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事,再没有几家贵亲撑门面,薛家不过一豪商,在这世上还不是任人搓圆揉扁。
知道薛王氏心里明白,薛宝钗也默默松了口气,眼中莫名泛起一丝泪意,却又强忍住了,含笑道:“妈这是说哪里话,现成的指望这不就来了?说句不怕妈恼的话,我已哄着哥哥,让他派可靠的老仆去打听那位夏家老爷了。”
先前吃上官司时,他们已经打听过了夏家的来历并夏老爷的脾性,这回薛宝钗又命人去问,竟是当真考虑起夏家的亲事来。
她当然知道夏家背靠宦官,在外头名声并不很好听,夏老爷前头甚至还取过一门亲。可薛家现在的境况,那些来提亲的人家帮扶不了,贾宝玉也帮扶不了,她若是能在夏家立稳脚跟,夏家帮的了。且宫中有那样大靠山,夏家若经营的好,日后前程也未必差,前头□□身边,不就有大太监的族人后来做了官的?史书上也夸是义宦。再退一步,便是她觉着不好,谁又能出面帮她拒了这门亲事?
薛王氏再没想到女儿竟存了这样的心思,一时心肝都要揉碎了,呵斥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只抱着薛宝钗哭,当天夜里就发了热,贾家帮着请了太医来看也只是昏昏沉沉的不好。夏家那头着了信儿,倒也没再让媒人上门,而是派了几个管事过了送了好些药材补品,以示诚心。
夏家人来的颇有声势,宁荣二府里人人都晓得这是想求娶薛家的姑娘,贾母也在上房里唏嘘了几回,无非是叹薛宝钗的运道。不过她叹了没几回,外头就传回了叫她眉开眼笑的消息。
一则是京中诸事繁杂,圣上谕旨传贾琏回京,暂代吏部尚书一职,二则便是贾敏让人带了口信,道是林海的伤势算是稳住了。
第134章门第
自林海受伤后,吏部尚书所辖之事便由左右侍郎分领,众人皆心知肚明林海此次便是捡回命来,怕也是要致仕的,尚书一职等于出缺。至于人选,以历来的规矩和眼下的圣眷,贾琏受命可说是众望所归之事。
待贾琏疾驰归京,风尘仆仆进宫谢恩之后第二日,六宫都太监夏守忠又亲自带着徒子徒孙到荣国府传旨,直接去了暂代二字,命贾琏为吏部尚书,另平叛有功,加封荣恩伯,其母及祖母皆有封诰,其父亦有封赏,御笔钦赐的匾额则已经交由内务府赶制。
因着杨垣的信重,夏守忠官威日盛,如今多是派徒子徒孙出来办事,等闲不会亲自出宫传旨。今儿他不但亲自来了,宣完旨后还亲亲热热的扶贾琏起身,又同他一道去荣禧堂里吃茶,身边伺候的几个内监对贾琏也是分外殷勤。
领一品尚书衔,又晋为伯爵,这样的隆恩重宠,贾琏面儿上不过是寻常喜色,接完旨意便神色如常的同夏守忠的客套应酬,显然之前在宫中面圣时就已经得着了消息。府里其余人等却着实叫这两道谕旨惊掉了魂儿,起身时都有些浑浑噩噩的,直到贾琏与夏守忠一前一后进屋吃茶,贾母才猛地回过神来,喜极而泣,贾赦也喜笑颜开的喊着全府有赏。
邢夫人倒是有些不满,避着人嘀咕什么“明明一早就知道,也不晓得同家里说一声,闹得咱们准备不周”,可惜为人处世太过不谨慎,扭头就让人传给贾母知晓,又吃了好大一顿排头。贾母骂完了,还让人传话出去,道是谁敢乱嚼二爷的舌头,这府里便容不下了,羞得邢夫人好几日告病不肯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