不自觉地一学你,就败了。

对于交手的大原则,刘看山总结为:“身子挂在手上,眼睛盯着根节,冷静。”

手上要挂着身体一二百斤的分量,拳谱有“追风赶月不放松”的话,追上敌人容易,身子能追上自己的手,就难了;肩膀为根节,敌人要有作为,肩膀必有征兆,练武人练出眼力容易,养成明察秋毫的习惯,就难了;而最难的是冷静,练功夫练得开了智。方能冷静。

能硬打硬进,也不硬打硬进,一对一,可以硬碰硬,但一个对七八个时,怎么办?练武修出的劲道跟人硬拼了,那么练武修出的灵性干什么呢?内劲是虎、身法是龙,功力足还要智慧深。只能力胜,是俗于,能智取人,方是高人。

练法的大纲是“二十四法”,打法的大纲是“八打”,师傅们讲拳都是结合着个人体验,在这两首歌诀上发挥。“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

鸡形是头打,鸡啄米就是擒住敌人两手时,用头下“啄”鼻软骨,上顶下巴,“啄”鼻软骨能让敌人血流满面,而项下巴,能一下把敌人顶晕过去。

鸡形头打就是练头,头为一身之枢纽,头部僵硬、脚下再能变步数,转换身形时也仍然快不了。鸡总是一探头一探头地走,以头领身,鸡形就足用这个方法练身子。

形意拳在发力时,只在碰到对手身上的瞬间,手才握紧。同样的道理,只在打倒敌人的一瞬间,才露真形——这是五形拳的用法,只用一点,一点即可。大部分时间存而不用,神经上有储备就行

了。

八卦像推磨,凡推过磨的人都知道,要将谷物磨得细腻。直愣愣地推肯定不行,手上的那般劲得把磨杆“送”出去,送得“平、圆、悠、远”,还要送出一般向下的辗劲,这股另有的劲叫做“留”。

八卦掌便是有送有留,这不是靠站桩就能站出来的,所以八卦门人不站桩,都是在运动中求“送”、“留”

八卦如推磨,除r向前推,还要推出向下的辗劲,八卦掌一迈步要有两股劲,随时转化。明白了这两股劲的道理,就能理解八卦掌的招数为何千变万化。

塌腰坐胯,是对着腰的功用讲的。胯本身还有要求。很多人练拳,胯都是死的,这样的练法上下半身是两截子,谈不上整体运用。

老人说这人有腰没胯,就没有整体发力,一旦胯练出来,会增力数倍。普通人发力一定要后脚蹬地借劲,不然就只是一个肩膀的力气。有了胯,原地发力,气势如虹,大龙的作用才出来。

胯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变速箱,要灵活之至。如今练拳的很多误区,其实以前留下来的。

站三体式,有人说要静若木鸡,这样的时间长了人就站傻了。薛颠说得明白,桩是慢练入道,里头极慢极细微,外头看不出来而已。身日内部无时无刻不在蠕动,尤其是腰和胯,指挥调整全身的灵动。

拳里头有一种劲叫“铲劲”,类似于与大车头迎面相撞的结果,抬手发人于丈外,身上却没有丝毫伤损,这是极善良的打法,学的人也多,会的人也不少,但这不是杀人的功夫,用之于平常较艺,点到为止。

还有一种是把人体割开的劲,先糊上而后从里头钻进去再炸开,打上了一拳即可要人性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