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重生之嫡长雍主 > 第九章 诅咒 (9)

第九章 诅咒 (9)

后,握有的权势在建康可谓独一份。而汝南王府和安国公府互为姻亲,齐嵘和滕祁山是表兄弟,关系亲厚。两家素来同声同气。

若单从政治的角度考虑,在位的帝皇不该让关系如此之好的两家掌握如此大的权柄。尤其他们的得势还在明帝在位之时。以明帝的英明,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但明帝偏偏这样用人了。

作为继承者,眼看着汝南王府和安国公府坐大,若他们不知情识趣,文帝可以忍得一时,也不可能忍得一世。

偏偏这两家,却是滕皇后滕辉月最重要的靠山。动了任何一个,滕辉月都会受到影响。文帝对滕辉月情根深种,不舍得令他伤心,处置的方法很可能只有拖着。而对文帝忠心的臣子,一定会不断提醒他这其中的厉害关系,最终逼得文帝左右为难。

没想到一场动乱,却解决了文帝的后顾之忧。

汝南王府和安国公府在关键时刻同时出现内患,犯下罪过,其中汝南王府更是罪无可恕。

因为滕皇后护卫之功保下安国公府,重惩汝南王府,可谓顺理成章。如此一来,汝南王府被连根拔起,无法翻身,安国公府即使保住了,名声上也蒙上一层阴影,不复以前的光鲜。即使文帝把国丈滕祁山派到安煜大将军手下,有让其接替安大将军的意思,与明降暗升无异,但不说这要花上一段漫长的时间,单是安国公府出过谋反者这一条,军中就不可能完全倒向滕祁山。

帝皇御下的平衡之术,可是发挥到了极致。

虽然短期内会对元徵的国力有所损失,但只是阵痛,就长期而言,安排得正是恰到好处,意义深远。

尽管是无心的,也是必要的帝王权术,可是如此顺水推舟地计算安排滕辉月的至亲之人,文帝还是觉得愧对滕辉月。

是以自叛乱结束至今,文帝一直让自己处于极度忙碌的状态,对滕辉月避而不见,即使文帝对滕辉月的思念已经泛滥成灾。

如今被陈骁一语挑破,不知怎地,文帝反而松了一口气。

正想着,内侍太监陶福过来禀报:“皇上,皇后殿下求见。”

文帝的凤目立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泛起柔色。

陈骁见状,心里暗叹一口气,躬身道:“请容微臣先行告退。”自小到大,陈骁可没少见还是大皇子的文帝在滕皇后面前如何献殷勤,也没少为此打趣文帝。如今大家都长大了,还划下君臣之别,陈骁不好意思也不敢再看文帝的笑话,虽然他挺好奇文帝是不是还和小时候一样对滕皇后温柔体贴,有求必应,不过看文帝的脸色,估计,就算不中亦不远矣。

文帝神思不属地挥挥手,准了,然后就把陈骁忘到一边,问陶福:“皇后神色如何?”有没有生气?

陶福训练有素对答:“皇后脸上并无愠色。”

文帝道:“请皇后进来。”文帝的所谓“避而不见”是建立在滕辉月没有主动找他的前提下。若滕辉月亲自来了,文帝实在很难忍住不见。

陈骁见状,在心里猛翻白眼,摇摇头走了。他出去的时候和滕辉月擦肩而过,陈骁恭敬地行完礼,听到滕皇后利落地道了一声“起”,等他平身时,滕皇后已经进御书房了。

陈骁想起小时候骑着猛兽在宫里挥鞭子,肆意大笑,神采飞扬的漂亮小雍主,眼神微微黯然。

106

自从阿劫出世后,关于上一世的记忆,滕辉月已经完全想不起来了。他只记得自己有过上一世,以及他曾经利用那些记忆,顺势而为过一些事。

可是生下阿劫之后,滕辉月再试图去回想,脑里只剩下空白一片。他曾经觉得惶恐,但幸好,因为那些记忆的若隐若现,他一直没有把这件事看得太重,而是勇敢地面对所有改变,并为之付出努力。

齐明渊的事败并非偶然。

滕辉月十多年的人生里,最重要的人一直都是明帝。对明帝的保护,滕辉月是最上心的。

明明很弱小,却依然毫不犹豫挡在他面前。明帝对滕辉月的执着,从来都是动容和纵容。即使年纪小小的滕辉月已经大胆地提出,希望明帝可以派人无时无刻监视皇子们的一举一动,明帝也不以为忤。

在自高无上的皇权面前,皇室父子相残,兄弟相残的例子比比皆是。以明帝强大的掌控欲,自然不可能放纵皇子们在他仍在位时有逾越的举动。

在皇子身边明着暗着放人,明帝早已经在做了。只是,这种事都是约定俗成的,是一种默契,无论是明帝还是皇子们,知道的不知道的,都会保持沉默。

滕辉月敢宣之于口,却是愿意为明帝背负这一件会伤及明帝与皇子间的父子之情的事。日后登基的皇子若是知道滕辉月曾有此作为,恐怕会记恨在心。他不敢怪责作为父皇的明帝,但可能迁怒挑明一切的滕辉月。

滕辉月自幼聪明,性子又被养得骄纵高傲,如果不是因为有上一世的记忆,总朦胧感觉到皇子中有人有不轨之心,保护明帝心切,怎么可能淌这潭浑水?

而且他想重点盯防的对象是二皇子齐明渊和四皇子齐明炎。即使这一世齐明炎和他的关系大大缓和,滕辉月对他的防备之心始终没有放下来。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滕辉月还是希望明帝全部皇子都防一防。

滕辉月虽是公主之子,雍主之尊,但本身没有过硬的实力,可以对皇子们下手。他也不想引起明帝的怀疑和不满,干脆只是向明帝打滚卖萌地“三申五令”,让他把对皇子们一般监视的级别提高到重点盯防级别。

只要明帝肯上心,一定不会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得逞。滕辉月如此相信着。

随着滕辉月年纪的增长,明帝对他的纵容与日俱增,千依百顺的程度令感情淡漠的心腹苏顺也看得眼皮直跳。

那种为了小雍主能玩坏江山的心态,已然露出冰山一角。

皇子们年纪小的时候,一切尚算平静。但随着一些朝臣开始站队钻营,皇子们长大了,心思变多,野心变大,一些蛛丝马迹,开始出现在明帝的案头。

明帝积威甚重,皇子们的小动作大多是一些小打小闹,也是他们必须经受的历练。这些暗斗在明帝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因此,明帝仅是冷眼旁观,偶尔敲打一番。

而滕辉月,则由明帝手把手教导,如何分析处理皇子们之间的斗争。

先动的是齐明渊,不是滕辉月一直以为的齐明炎,确实令滕辉月有种松一口气的感觉。四个皇表兄弟中,与他纠葛最深的是齐明曜和齐明炎。无论这两兄弟对外人如何,对滕辉月,却从来都是好的,不管这种好到底是不是滕辉月真正想要的,那份喜欢却是真挚而厚重。滕辉月并不想有一日要为了明帝亲手铲除他们。如果可以,他希望他们可以一直好好的。

若齐明渊一意孤行,没有悬崖立马,那就把齐明渊引起的动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朝堂进行一番清洗,以儆效尤,是本来就定下来的计划。

但无论明帝还是滕辉月,都以为那是至少十年或者二十年以后的事。直到两人感情生变,滕辉月嫁给齐明曜,生下阿劫,后来阿劫差点被害,齐明曜登基在即,滕辉月才终于想起这一个隐患,立刻悚然而惊,出了一身冷汗。

接受明帝交给他的暗势力,滕辉月再看情报,立刻明白齐明渊的密谋已经迫在眉睫。

按明帝原本的意思,齐明渊的事,也是对齐明曜的一次考验。未到最后一刻,滕辉月最好不要插手。明帝事前已经做好布置,可以安置好滕辉月,令他无须面对腥风血雨。而如果齐明曜无力抗衡齐明渊,为了保证滕辉月日后的生活,齐明渊身边自有棋子,可以在顷刻间反败为胜。

可是滕辉月不是普通的温室小花,他一年多来积聚在心腔里的种种情绪,亟待发泄!

那些计算他,利用他,伤害他心爱之人的人,他通通不会放过!

所有忘了元徵雍主威名的人,都得为此付出代价!

文帝一生都不会忘记,在他被亲兄弟逼宫的时候,滕辉月一身华服染血,手持长鞭,神色凛冽地一步一步踏入金銮殿,张扬清艳,像一只傲然降临人间的凤凰。

这是他最心爱的人!

文帝为此感得骄傲。甚至因为在这场动乱中获利颇丰,文帝连向滕辉月质问某些疑点,比如,明帝的圣旨从何而来——他很清楚明帝不可能出现在宫里,这些心思也放下不提。文帝固执地相信他的皇后不会害他。

“阿樾,你来了。”文帝看到滕辉月,迎上去要扶。

滕辉月不着痕迹一让,向文帝一礼:“参见皇上。”

文帝感觉到滕辉月的疏远,立刻想到登基当晚,向他坦白过的关于明帝的事,凤目里闪过一道微光,心情复杂。

知道明帝可能还活着,滕辉月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像之前那样任他亲近。

文帝想到明帝曾经说过的:若你想阿樾变成你的,唯有让朕彻底驾崩……

果然一语中的。哪怕只有一分希望,滕辉月渴望的人,始终都是明帝,而不是他。

文帝无法昧着良心弑父,对滕辉月的试探又失败。如今这个结果,他其实早有心理准备。

只是这段时间忙于善后齐明渊谋反之事,被滕辉月毫不犹豫的维护感动得忘乎所以。此时醒悟过来,当真痛楚万分。

“皇后……平身。”文帝压抑情绪,声音沙哑。

自小一起长大,滕辉月如何听不出文帝声音里的失意,心里微微一颤,半垂着眼,没有看他:“谢皇上。”

“皇后坐吧。”文帝道,不再靠近他,返回御座。

陶福担忧地小心看了一眼文帝,又看了一眼滕辉月,不明白原本好好的一对夫妻又在闹什么别扭。不过他不敢多言,毕恭毕敬为文帝的心尖儿皇后奉上他爱喝的茶。

文帝喜欢滕皇后的一切,连喝茶的口味,都随了皇后的。这一点从端承王府到皇宫,都不曾变过。

文帝让陶福出去,然后问滕辉月:“皇后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安国公府是滕辉月的娘家。安国公府涉及谋反,又以滕辉月的救驾之功将功抵过,并没有多大损失。但与明帝时的如日中天,确实不可一概而论。文帝对滕辉月心怀愧疚。如果他开口为安国公府说项,文帝无论如何也会补偿一二。

滕辉月根本没有这个心思。他对政事兴趣不大。文帝对他心怀愧疚,他对文帝亦是心虚。这次齐明渊的事,虽然结局是好的,但整个过程,滕辉月瞒着文帝的可不是一丁半点。明帝交给他的暗部是他保命的法宝,他可没有拿出来的意思。

文帝没有对他兴师问罪,滕辉月也装傻,当没有这回事儿。至于安国公府和汝南王府的境况,汝南王府不提也罢,滕辉月不熟,而且一个王府能养出三个逆谋,滕辉月对汝南王齐澈这个舅公当真无话可说。安国公府因他为皇后已经显赫到极致,再进一步就是谋朝篡位了。韬光养晦,低调行事才是正道。只要他这个皇后一日还在,安国公府的荣耀就不会丢失。

因此,滕辉月对文帝对安国公府和汝南王府的处置,没有半点意见。

滕辉月想和文帝谈的是另一件事。

“皇上,本宫听说,逆谋者凌氏,已经畏罪自尽。”

文帝颔首:“不错。她在诚策郡王府的佛堂里服毒自尽。”凌氏是毒害明帝的真凶,可能还和高帝的壮年崩逝有关,可谓齐氏一族的罪人。她死了,事情却没完。所有与她有关的涉事之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滕辉月的桃花眼里闪过一抹恨意。如果不是这个女人,他和明帝何至于此?他实在嫌她死得太便宜!

“皇后想报复凌氏?”

“人已经死了,本宫就是鞭尸,又能发泄多少怒气?”滕辉月冷冷道。深吸一口气后,他肃容问:“皇上以为,凌氏其人如何?”

文帝一愣,略一思索:“心狠手辣,城府深沉,若任她妄为,对我朝不利。”

后宫的刀光剑影,令文帝从来不会小看女人和文子的破坏力。他对凌氏的评价很中肯,并没有因为凌氏犯下的罪行而故意贬低她。

能历经三朝不倒,把几任帝王玩弄于鼓掌间,连英明如明帝都着了道,又借齐明渊之手引起内乱……有这么一个深恨齐氏皇室的妇人在,即使是文帝也感到不寒而栗,对她极为忌惮。若不是在明帝的手段下,一步一步露了形迹,单凭文帝恐怕也揪不出她来。

“皇上,本宫认为,凌氏此人,当得了‘算无遗策’这四个字。”滕辉月道,“这次凌氏伏诛,固然有吾等之功。但皇上不觉得,太顺利了吗?”

107

文帝是个聪明人,闻滕辉月之言,顿时脸色一正,如醍醐灌顶,皱着眉思索起来。

他总算觉出心里的违和感是什么回事儿。

观凌氏多年来的谋划,她绝不是一个贪功冒进的人。偏偏这次她在幕后策动齐明渊谋反,俨然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架势,并且在失败后毫不犹豫自尽。这过程看似合情合理,然而以凌氏之能,齐明渊的谋反怎么会如一场闹剧一般,来得那么快,又结束得那么快呢?

更何况,动乱过后,最大的得利者是文帝。以凌氏的心计,真的没有想过这个结果?

她深恨齐氏皇室,又怎么会把这样的好事,借由她的死亡,送给文帝?

按理说,动乱之后,文帝应该对此深想一番,并且察觉到其中的不对劲。

但齐明渊之死,凌氏之死,通过动乱削弱了臣权,巩固了帝位,这一桩一桩的事情,环环相扣,不断去除文帝的心中之患,令他放下了戒心,沉浸在一片大好形势当中。

如今被滕辉月一点,文帝立时醒悟过来,背后惊出一身冷汗。

滕辉月同样脸色凝重。

他对上一世发生的事情,记忆越来越模糊。在阿劫出生后,更是再也想不起来。接掌明帝交给他的暗部之后,他十分努力补足其中的知识。虽然他天资聪颖,但架不住情报涉及面的庞大复杂,如今自觉也仅仅掌握了皮毛。即使有得力的下属相助,可是他们接受的训练有其局限性,只能着眼于小处,没有掌控大局的眼光。

最终滕辉月依然只能靠自己摸索。

齐明渊逼宫谋反在滕辉月眼中不是一件严重的事,齐明渊背后的势力才是滕辉月关注的重点。尤其在揪出凌氏这个罪魁祸首后,滕辉月知道她是害了明帝,还想害阿劫的黑手,简直出离愤怒!

可是凌氏死得太干脆利落,纵使滕辉月有千般报复的手段都施展不开,险些憋到内伤。把凌氏手底下的势力连根拔起,是他唯一能发泄的方式。

越是深挖凌氏的过往,以及她多年以来的谋划,滕辉月越是不敢掉而轻心。

明明凌氏这个祸害已经死了,但滕辉月心头反而渐渐升起一股不安,觉得有什么事被他忽略过去了,可是任凭他如何想,都想不起来。

滕辉月对自己一向很有信心。一旦下定决心做一件事,他一定会勇往直前,即使撞了南墙也不还的。

他心里有了危机感,一时也顾不上隐瞒文帝他手中握有不少力量的事,径自找上文帝,向他说出自己的疑虑。

在经历了那么多事后,滕辉月目前最信任并且能帮上忙的人,只有文帝。

滕辉月眼里的信赖令文帝心里一暖。

朝堂上的事,文帝一直没有和滕辉月说太多。并非是不信任或者觉得内眷不得干政,而是在端承王时,滕辉月身体和心情都状况不佳,文帝不愿让那些事打扰到他。之后进宫了,滕辉月又很自然而然地开始避嫌,文帝一时也无从说起,便仍旧挡在前面,为他撑起一片天。对滕辉月私下的势力,既然他不说,文帝亦只当不知。无论滕辉月有没有自保的能力,文帝都不会放松他对他的保护。

滕辉月用其他方法得知凌氏之事,肯对文帝说出来,也是没有对文帝忌讳的意思。

无论能不能情投意合,文帝在滕辉月心中,还是占着一席之位的,与旁人不同。

于公于私,文帝对滕辉月提及之事,都不会置之不理。

“皇后放心,此时,朕必彻查。”文帝郑重道,看着滕辉月的目光甚是温软。

滕辉月知他会重视起来,默默点头,但心里没有觉到放松,反而隐隐有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

*************************************************

在文帝和滕辉月联手彻查凌氏之事的当儿,一个噩耗传到宫中。

老安国公滕海,滕辉月的祖父,病逝了。

滕海因为居于高位一直勤勉兢业,劳累过度,身体损伤不少。他又经历少年丧父,青年丧妻,中年丧母等悲痛,所受的精神打击极大,加之继妻与嫡长子不和,矛盾重重,令他不得安宁。到了晚年,滕海的身体一直不太好。

齐明渊逼宫谋反,齐珍作为参与谋反的人之一,用药迷昏了滕海,谋反失败后,连齐珍在内,三子滕祁川一家,四子滕祁逸无一幸免,滕祁川的妻子小严氏的娘家严氏也受到牵累。滕海体内药效未清,又面对丧妻、丧子、丧孙,母族一家不保等噩耗,终于受不了打击,一病不起,在很短的日子里,病情恶化,最终撒手人寰。

安国公府顿时陷入一片悲痛之中。

因为齐珍这个继夫人,安国公滕祁山与滕海这个老父曾闹过不少别扭,但滕祁山很清楚在滕海心中,他这个嫡长子一直是最重要的。滕海也一直竭尽所能维护他,即使因为各种原因,偶尔力有所不逮,但滕祁山对滕海,始终有着深厚的感情。

滕海病重,滕祁山向朝廷告假,衣不解带侍奉在侧,累得眼窝青黑,双颊瘦削,但到底无法挽救身患沉疴的父亲。

福康大长公主齐敏亲自坐镇安国公府,默默打点一切。她嫁入滕家十多年,知道滕海这位公爹一向是个明白人。正因为有他压着那时还没有过世的老安国公夫人严氏和继夫人齐珍,齐敏的日子不会那么舒心。故而,她对滕海甚为敬重。

滕辉月听到噩耗,想起小时候滕海对他的百般疼爱,不禁潸然泪下。

文帝见他如此,很是心疼。滕海突然病逝,恐怕是受了妻儿被处斩的刺激。只是国法难容,即使是文帝也不能为此徇私。安国公滕祁山和滕辉月正是知道文帝为难,才没有为他们求情。

最后文帝以滕海之前的功绩,追封他为勇义公,同时批准了滕祁山执意扶老父灵柩回老乡丹阳的请求。

福康大长公主齐敏带着世子滕辉然同去。

临走前,齐敏带着滕辉然进宫见滕辉月。滕辉月给了母亲很多珍贵的药材,让她给滕祁山补补身子。

“阿娘,建康有我,你们只管放心,好好照顾爹爹。”滕辉月坚定道。他身为皇后,无法出宫,只能请家人代他为祖父上香。

齐敏看着长大成人的大儿子,觉得脑中那个揪着祖父胡子霸道任性地要礼物才给抱的粉团儿似的孩子已然模糊。

她的儿子,开始张开属于自己的羽翼去保护他们。

她既欣慰又失落,却再也无法像对待小时候的滕辉月那样,肆无忌惮地把他抱在怀里。

送走安国公府的家人,滕辉月又接到一个他不太想听到的消息。

江阳郡王府出面,为嫡长子齐明毅求娶丹阳滕家嫡支的大房嫡长孙女滕文珊为继世子妃。江阳郡王齐涧是兴帝的庶二子,明帝的庶出二哥。当年兴帝与还是皇后的郑太皇太后斗法,齐涧差点被拱上皇位,最终明帝得胜,齐涧被封为江阳郡王就藩。这些年来,明面上齐涧一直颇为安分。

齐涧的嫡长子齐明毅自小被送到建康为质,后来成为齐明渊的伴读。齐明毅性格方正,与齐明渊不太合得来,及冠后娶了一个小官之女为妻,就被送回封地。这次文帝登基,他作为世子跟着江阳郡王齐涧一起来,不知怎么地,与滕家嫡支的滕英搭上线。正好齐明毅的元配病逝已满一年,他看中滕文珊,就想娶她为妻。

滕辉月不喜滕文珊,对嫡支大房的感观亦是平平。若说嫡支二房的滕宏是个不太着调但稳打稳扎的聪明人,大房的滕英则是个无时无刻都在钻营捷径的人。

滕英是滕家族长,他们这一支能在建康立足全凭老安国公滕海支持。可是滕英表面上唯滕海马首是瞻,私底下却小动作不断,试图攀着其他高枝一飞冲天。光是滕英把年轻柔顺的三子嫁给上峰为继妻,从中谋利这一点已经让他为人所不齿。

后来又把滕文珊送选,支持她成为齐明曜的太子妃,实在不自量力得很。

本来有了滕文奇这个延宁郡王妃,只要滕家嫡支能安安分分,他们便能过上稳中有升的好日子。偏偏贼心不死,又盯上江阳郡王的世子……

滕辉月小时候见过齐明毅几次。那时的齐明毅总是木着脸,一副沉默寡言的样子,很黯淡地站在爱玩爱闹的齐明渊和安乐身后,像个守护神似的。无论齐明渊和安乐如何不喜欢他,要捉弄他,他都一言不发,继续护着他们。

时隔多年,滕辉月不太想赌齐明毅会不会在意齐明渊和安乐的死。

但齐明毅是皇室硕果仅存的几个血缘最高贵的宗室,是文帝的堂兄。无论上一代如何斗争,文帝还得叫齐涧一声二皇伯。

没有足够的理由,无人能动齐明毅分毫。

而且滕辉月也不想自己陷入一片草木皆兵的紧张中。齐明毅有何打算,只能等待日后分晓,滕辉月总不会放松对他的任何警惕。

滕辉月身为皇后,有心拖着齐明毅和滕文珊的婚事,看他们葫芦里卖什么药。不过滕文珊似乎等不及了。

齐明毅再次向文帝请旨赐婚,还跪在御书房门口不起来。最终文帝是松口了。

滕辉月去查原因,得知滕文珊肚里已经有了齐明毅的骨肉。人丁单薄的江阳郡王府不容许血脉外流,捏着鼻子认了。

滕辉月顿时无语。

108

最终滕文珊还是如愿以偿,在极短的时间内嫁给了江阳郡王世子齐明毅。

滕辉月以皇后的身份赐下贺礼,对滕家嫡支大房彻底硬起心肠,派人严密监视。

他和文帝都在防备着凌氏的后手。滕家嫡支大房明知皇室对江阳郡王这一支的忌惮,仍要硬凑上去,就休怪他无情!他是宁杀错一百,不放过一个!

滕氏是大族,安国公府势大,但论起正统还是嫡支一系。嫡支一系与江阳郡王府结亲,把嫡长孙女嫁过去做继室,等于在表明滕氏一族不会全力支持滕辉月这个皇后。

若滕辉月识相,就该对滕氏一族有所表示,以挽回他在族里的地位。

若是明帝健在,安国公府没有沾上谋反的污点,失去了老安国公滕海,族里必然不敢如此行事。但文帝对安国公府的处置,让他们觉得滕辉月并不如传言中那么受宠,安国公府也开始走下坡路,故而一直没有因为安国公府的权势而获得太多利益的他们动了心思。

一笔写不出两个滕字,打断骨头连着筋,他们以为滕辉月即使恼怒,也不敢拿他们怎么样。他们认为若没有家族的支持,滕辉月的皇后之位还不一定坐得稳。

男人喜新厌旧,坐在至尊位置的男人尤甚,如今文帝是宠着滕辉月,但一年后呢?三年后呢?总有腻的一日。

滕辉月最终会发现,他离不开家族的帮扶。

滕辉月搞清楚了以滕家嫡支为首的族人在想什么,登时气笑了。

倒不能说这些人没脑子,若他真的是凭恃家族被推上皇后之位的,恐怕他们的如意算盘的确能打响。而且即使文帝知道了,生气滕家这些人居然敢威逼滕辉月,但碍于皇后姓滕,他也不方便有动作。惩治了滕家嫡支,也等于给皇后没脸。不定还让旁人以为文帝是在清洗皇后背后的势力。

可惜他们大大错估了滕辉月这个人。

当了十多年横行霸道的雍主殿下,滕辉月的性子可没有因为成为皇后而收敛。滕家人在朝为官的人不多,没有亲眼看到滕辉月华服染血,带着禁卫军杀入金銮殿的模样。滕辉月不介意让他们看看他的手段!

滕文珊和齐明毅的大婚没多久,身在建康的滕家嫡支大房滕英一系,所有为官者因为各种罪名遭到弹劾,随后是证据确凿的审判。包括滕英在内的出仕者,最好的结局是削成白板,最坏的则是投入天牢,等待处斩。滕英一系,一下子从意气风发掉到深渊,十年经营全部毁于一旦。

远在丹阳的滕氏一族遭到清洗,动手的是安国公滕祁山。从小在建康长大的滕祁山对丹阳滕家的感情可没有父亲滕海那么深厚。滕祁山满腔丧父的悲痛还没有消散,滕氏就敢给他最宝贝的大儿子没脸?滕祁山大怒,动起手来根本不留情面。

与此同时,嫡支二房滕宏一系,被迅速扶植起来,取代大房在滕家的地位。

丹阳滕氏同样遭到相似的对待。支持应和滕英一系的人被排挤,另一批更看好安国公一系的人上位。

这一场滕家内斗,既没有伤及滕家的根本,又让滕家成为滕辉月坚实的后盾,再不敢生出二心。

滕家嫡支大房这些年通过联婚笼络了不少人,但这些人还来不及替他们说话求情,已经被一大堆人证物证堵住了嘴。而身份最高的姻亲,延宁郡王府和江阳郡王府,都不约而同沉默以对。

延宁郡王妃滕文奇怀孕近四月,经历过之前的动乱后受了影响,需要静养,对外面的事一无所知。延宁郡王齐明勇与阖府上下,都一致瞒下滕家嫡支的变故,不让他为之耗神。

新上任的江阳郡王世子妃滕文珊直接去到延宁郡王府,愤愤然在府里大喊:“叫滕文奇出来见我!”

虽然知道滕文珊是滕文奇的嫡姐,但滕文珊的盛气凌人在延宁郡王府的下人眼中可没有半分讨喜。大家都担心和善宽厚的滕文奇会被欺负。

延宁郡王府的管家原本准备找个理由把滕文珊搪塞过去。打心底里,他还不把这个江阳郡王世子妃看在眼里。同为郡王,延宁郡王齐明勇可比江阳郡王齐涧受重用得多,地位也更高。而且一个是郡王妃,一个才是郡王世子妃,谁更尊贵一目了然。偏偏滕文珊还仗着嫡姐的身份,在郡王府大呼小叫,令人生厌!

管家根本不想让滕文珊打扰滕文奇。

没想到滕文奇扶着腰刚好出来散步,正正与滕文珊对上眼了。

“……姐姐?”因为他嫁给齐明勇一事,滕文奇和滕文珊之间算是撕破脸了。自滕文奇出嫁后,他碰到滕文珊的次数极少。就算见着了,滕文珊也会率先轻蔑地哼一声,扭头就走。滕文奇不聪明,但也不笨,他已经是延宁郡王妃,不再是滕家嫡支长房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庶子,在外,他要替勇武憨直的夫君挺起身板,不能让人小瞧了去。故而面对滕文珊的冷待,滕文奇亦不卑不亢,没有像以前那样上赶着去伏低做小。滕文珊认为他攀上高枝看不起她,更怒。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差,几乎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在自家王府见到滕文珊,滕文奇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滕文珊劈头道:“我们一家危在旦夕,滕文奇你只顾躲在府里明哲保身,羞不羞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