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坡的高度看,地势从南到北渐次降低。那么宫城所处的位置则相对较低。不把宫城设置在最高处是另有原委。根据天上星宿的位置,最为
尊贵的紫微宫居于北天中央,它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有十五颗星环抱着它。紫微宫即有皇宫的意思,皇帝贵为天子,地上的君主和天上的星宿应该相对应,因此,只能把皇宫布置在北边中央位置。而且北边有渭河相倚,从防卫的角度看,也比较安全。
卦论认为初九是潜龙,勿用。九二高坡是"见龙在田",因此只能"置宫室,以当帝王之居"。九三之坡,"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如果把百官衙署放在这里,正可以体现文武百官健强不息、忠君勤政的理念。于是宫城与皇城分别被布置在九二和九三坡地上。九五却最尊贵,所谓"九五至尊",属"飞龙"之位,不欲常人居之,便在这条高高山岗的中轴线部位,东西对称地建筑了两座规模宏伟的寺观,西面是道教的玄都观,东面是佛教的兴善寺,希望能借用神佛的力量镇压住这个地方的帝王之气。
大唐曾经有一位宰相裴度曾因宅建在这条"九五"高坡上,被人借机诬陷为"宅据冈原,不召自来,其心可见。
为了避免泄掉帝王之气,隋文帝政府下令宫、皇城之南的居民里坊,取消南北门而仅开东西门。
华夏传统风水学在建筑上提倡子午向,即坐北朝南,这一提倡被历代帝王所推崇,唐都长安最初的宫殿建筑均为坐北朝南的子午向。中国古代帝王的座位,身在北方,面向南方。因为帝王是一朝之长,宛如之上,所以帝王坐在北边,北就是"上",而坐在南边的群臣则为卑下,南就成"下"了。
此外,将宫城南面之门命名为"朱雀门",而将宫城内太极宫的北门命名为玄武门,此皆来源传统风水中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有其名必有其实,太极宫的北门既然被命名为玄武门,它就必然带有与之对应的"坎"卦之象征寓意,八卦中坎象征陷。唐初围绕继承皇位而发生的宫廷之战──玄武门事变在这里发生,恰好与不谋而合。由此看来,城市街道、建筑的命名大有讲究。
还有,在太极宫中太极殿以北建有两仪殿,"两仪"之称谓也是出自《周易》,"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唐长安城-宫殿布局太极宫复原鸟瞰图唐长安城有三座主要的宫殿,分别是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称为"三大内"。
长安城处理生活污水的设施有两种,一种是水沟壕渠,一种是渗井。
按理来说,在当时,用水渠来排放污水是最经济实惠的手段了。但按照长安城的布局,北部是皇城和宫城的所在地,居民生活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南边,而当地的地势却是南高北低,所以如果通过水
渠来排污,势必会将寻常百姓的生活污水,引流到皇家官胄的地界中去。
所以一脸嫌弃的唐代皇家果断抛弃了这一方案,选择将路面修成中间高、两边低的状态,并在坊外主街道两边和里坊、东西市及宫苑中铺设了排水管道,用来将雨水和生活污水引到城外去。
这些水沟遍布全城,按理来说应该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根据目前留下来的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唐代长安城经常出现内涝,导致交通阻断、房屋倾倒、人员伤亡。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还是长安城的地形。长安城除了是南高北低之外,还存在四周高中间低的现象。这就导致了水流会向城中心聚集,不容易排出城外。另外在大唐早期,关中地区的雨水远比现在多得多,这使得长安城虽然排水设施完善,却不能满足排放的体量需要。
为了应对这一难题,长安城居民自发在坊内挖掘了大量的渗井,也就是一些或大或小的坑,用来收集排放的污水。
这一方法虽然有效,但却无疑是饮鸩止渴。因为当地的地下水水位很浅,这样大量的挖掘渗井,势必会污染地下水源,所以现如今,长安城的地下水都变得苦涩难喝,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就在江暮云逛到这里的时候,一个白胡子老头走了过来,笑道:“小姑娘的金丹,可不简单啊。”
江暮云愣了一下,看了看老人,说道:“老爷爷的修为,也不见简单。”
那老头说道:“我姓鹿,可否认识一下?”
这里乃是天才脚下,母女两人相信,这老头不是坏人,便攀谈起来。
一起看长安城街道上的花草树木。
长安城的主干道和各个里坊市集的道路两边,都延续了汉代以来的传统,种植有槐树。因此,唐代人经常自豪地称呼长安的街道为“青槐街、绿槐街”。如白居易赠张籍诗曰“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皎然《长安少年行》诗云“纷纷半醉绿槐道”。韩愈《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谓:“绿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
除了在主干道上种植有槐树外,长安城还在里坊巷陌旁种植有榆树,在沟边河畔种植杨、柳。大唐很多诗人都写过诗来赞美长安沟渠边的杨柳。比如韦应物就曾写到“垂杨十二衢,隐映金张室”。杜牧也写过“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
鹿老爷子看着江暮云,突然以心声问道:“有没有兴趣,留在这长安城?我是这里的守城人,你若是愿意,可以接受我的衣钵。”
江暮云很有礼貌的拒绝了这位老爷子的说法,她知道,这位老爷爷是个高人。
不过她没有什么兴
趣,因为长安城虽然好,但是呆在这里像坐牢一样。江暮云渴望自由,好处再多,她也不愿意一辈子留在这里。再说了,在这里待着,消费太高,娘亲肯定受不了。
鹿老爷子也不在意,只是叹了叹气,说道:“难得碰上一个顺眼的,自从谢宝树那臭小子把苏茶带走以后,真是无聊,连茶水都没得喝了。”
江暮云问道:“您认识宝树哥?”
鹿老爷子点点头,说道:“不止认识,还有跟他很熟呢。”
江暮云微微一笑,说道:“他来长安城之后,去过那些地方,老爷爷可否带我去转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