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南山和河 > 第三十九章 到了三十就是年

第三十九章 到了三十就是年

樊不器看着陈梅,看着媳妇的脸上冻得都皴了皮,说道:“好,安心在家,我都记着了。”

站在门前的土堆上,樊小苟和自己的娘目送着老爹挑着一担笼筐,走下了坡,走上了往东的道上,才回了家。樊小苟没有问爹娘为什么不让自己去,只是走进了自己的窑里,从窑墙上挂着的书袋里拿出了自己的灯盏,抱着它,坐在炕边,一直在摩挲着,不时地挠挠头。

冬天的第一场小雪落下的时候,已经到了腊月二十三了。二十三就是小年了,庄里都热闹了起来,尤其是孩子们,嘴里哈着热气,脸上红彤彤的在四处的跑着,庄里几个大点的姓氏人家,像杜家和范家还有李家的,都是沾亲带故的,到了这个年节,都会串门子走一走,小孩子们都聚在一起,有那家里年景好的,买着鞭炮多的,就从家里拿出来一点,手里点着祭祀用的香,点着了鞭炮,发出“啪”的声音,有吓得跑远的孩子,有胆大跑近了看的,也有在远处拍手的,很是热闹。

上沟的樊家,樊小苟正在自家的灶窑里面,跟着老爹站在灶台前,灶台上面放着一个碗,里面都是麦子,碗的中间插着一炷香,刚刚点燃。碗前面放着一片白菜叶子,上面是细细的一条肉丝,边上还有一个红面馍,都是供着的东西。樊小苟跟着老爹在香点着以后,作揖磕头,完成了祭灶王爷,他一直盯着白菜和肉丝,还有那一个红面馍,眼睛里全是他们。

大白菜和肉都是樊不器从县城换回来的,白菜还有两棵,肉就只有一点点,窄窄的一条,是家里的老母鸡换来的。红面馍是陈梅今天刚刚蒸好的馒头,用的都是麦子面和一点麸子,白面馍是没有的,这个已经很好了,比平时吃的粗粮窝头好的太多太多了了,在樊小苟的眼里,红面馍简直就是最好的。

腊月二十五的时候,樊小苟一家三口把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收拾了一遍,扛着大扫帚,搭着桌子,扫完了三孔窑的窑了大半个小时,起身走出了地里。

回到了家里,樊不器拿出了从文先生家里带回来的一副春联,自己和了一点稀泥,把小苟叫到跟前,春联递给他,说;“去,把它贴在你的窑门上,用泥沾住。“

樊小苟接过了春联,看着自己爹,说:“爹,不是应该贴在正窑门上吗?贴我那边,会不会让人看到了笑话咱家。”

“尽管去贴,自己家里自己做主,别人说的听听就可以了,不丢人。”

老爹都这么说了,小苟也就没再犹豫,挖了和好的稀泥,搬着凳子,把泥抹在了门头和两边,看了看对联,上联贴在了左边,下联贴在了右边,最后贴上门头,跳下凳子,叉着腰端详了一番,拍拍手,很是满意。

大年三十的晚上,樊小苟没有出门,上沟的小伙伴们也都是在门口晃了一圈,笑嘻嘻的说了说话,就都早早的回去了。樊家一家三口都在正窑里面,樊小苟和老爹坐在家里的牌位供桌前面,安静的坐着,大年三十晚上守夜,也是守岁,希望还活着的人平平安安,长寿增岁。

樊家没有放着噼里啪啦的鞭炮,一家人在一起,守着这一年的最后一天,迎接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半夜十分,十二点到了,过去的一年就过去了,整个村庄家家户户和平时都不一样,都亮着微弱的灯光,樊家的院子里面,樊小苟的窑门上,风吹着春联,上联:无风无雨无岁,下联:有情有义有年,横批:君子不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