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见到燕昭王便问:“您还想报齐国之仇吗?”
燕昭王回答:“当然想,自从寡人即位以来,没有一天不想着报仇的事。”
苏秦说:“以燕国的力量,能够自保已经不错了,您拿什么向齐国报仇呢?”
燕昭王无言以对。
苏秦接着说:“据我所知,齐国正在准备攻打宋国。如果灭了宋国,就能轻而易举地占领楚国的淮北之地,再灭掉鲁国和卫国也不是难事,这就等于将齐国的领土扩大了两倍。到那时,齐国再来攻打燕国,不费吹灰之力。”
燕昭王眉头紧锁,他知道苏秦所言不虚。
苏秦又说:“可是,您知道齐国为什么迟迟未对宋国动手吗?主要就是担心燕国从背后chā它一刀,趁机袭击临淄啊!”
燕昭王恍然大悟:“您的意思是,咱们应该趁着齐国进攻宋国的时候出兵,搞它一下?”
苏秦说:“当然不是。如果是那种雕虫小技,哪里用得着我苏秦不远千里跑过来献计?我给您一个建议,齐国如果进攻宋国,燕国不但不要干涉,反而要想办法满足齐国的欲望,甚至出兵帮它攻下宋国。”
燕昭王被搞糊涂了:“这是什么意思?”
苏秦高深莫测地一笑:“诱饵,您知道吗?宋国就是一个诱饵。因为宋王狂妄无知,四处树敌,现在各方势力都在打宋国的主意。赵国是宋国的盟国,但是这种同盟并不牢固,而且奉阳君李兑是个极其贪婪的人,早就对宋国的陶地垂涎三尺,只要有机会,赵国随时可能变成宋国的敌人。秦国已经明确表示放弃宋国,但是秦国的相国穰侯魏厓,其实也在觊觎陶地,想将其据为己有。楚国被宋国占去了淮北之地三百里,一直引以为耻,总想着将那片土地抢回来。至于魏国,是离宋国最近的国家,也与宋国有旧仇,齐国如果入侵宋国,魏国不可能让齐国吃独食,肯定会要求分一杯羹。因此,齐国不动宋国,是聪明的做法。只要它一动,就会牵动各方利益,如果燕国再从中推波助澜,因势利导,便可将矛盾的焦点引向齐国,到那时再趁乱取势,报仇不是难事。”
苏秦还向燕昭王透露了一个情报:“孟尝君已经悄然离开薛县,应邀前往魏国,不日将出任魏昭王的相国。孟尝君是带着对齐王的愤恨离开齐国的。魏国有孟尝君主政,势必处处与齐国为敌。对燕国的报仇大计来说,这无疑又是一个好消息。”
燕昭王听着,渐渐明白了苏秦的用心。燕国要对付齐国,单凭自己的力量肯定不够,必须将诸侯都发动起来,建立一个反齐同盟。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是他和他的臣下想都不曾想过的。虽然他目前还不知道苏秦具体要如何实施这个计划,但是从苏秦xiōng有成竹的神态中,已经能够看到这个计划所带来的震撼性后果。问题是,苏秦为什么要帮他这个忙?
这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你苏秦这些年来游走各国,凭着一张嘴吃遍天下,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什么要来帮助燕国?是不是至少应该开个价?
燕昭王把他的疑问对苏秦说了,得到的回答是:我欠燕国一个人情。
想当年,我苏秦不是过雒邑城内一介书生,因为先君燕文公的赏识,才得以闻名于诸侯,首举合纵运动大旗。后来合纵运动遭受张仪打击,又是燕国收留了我,让我继续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虽然我也曾为燕国做过一些贡献,但是燕国给我的回报更多。先君燕易公时期,因为某些原因,我离开了燕国。后来燕国发生子之之乱,遭到齐国侵略,我却束手无策,不能为燕国排忧解难——这件事在我心里像一块石头,已经搁了二十年,现在是时候把它放下了。您如果问我要什么报酬,我跟您要半个燕国,您给不给?呵呵,那是开玩笑,就算您肯给,我也无福消受,因为这一次,我要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先君的知遇之恩。
苏秦要燕昭王命令左右都退下,这才说道:“我愿意作为燕国的死间前往齐国,非如此不能完成这项任务。”
听到这句话,燕昭王愣住了。
所谓死间,是指派间谍到外国,通过说诳欺骗,获得信任,出任要职,实施yīn谋诡计,使得这个国家失败灭亡。间谍的任务完成之日,往往也是自身bào露之时,立刻会被捕处死,是以有死间之称。
苏秦说:“当年,先君燕易公听信小人谗言,认为我是不义之人,我曾经以曾参、伯夷、尾生的故事来反chún相讥。现在,我还要用这三个人的故事来劝说大王。”
燕昭王神sè肃然地洗耳恭听。
苏秦说:“孝顺有如曾参,只不过是奉养双亲罢了;廉洁有如伯夷,不过是洁身自好罢了;信义有如尾生,不过是不欺骗别人罢了。这些都是自我完善之道,却不是有所作为之道。”
燕昭王问:“自我完善还不够吗?”
苏秦冷笑:“自我完善如果够的话,天下就太平了。秦国不会兵出殽山,齐国不会兵出营丘,楚国不会兵出豫章,我这个老头子也扛上锄头回老家种地去了。大王您也就不要再考虑找齐国报仇的事,好好待在蓟城过您的太平日子吧!”
燕昭王打了一个激灵,当即站起,走到苏秦跟前,恭恭敬敬作了一个揖,说:“燕国的命运,就交给先生了。”
第二天,燕昭王便拜苏秦为相国,封武安君,受命出使齐国。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武安仅仅是个封号,并无封邑。后来秦将白起、赵将李牧都获得过这个封号。
这就是那封信背后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