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所有吴姓读者保持恭敬,因为下面的故事是你们的伟大得姓始祖季札的故事。
吴王余祭四年(前544年),季札提出要去中原走一圈,一来算是代表吴国去聘问一番,二来学习一下周礼,也看看中原国家的山川人物。
“兄弟,想去就去吧。”吴王余祭当然支持。
于是,收拾收拾,季札上路了。
周礼大观园
季札北上,第一个目标自然是鲁国。不过,要到鲁国,中间首先要路过一个国家,那就是徐国(今江苏徐州境内)。
徐国国君早就听说过季札,如今季札经过,徐国国君免不了要热情招待。徐国属于东夷,对周礼一窍不通,于是向季札请教了一通,态度十分恭敬。
季札觉得徐国国君这人虽然没什么学问,但是人还很真诚。
“哎,公子,我听说吴国的剑比中原国家的都好,能不能让我欣赏一下公子的剑?”徐国国君突然提出这样一个请求。
“没问题。”季札不假思索,解下了自己的剑,递给了徐国国君。
吴国的铸剑技术在当时属于世界领先,而且是遥遥领先,后世所说的名剑,多半出于吴国。而季札的剑是吴国剑中的jīng品,比寻常的吴国剑更好。
徐国国君持剑在手,看那剑寒光闪闪,剑刃锋利,当时看得爱不释手。
“好剑,好剑。”徐国国君大声叫着好,一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剑面。
季札微笑、不语。
“哎,我要是有这样一把剑,此生心愿足矣。”徐国国君看了季札一眼,欲言又止。
“一定会有的。”季札说。
徐国国君看着季札,等他继续说“这把剑就送给您了”,可是,季札没有说。
徐国国君把剑还给了季札,看得出来,他有些失望。
“多谢款待,等我回来,再来看您。”临行前,季札对徐国国君这样说。
季札难道舍不得这把剑吗?
不则一日,季札来到了鲁国。对鲁国,季札太熟悉了,他在这里学习过周礼,以至于现在说话都带着一点鲁国口音。
季札首先见到的是叔孙豹,两人谈起了周礼,之后两人都有些惊讶。叔孙豹是鲁国最有学问的人,对周礼的了解程度让季札佩服;而季札对周礼的jīng髓同样了解,这让叔孙豹对他侧目相看,一个蛮夷国家的人有这样的学问,简直不可思议。
两人互相欣赏,迅速成为朋友。
“公子,我听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瞒公子说,我总觉得我这个家有点奇怪,你帮我分析分析。”叔孙豹说,他觉得季札看问题特别的准。
“那,说来听听。”
叔孙豹于是把自己当年怎样流亡齐国,怎样一夜情生下了私生子牛,又怎样因为老婆改嫁而长期拒绝两个儿子回来等等都说了一遍。
“牛?牛是你儿子?”季札有点吃惊,他刚刚见过牛,就觉得这人贼眉鼠眼,心术不正,心说叔孙豹怎么找这么个猪头来当管家,现在才知道这竟然是叔孙豹的私生子,这私生子也生得太没有水平了。
“是。”叔孙豹回答。
“那我实话实说了。”
“你说吧。”
“我说你恐怕不会善终了。”季札直接说了结论。叔孙豹略略有点吃惊,并没有生气。“你这人心地善良,但是却不知道怎么用人。我听说:君子最要紧的是会用人。你看你,身为鲁国世袭的卿,在用人上却很轻率,恐怕要自作自受了。”
季札的话说得很清楚,就是在说牛。
叔孙豹点点头,他也知道牛不适合于当管家,也知道牛权力过大而且心眼不是太好,可是,那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而且是长子,自己不忍心亏欠他。
“唉。”叔孙豹又叹了一口气,终于还是没有说话。
按照季札的请求,这一趟希望能够观赏到完整的“周乐”,叔孙豹在请示鲁襄公之后,决定为他安排。在鲁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为外国客人展示全套周乐。
这一天,阳光明媚。
鲁国国家乐团和国家歌舞团并团演出,演奏演唱全套周乐给来自吴国的客人。
作陪,叔孙豹。
报幕员走上前台:第一个节目,配乐歌曲《周南》、《召南》。
音乐响起,华丽而轻松。一段过门之后,歌声响起。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这是所有歌曲中的第一段。
《周南》和《召南》是中“国风”最前面的两个部分,描绘的是周朝故地周地和召地人民的幸福生活,当然,主要是爱情故事。
《周南》共有十一首,《召南》十四首。《周南》第一首为《关雎》,《召南》第一首为《鹊巢》。
季札闭上眼睛,随着音乐和歌声,脑海里浮现出祖先们在周原追逐嬉戏,男欢女爱,尊老爱yòu,过着低碳绿sè的幸福生活。
“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听完最后一首,季札满足地睁开了双眼,发出长长的感慨。这句话什么意思?哇噻,太美了,这就是周朝创业时期啊,虽然前面的路还远,但是大家很勤奋而且很愉快啊。
基本上,这些歌曲相当于、《南泥湾》、《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等,苦中求乐,追求爱情,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jīng神。
叔孙豹看了季札一眼,不免有些惊讶,季札对音乐和竟然这么有感觉。
第一部分结束之后,开始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国风”中的《邶风》、《鄘风》和《卫风》,邶和鄘原本都是国家,周初被并进了卫国,因此,这三部分实际上都是描写卫国的。其中,《邶风》十九篇、《鄘风》十篇、《卫风》十篇,合计三十九篇。
卫国的诗多半凄婉忧伤,令人感怀。歌中唱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
歌舞完的时候,季札长出了一口气,然后说:“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什么意思?哇噻,太深沉了。歌中虽然有忧伤哀愁,但是并不困惑堕落。我听说卫国的康叔和武公具有这样的品德,刚才唱的应该是卫风吧?
叔孙豹惊呆了,这个南蛮子简直就是音乐天才啊。
到这里,穿chā一段里的故事,说是东汉大学问家郑玄特别博学,连家里的奴婢都满腹经纶。有一次让一个女佣人干活,结果干得不好,郑玄很生气,批评了她,可是她竟然为自己辩解,郑玄大怒,让人把她拖到院子里的一摊泥水中罚站。不一会,又来了一个女佣人,一看这位站在泥里,心说“让你平时那么牛bī,活该”,嘴上就冒出来一句:“胡为乎泥中?”意思是“你站泥里干什么呢?”这位罚站的头都没抬,回了一句:“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意思是我好好解释没用,他正发着火呢。
别小看这两个女佣人的对话,这可埋伏着呢。“胡为乎泥中”来自《诗经·邶风·式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则出自《诗经·邶风·柏舟》。
接下来是《王风》,这部分一共十首,来自洛邑一带。歌中唱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缠绵凄婉。季札听得如痴如醉,最后长舒一口气:“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什么意思?真好听啊,有忧虑但是不畏惧,这是周朝东迁时候的歌曲吧?
“公子,你说得真对啊。”叔孙豹实在忍不住了,大声赞扬出来。
随后是《郑风》,中共有二十一首。歌中唱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郑风·子衿》)
歌声唱罢,季札摇了摇头:“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啥意思?很动听,但是都是男欢女爱,连执政者也是这样,这一定是郑风,这个国家会很快灭亡的。
随后,《齐风》上来。共十一首,描述齐国的风土人情。
“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听完之后,季札立即说了出来,因为他有一种大海的感觉,而吴国同样是一个海洋国家。这句话什么意思?好听啊,声音宏大,这是大国的音乐啊!我有一种大海的感觉,所以这大概是姜太公的齐国吧?这个国家前途不可限量。
之后是《豳风》,《豳风》一共七首。
《豳风》唱完之后,季札赞叹:“美哉!荡乎!乐而不yín,其周公之东乎?”啥意思?真美啊,浩荡博大呵!欢乐而不过度,大概是周公东征的音乐吧!
之后是《秦风》,一共十首。
歌中唱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
季札仔细听完,说道:“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啥意思?这就叫做西方的夏声。夏就是大,大到极点了,恐怕是周朝的旧乐吧!
叔孙豹想想,秦国就是周朝的旧地啊,季札说得对啊。
接下来是《魏风》,共有七首。
歌中唱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魏风·硕鼠》)
季札听完,说道:“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啥意思?正好啊!抑扬顿挫,洪亮而又婉转,艰难而又流畅,再用德行加以辅助,就是贤明的君主了。
接下来是《唐风》,一共十二首。
一曲唱罢,季札感慨:“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什么意思?思虑很深啊!应该是陶唐氏的遗民吧?否则,为什么那么忧深思远呢?不是美德者的后代,谁能像这样?
接下来是《陈风》,共十首。
一曲唱罢,季札叹息道:“国无主,其能久乎?”啥意思?国家没人管,迟早要完蛋。
之后是《桧风》和《曹风》,季札再也没有评价。
“算了,过了,直接《小雅》吧。”叔孙豹见季札没兴趣,自己也觉得没什么兴趣,直接叫住了。
下面开始《小雅》,《小雅》又分七个部分,共七十四首。
歌中唱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听了《小雅》,季札又来了jīng神,赞叹:“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啥意思?美啊!忧愁而没有背叛的心,怨恨却不表现在语言中,恐怕是周朝德行衰微的乐章吧!还有先王的遗民啊。
《小雅》结束,自然就是《大雅》。《大雅》分三个部分,共三十一篇。
《大雅》让季札听得肃然起敬,叹道:“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什么意思?广博啊,和美呵!抑扬顿挫而本体刚健劲直,大概是文王的德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