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还没追到门槛就被他姥姥的大手给捞了回来,他以为姥姥不让他去了,挣扎着嘴一瘪就要给哭上了。
向阳知道她弟做那姿态是要哭,忙解释道:“向青同志你可别哭,姥姥这是要帮你穿鞋呢。”
苏于芳在炕边捡起小孩的掉的那只鞋顺手递给了她姥姥。
曾碧晴赞同的看了一眼向阳,接过鞋子开始给小外孙穿起鞋子来。向青停止挣扎睁着大眼低头看着他姥姥给他穿上小布鞋,老人手脚利索握着小鞋子的底部,端着小瘦脚,往里一弄。完事儿!向青倒不叫了,觉着姥姥穿鞋也是一个好功夫。
“向青,你还来不来!”
门外响起了他爹的呼喊声,估计是走的不太远发现小儿子没跟上才停下脚步喊的。向阳随口接道:“咋了,还不赶快去追爹!”向青一听着急的跳下姥姥的怀抱,没想到曾碧晴握着他的手就给攥上两块东西。
向青下了地,有些不明白她的意思,攥着的手想要打开看是什么,却被他姥姥连着小手一起给握住了。苏于芳也看到儿子不对劲,下了怀抱就愣在了那里,想要走过去却发现自己女儿笑嘻嘻的一脸站在自己面前:“怎么啦,你好好的挡在娘面前干嘛,没见你弟傻站那儿啊!我去看看他怎么了。”
“不用了……”向阳这边拦着她娘继续说道:“姥姥在给向青点东西,要说悄悄话呢。”
果不其然,苏于芳这时候看过去,她姥姥正拉着向青,在他耳边说悄悄话呢。
向青其实没太懂姥姥的意思,不过还是点点头跑了出去。
苏于芳在后面哎了半天,也没换回小儿子的回头,也只得跺了脚转身坐到板凳上。向阳觉得差不多时间了,村里基本上也走的差不多了,才打好了腹稿道:“娘,姥姥,那我就先去谢谢村长去了啊。”
苏于芳觉得时间也差不多,就说:“这时候上集的估计也走的差不多了,人少点看着还是好些,免得那些红眼的人看见了,又去乡上告罪什么的。”
向阳点点头梳洗了完了。正好苏于芳出去弄点吃的给她捎上,曾碧晴从带来的包袱里拿出了一个纸包着的东西。
“小玉,你过来。”
向阳走了过去,看着包得严严实实的油纸,有些好奇,心里难免有些猜测,油纸都是包食物的,里面装的是吃的这一类把,难道姥姥要投投拿吃的给自己?
她有点是猜对的,是包的食物,但是这个食物不是给她的,她姥姥说:“本来,我带来是想给你们姐弟的,既然你要去道谢,什么东西也不带也有点不好,就把这烙好的几块大饼给捎上吧。”说完,怕她反悔似的一把把纸包塞进她的怀里。
“小玉,娘给你准备好了,你咋还没走啊。”
见苏于芳擦着手探身进门,向阳不由自主的将纸包藏到了背后。曾碧晴见向阳的动作笑弯了眉:“催什么催,向阳慢慢走啊,姥姥在家里做好吃的等你哎。”
说着,就着向阳背着的手把她推出了门。见苏于芳还愣在那里,一把夺过她手中的窝窝头塞进向阳的怀里,“砰”的关上了门。
向阳只有摸摸鼻子,转身走了。
此时天还没亮,把该打听的一字不落的打听清楚,向阳拿着两个油纸包快步往村口方向赶去。
村长,哦不,她舅舅并不住在村子里面,他早在跟妹妹脱离关系之后就搬到了镇上去住。向阳不是没有想过跟她爹一起走,但是自己要做的事儿又怕她爹知道只好自己一边盘算行程一边往村口赶去。
她怕来的迟了,都是一路上怀里揣着两个油纸包,到了村口的梧桐树边上,才敢蹲在边上一边等车一边取出窝窝头来啃着。
窝窝头是苏于芳想了好久才琢磨出来的。她并不是一个做菜的好手,家里这点条件也不能允许她在研究怎么样做好菜,于是自己只能想到最省粮食的方法,先让向阳找到村里李二丫家借磨盘把棒子粒一颗颗碾碎,舂好的粉再想办法用筛子滤些粗细出来,拿着细的面放在家里做有客人来的时候的备面,粗的拿着袋子装了挂在炕南边的铁钩子上,家里人吃小麦壳糊糊吃的上了火,才会舀出一些来,弄些菜叶子捣碎在里面,上了蒸笼做些窝窝头。
这也是家里难得吃上的好东西。
两三口吃掉了手中不大的窝窝头,留了一个小心翼翼的拿油纸给包好,她是女生,身子底子在这些年挣工分的行动中也锻炼的不弱。
但是从刚刚了解的情况她知道了,这里去镇上要翻过那座小山走山道,大概二十里路,就凭她光靠着腿走,也都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儿走上老半天。于是她把主意打上了村里赶集的。这时她第一次尝试着,难免有些忐忑,手里的油纸包攥得紧紧的。
天才蒙蒙亮,又有些晨雾,远远的,听到一些嬉闹的声音,夹杂着“得得”地马蹄声越来越近了。向阳紧了紧衣裳,露珠沾了些衣服,有点凉凉的。
果然,远远的轮廓出现在她的眼前,变得清晰起来了。
站起身子,憋了口气,眼看车子要来到她面前,她“呼哧”一下像阵风似的跑了出去。
“驭——————”
拖得老长的停车声,还没有完全落下,车上又脆生生的响起了一道声音:“爹,这谁呢,傻啦吧唧的往驴蹄子前面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