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决战青岛:解放战争档案 > 第14章 旧队伍为保家园立新功

第14章 旧队伍为保家园立新功

青岛市内一片混乱。

逃命,逃命,除了逃命还是逃命。

市内的大街上,满载国民党兵的汽车和身负箱裹、跌跌撞撞的行人混杂在一起,骂声、喊声、哭声、喇叭声,间或还夹杂着一两声零碎的枪声,人流cháo水般涌向码头。孩子哭,老婆叫,谁也顾不了谁。

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国民党树倒猢狲散。

马元敬焦急地在办公室里来回踱着步,他在等候派往各重点保护目标去观察动态的队员电话。

“叮铃……叮铃……”

电话铃急促地响了起来。

马元敬急步上前一把抓起听筒,不等对方开口,便急切地问道:“情况怎样?”

“报告队长,警局的人全跑光啦!”

“好,你先守住那里,不准放生人进去,我马上派人过去。”“叮铃……叮铃……”

刚放下电话,铃声又起。

各路观察哨接二连三不断报告:市政府、法院、财政局、中纺公司、粮食仓库等重点部门均已人去楼空,整个青岛市区已处在一片“真空”状态之中。

马元敬抬腕看了看手表,指针的指向是——6月2日凌晨3时半。

青岛即将解放,青岛的天就要亮了,在人民解放军入城前,维持市区社会治安的重任就落在了马元敬指挥的消防队的肩上。

马元敬放下电话冲出办公室,三步并作两步跑进了值班室,对等候在那里的消防队员们下达了命令:“立即出动!按原计划上岗。”

消防队员听到队长的命令后,十分麻利地佩带上印有“消防队”三个字的红sè袖章,荷枪实弹地分头前往各重点部位,设置武装岗哨,严防坏人趁机破坏。

上午8点多钟,分队长宋乃席、燕玉桐和警长孟宪仁各带一部消防车出动巡逻。行至面粉公司后海沿分库时,发现许多人正在哄抢,便摇起警笛,对空鸣枪。那些趁乱发财的人,做梦也想不到会有这么多警察一下子“冒”了出来,吓得抱头鼠窜而去。

人民的财产保住了。

这些特殊身份的警察,连同青岛解放的日子一同写进了青岛的历史。

人民解放军进入市区以后,敌人完全丧失了抗击的能力,只顾仓皇逃命,我军一鼓作气,直取大港和团岛,迫敌乘船南逃。

中午12时。

人民解放军占领团岛,青岛全境解放,被三代帝国主义盘踞数十年的青岛,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市民们欢欣若狂,锣鼓喧天,鞭炮齐鸣,cháo涌街头,迎接解放大军入城。他们给子弟兵送水、献花,亲切交谈。那热情洋溢、亲如一家的军民情谊,令人水志难忘。

马元敬站在临街的窗前,望着这动人的场面,心中不禁涌起了胜利者的喜悦。

各路接管大军紧随解放军部队入城,按既定部署,有条不紊地进入各自的接管部门。

下午3时。

接管国民党警察局的青岛市公安局局长周鸿恩、副局长葛申率部进入市警察局大院,随即召见了马元敬及全体消防队员,对他们的行动予以嘉勉。

第二天,青岛市公安局在消防队召开大会。

市公安局领导在会上,高度评价了马元敬及全体消防队员在青岛解放之时,同国民党政权毅然决裂及在维持治安、保护重点生产、生活设施和要害部门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宣布了市公安局的命令:一百零七名消防队员全部留用,成为光荣的人民公安消防战士。

马元敬被任命为解放后青岛市的第一任消防队队长。

人民解放军入城之后,为了不打扰居民,露宿在街头,宣传党的政策,保护国家资财,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进城的当天,战士们急行军三十里,一天没顾得上吃饭,没有人发一句怨言,仍然情绪饱满,积极执行警卫任务。

追歼逃敌时急行军,许多战士的鞋破了,为了快速追击及时歼灭敌人,有的干脆将破鞋扔掉赤着脚追赶。进城后,宁肯赤脚站岗,也不动用公家和私人鞋店的一双鞋;衣服破了,不动用人民群众的一针一线,而将在追击中缴获的饭包、香皂、牙膏、肥皂、香烟等物品都做到了点滴交公。

老百姓见到此情此景都感动地说:“我们有生以来,还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军队。”

由于部队严格执行我军纪律,当时不少单位和个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奖励。如军区特务团第四连,就被军区授予“秋毫无犯连”的光荣称号。

部队进驻青岛后,根据上级指示,成立了青岛警备司令部。谭希林任司令,彭林任政治委员,刘涌任副司令。部署部队守卫青岛,维持市内秩序,保证接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晴空碧海,云朵浮游,一群群海鸥在近岸处或起或落,追逐叫闹,十分活跃。在这大好阳光下,chā遍红旗的青岛市,翻开了新的历史一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