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磨刀 > 第三百七十五章 修行只在一念间

第三百七十五章 修行只在一念间

侣”者,即修炼者正式用工时需要的志同道合之道友。

今人谈及“侣”之一字,多以为是指鼎器而言,此说不合“侣”之本义。不分男女,志同道合即可。

修炼者所以需要志同道合之道友者,有几种理由:一者,修炼者既人室用工,则饮食起居不能事事都由自己动手,故需要一二道友,从事杂役之事,代修炼者打理。

二者,修炼者在正式用功中,身体中出现的各种景况,以及某些景况应对的方法、实修工夫中遇到的一些不明情况等,除了修炼者本身去查阅典籍外,尚需三五道友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方不误事。

三者,《孙不二女工内丹次第诗·面壁第十二》云,“万事皆云毕,凝然坐小龛”,陈撄宁先生注云“普通办法,即于山林清静之处,结茅屋数椽,以备同道栖止。

然后,用木做一小龛,其中仅容一人座位,垫子宜软厚,前开一门,余三面须透空气而不进风,最好用竹丝编帘遮蔽,如轿上所用者。人坐其中,不计日月,直至阳神出壳,始庆功成。唯昼夜须有人守护,谨防意外危险。

”此即“三人同志谨防危”之谓也。丹经常言“须用同心三个人”、“三人一志互相扶”、“同志三人互相守”,盖亦此之谓也。所谓志同道合者,盖指道友须同心同德,以护道成道为功德,无有外心,无有歹念而已,否则于用工者将有妨害。今世多有人因“三人”、“志同道合”、“知音尘侣”等文辞,便一概谓为阴阳工夫,此乃拘于一家之言,不足为据。

又有人见石杏林语薛道光“此事非巨室外护,则易生毁滂,可直往通邑大都,以有力者图

之”之语,便起寻访有大财外护之念,以为此道只要有大财力即可以成功,此亦非是。须知,“有力者”非仅指财力一项而言。

“法”者,即仙道的修炼方法,又称之为丹法。

丹法由于修炼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内丹与外丹两个方面。外丹术是丹法最早的存在形式,在唐代以前的修炼者,多以外丹术修炼为主,明修外丹,而隐炼内丹。唐宋以降,世人畏外丹术之繁难,遂转入内丹术之修炼,而外丹术也逐渐不被修炼者所重视,故而从事外丹者日少。

到今日徒闻有外丹之名,而鲜有知外丹之旨者。

后人将内外丹法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即天元神丹,后有人因神丹服食鲜有成功者,遂改称清净丹法为天元丹法、地元灵丹、人元金丹三元丹法。

最早的天元神丹和地元灵丹,都是指外丹术。天元神丹,人得而服之立跻仙阶,甚至说“鸡犬服之,立能飞升”。这种方法从真人之后后,已经很难得闻。地元灵丹又分为黄白点金术与既能点金又能进一步上接于天元神丹者两种。

点金术,陈撄宁先生曾在二十世纪做过实验,确证有其事;后者今日亦或濒于失传。人元金丹,即指内丹术而言,是今日修炼者所共遵从的修炼方法,其也有清静工夫与阴阳工夫之不同。

清静法决多指北派的修炼方法;阴阳功夫多指南派修炼方法。内丹术因修炼者的地域及下手方法等不同,衍生出了很多流派。如以人而分者,有少阳派、钟吕派、三丰派、希夷派等;有以地而分者,如王重阳之北派、张紫阳之南派、陆潜虚之东派、李涵虚之西派。

而各派中又分出不同的流派,有以法而分者,如李道纯著《中和集》倡导“守中”之道,被后世称为中派。

闵小艮南北二宗各有偏执遂调和其间而被称为“清静阴阳调和派”。后人以闽氏于金盖山修炼,亦称此派为“金盖山派”。

黄元吉承陈抟、邵康节之法脉而提倡不同于南北二宗的修炼法门,被称为“非南非北派”。如此种种,方法众多,流派纷呈,故有“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根苗”之说。

以上皆指正统丹法而言。此外,尚有诸般旁门小术与外道伪法,他们也打着丹道正法的牌子广收门徒,故亦有“三千六百旁门,七十二种外道”之说。

古云:“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盖仙道法门,其本初并无二致,由于人类的体质不同,禀赋各异,从古至今数千年来,由于种种不同,同样一种法门,而在不同的修炼者身上,则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又因为师者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故受传者便有不同的传授。而受传者的资质、智慧、志向,又决定

了方法之优劣与成就之高下。

当一种方法形成以后,自然就会有其追随者,而持不同意见者也会随之而来。既有追随者又有反对者,自然也就有了调和者,从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对最初的传授者来讲,法本无二,如紫阳翁云“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又云“万卷仙经语总同,金丹只此是根宗,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向干家交感宫”。至于旁门左道,尚不在此例。

“法”之一字引申开来,又可理解为跟仙道有关的各种条件与方法。

“地”者,即指修炼的场所而言。

陈撄宁先生《仙学必成》曰:“选择适宜于修炼的场所,须要近山林,远城市,有终年不断的泉水,有四季长青的树木。东南方形势开展,可以多得阳光;西北方峰峦屏立,可以遮蔽冬季寒冷之风。”

地方民俗要纯良,购买用品要便利。又要植物茂盛,最好有松柏等类树木,树木皆要成林,稀疏几株,无济于事。东南各省无论农村或山林,多产蜈蚣蛇虫等物,常常爬到人家床上来。

所以房间要干净,门窗要严密,厨房更要十分留意,防饮食之中有毒气侵入。屋内陈设务求简单,若非日用必需品,不宜放在屋内。静室中,光线要充足,空气要流通,以防微菌滋生。惟正当做工夫的时候,光线不宜过亮,过亮则心神难得安定。

室内不宜吹风,有风容易受感冒。

在《仙学必成》一书中,陈撄宁先生又根据修炼层次的不同,将仙道修炼所适宜的环境分为三步:初步工夫,要在生气旺盛的地方,须得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植物繁多,田园肥沃,农产充足,食用无忧,土气厚浓,翕收便利,以便藉助于外界无限量之生气,以培补自身生气之不足。

二步工夫,要在灵气凝结的地方,须得洞天福地,泉水清奇,叠嶂回峦,烟云舒卷,藏风聚气,门户幽深,松径茅庵,离尘绝俗,此地修炼神通,易于成就。

三步工夫,乃是出阳神以后之事,要在杀气偏胜的地方,须得千丈高峰,悬崖峭壁,下临无地,上可接天,草木不生,冰雪满布,人迹罕至,蛇虎潜踪。三步工夫的境界不同,所需要的环境也各有不同,未可以—地而竟其全功。

亦有用五行之说来谈“地”字者,此并非一般意义上之五行。所谓山中五行,其木者,指树木而言,山中树木要多,特别是乔木要多,这样空气清新,有利于身体。金者,谓山体要活,能生长,这样,地下之水可以循山脉熏蒸而上,然后再流下来,供人饮用。

陈撄宁先生《黄庭经讲义》云,“水性本就下,而泉水能至山:“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可是现实世界中的人生,正如孔子所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也说:“食色性也。”人们对于色欲与饮食的追求,与贪图富贵功名的享受并重,要想作到“离情弃欲,所以绝累”,在一般的人,是不可能的事。

记得在一本笔记上看到一则故事说:时代一位巨公,听到一位修道的人,已有九十多岁,望之只像四十岁的中年人,便请他来,问修长生不老的道术。这个道人说:我一生不近女色。这位巨公听了,便说:“那有什么意思,我不要学了。”这个故事,便是代表了一般人的心理,都是注重男女饮食,便是人生真谛的思想,如出一辙。

但是,相反地说,仙佛之道,的确也非易事,丹道家对于修炼神仙方术的人选,非常注重生理上的先天乘赋,所谓“此身无有神仙骨,纵遇真仙莫浪求。”

大唐名臣李泌,生有自来,骨节珊然,但懒残道祖只许他有一十年太平宰相的骨相。麻衣道者谓钱若水,子无仙骨,但可贵为公卿耳!杜甫诗:“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这正如道家所说:“学道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之所能为。”是同样的隽语。

在相学上讲,一个人根骨轻灵,是清净相,有道之相,很快就能成道。这种人身行如行云流水,步伐如蜻蜓点水,而步步踏实,如风飘过。这样的人会短命吗?

未必,要看他的脚跟有没有落地;有落地,步步踏实

又是另外一种相。身心轻灵得轻安,或因修止而身心转化了,就有这种现象。不像一般人一身都是粗重,走路笨笨的,水泥地都会响,这是粗重。

真得了定的人,这个父母所生之身转了,凡夫平常是粗重,在道家叫做没有仙骨,所以骨骼非常重要。得了道,有了定力的人,骨节一定轻灵,离开了粗重之身。虽然作人做事,永远起不了烦恼;不是故意不起烦恼,是想起都起不了烦恼。所以道家说“烦恼无由更上心”,因为心解脱了,所以永远没有烦恼。

这就想起一位名士,叫张船山,他的一首诗中的两句话:“此身可是无仙骨,石火光中闹不休。”“此身可是无仙骨”,道家、佛家都讲过,若想修道成神仙,先问问自己有没有仙骨。

道家讲,“此身无有神仙骨,纵遇真仙莫浪求”,修道要先看看自己的根骨,假如根机不对,如果没有“仙骨”,不是成仙成佛的材料,你就是碰到了“真仙活佛”,你也不要拜师求道啦,修也修不成功的,因为没有这个本钱。“石火光中闹不休”,古人没有打火机,拿两块石头互相一敲,火光亮一下来取火,可是马上就灭了,形容人的生命很短暂,拼命在闹,忙了几十年一下就过去了。

道家认为,一个人没有修道的根骨,不是这个根器,没有这个身体禀赋,不能成道的,修死了也没有用。难道没有修道的根骨,与修道就无缘了吗?当然不是,方法就是:只有这一辈子种善根,修一切万善的功德,再投胎来,才可能培养出来这个根骨。

七十八十,一息若存,尚能还丹,年老者,不可灰心退志,半途而废,必须耄而好学,愈老愈勤,至死方休。本来面目不难返还,只怕无志气恒心,有志者虽年老亦成道,无志者虽年少不成道,年少者不下决心。

及其年老,心灰意冷,即思退步,别务事业,迟延至老,自委无力可办,即便歇足不前,不知先尽人事,后待天命,须知若今生大事不成,则宿根已栽,后世来生,一出头来,便异於人。

道根亦称根器,具有先天表征。

这个先天表征,一是对修道特别感兴趣,好像他本来就应该是一个修道之人,一见如故。二是特别聪颖敏慧,对大道之理一点即通,心领神会,不像有些榆木疙瘩脑壳,千敲万击,死不开窍。

道缘,也就是访道、问道、学道的机缘。这种机缘,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主观的道根作为主要条件,往往不能辨别道之真伪,即使真道现前,也容易被当面错过,或也往往为伪道所骗而难加省察。只有道根道缘俱足,才能消受得了“龙虎铅汞抽添”的系统工程。

能修炼成

神仙的,必是具有神仙资格的。但具备神仙的资格并非是成了神仙以后的事,而都是通过人主观努力所具备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神仙也都是凡人做成的。你就是具有道根道缘,在没成道之前,你也还是个凡人。

道门祖师说:“偏曰凡人亦可做神仙”一语,就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他鼓励人们,只要真心向道,坚心修道,修成神仙的可能都是存在的。何况,即使你修不成神仙,能够修得疾除病祛,延年益寿,那不也是一件很好的事么!怕只怕学道之人不能明白金丹大道的真理,不懂“龙虎铅汞抽添”的修炼大法,忙了又忙,累了又累,未能得其真谛,到头来还是和芸芸众生一样,身心不能发生超质变化,仍然参与物质再演化的“六道轮回”过程之中。

这辈子做人,说不定下辈子你的肉体又演化成了兽类。在这世界上,天堂不在空中,地狱不在地下,它们是一种生命的生存层次。自得其乐的人就生活在天堂里,自寻烦恼的人就生活在地狱里。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