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静心:狂喜的艺术 > 第七章 开悟:一个没有终点的起点

第七章 开悟:一个没有终点的起点

慕德拉斯、视像,特别是视像,都是体验,它们指导着某个特定的阶段。这就好像你说“我在做梦“,我们就想当然地认为你在睡觉,因为做梦意味着睡觉。而如果你说“我在做白日梦“,那就是说,你也掉入了类似睡眠的境地,因为只有在头脑、有意识的头脑进入睡眠时,做梦才是可能的。所以,做梦说明是在睡觉;同样,慕德拉斯和视像指示着某种特殊的状态。

你可能看见某些人的形象,你认得出他们是谁,而这些形象也是因人而异的。湿婆1的形象无法出现在基督徒的头脑里,它不可能,它不可能出现,但是耶稣将会出现。那将是基督徒头脑中出现的最后一个形象,而它是十分宝贵的。

最后见到的视像是宗教的核心人物的形象。这个核心人物将是最后的视像。对一个基督徒来说——我说的基督徒是指一个吸收基督教语言、基督教形象,他的基督教信仰从小渗透在他的骨髓和血yè的人——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的形象将是最后的视像。那个知者、经验者仍然在,但在最后,只有救世主。它曾被经验过,你无法否认它。在头脑的最后的片刻,快死的头脑的最后的片刻,在最后,耶稣在那儿。

但是对着那教徒来说,耶稣不会出现;对佛教徒来说,耶稣不会出现。对佛教徒来说,会出现佛陀的形象。萨哈斯拉一打开,随着萨哈斯拉的打开,佛陀就会在那里。那就是为什么佛陀总被看成坐在一朵花上。佛陀的真身下面从来没有花,佛陀的脚下也没有花,但是佛的塑像下面都放上一朵花,因为塑像不是按释迦牟尼佛复制的,它是表现头脑里最后看见的视像。当头脑掉入永恒时,看到的佛陀就是这样端坐在花上的。

1湿婆(shiva):破坏之神,印度教二大主神之一。——译注

那就是为什么毗湿奴1总是被放在花上,这朵花是萨哈斯拉的象征,而毗湿奴是印度教徒头脑里看到的最后一个形象。佛陀、毗湿奴和耶稣是原型(arcypes)也就是荣格所称的原型。

1毗湿奴(visnu):持护之神,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译注

头脑无法抽象地想象任何东西,所以头脑了解真实存在的最后努力将是借助那对它是最为重要的象征。头脑的这一高峰体验是头脑的最后的体验。高峰总是终点,高峰意味着结束的开始。高峰是死亡,所以萨哈斯拉的打开是头脑的高峰体验,头脑可能有的最高的体验,也是可能有的最后的体验。最后的形象——最核心的形象、最深刻的形象,原型将会出现。它将会是真实的。我说“视像“时,许多人会不承认它是真实的。他们说那不可能是真的,因为视像一词就意味着幻觉,但是它比真实的存在更加真实。即使全世界都不承认,你也不会同意他们的。你会说:“对我来说,它比整个世界更真实。一块石头还不如我所看见的形象真实。它是真实的,它是绝对的真实。“但是,这个真实也是主观的,这个真实被你的头脑染上了sè彩。这个体验是真实的,但比喻是你给定的,基督徒给的是一种比喻,佛教徒给的是另一种比喻,印度教给的又是一种。

超脱(transcendence)是否随着萨哈斯拉的打开而到来?

不,超脱是超越打开的。但是,开悟有两层含义。其一,快死的头脑——行将结束,即将死去,已经到达终极,来到末日的头脑——想象着开悟。但是障碍出现了,现在,头脑将无法超越它。头脑知道这是结束,随着这个结束,头脑也知道痛苦也将结束。头脑也知道分裂也将结束,原有的冲突也将结束。头脑把所有这一切的结束,以为是开悟,但这仍然是头脑在想象。所以这是头脑想象出来的开悟。

当头脑消失,那么真正的开悟就来了。现在你已经超脱了,但你无法谈论它,你无法说任何东西。那就是为什么老子说“所有能被说出来的,都无法是真实的;所有能被说出来的不会是真实的,而真理是无法被说出来的“。只有这一点是能够被说的,也只有这一点是真实的。

而这是头脑的最后声明。这最后一次声明是有意义的,有很大的意义,但它不是超脱的竟义。这个意义仍然是头脑的一个局限,它仍然是思维的,是通过头脑想出来的。

它就像一支火苗,一盏将灭的灯里的一支火苗。黑暗正在降临,黑暗正在来到,它包围得越来越近,火苗即将消失,火苗已到了它存在的最终点,它说着“现在黑暗来临了“然后就不存在了。现在黑暗已经充满而完全。但是将灭的火苗的这一最后声明,仍然是为火苗所知道的:黑暗并不是完全的,因为火苗还在,光还在。黑暗是光明想象出来的。

光明其实不能想象出黑暗,光明只能想象出它自己的局限,而超过这一点就是黑暗。黑暗正越bī越近,光明即将死去。它可以发出最后的声明:“我快死了“,接着,黑暗来了。黑暗一直在来临,光明发出最后声明后就熄灭了,那时黑暗就完整了。所以,这个声明是真实的,但它不是真理。真实(true)和真理(truth)是有区别的。真理不是一个声明。火苗熄灭,一片漆黑,这是真理。这时,没有声明,只有黑暗。声明是真实的,它不是不真实的。这是真实的:黑暗来临,bī近、包围。但是,声明仍然是光明发出的。光明发出的关于黑暗的声明最多只能是真实的,但不是真理。

当头脑不存在时,真理才会被知道。头脑不存在时,真理才会存在。头脑存在时,你能够变得更真实一些,但不是真理。你可以变得更不虚假,但不是真理。头脑能作的最后声明将是最不虚假的,那就是所有能被说出来的。

所以,头脑所想象的开悟和真正的开悟之间有很多不同,虽然差别不是很大。即将熄灭的火苗在消逝前没有一个单独的片刻。火苗消逝的同时,黑暗来临了,两种情况之间只有片刻之隔,但两者之间的区别很大。

行将消逝的头脑到最后会看见视像,看见即将到来的事物的视像。但是,这些视像是通过比喻、图画、原型而看见的。头脑无法想象别的东西,因为头脑是被象征训练出来的,没有其他。象征有宗教的、艺术的、审美的、数学的和科学的,它们都是象征符号。头脑就是这样被训练出来的。

一个基督徒会看见耶稣,但是一个垂死的数学家如果从未接受过宗教的熏陶,他的头脑在最后一瞬间也许除了数学公式外什么都看不到,它也许是一个零,它也许是一个表示无穷的符号,但它决不是耶稣或者佛陀。一个毕加索那样的人临终时可能会看见一道抽象的sè彩流动。那将是他的神,他无法想象另外模样的神。

所以,头脑的终止是象征的终止。到最后的时刻,头脑会利用它所知道的最有意义的象征。那以后就不再有象征了,因为头脑也不存在了。

正因为如此,佛陀和摩诃毗罗都不谈论象征。他们说,谈论象征是没有用的,因为象征都是低于开悟之事。佛陀不愿谈论象征,因此,他说有11个问题不该问他。他宣布谁也不准问这11个问题;他们不准问是因为这些问题不可能被如实地回答。比喻将不得不被使用。

佛陀常说:“我不愿意使用任何比喻。但是如果你问而我不答,你会不好受。这样有失绅士风度,不够谦恭有礼。所以,请不要问这些问题。我如果回答你,这是有礼貌的,但是它不真实。所以,请别让我左右为难。就真理来说,我无法使用象征。只有在近似非真理或近似真理时,我才使用象征。“

因此会有人不愿用任何比喻、任何视像。他们否定一切,因为由头脑想象出来的开悟不等于开悟本身:它们是两件事情。头脑的观念会随着头脑的消失而消失,然后就会有开悟。

但它不是头脑的。

所以,开悟的人是不带有头脑的,他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人;他活着,但没有任何观念;他做事,但不用思考它;他爱,但没有爱的观念;他呼吸,但不作任何的静心。这样活着,从瞬间到瞬间,同时又与整体合为一体,没有头脑夹在中间。头脑在划分,但现在不会再有分裂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