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磨刀 > 第三百一十七章 待在长安城一辈子

第三百一十七章 待在长安城一辈子

江暮云跟着鹿老爷子,四处转悠。

找了个地方,让自己的母亲休息去了,她毕竟不是修行人,在长途跋涉,有些劳累。首先去的地方,是降妖塔。修士来到长安城,都爱来这地方。

降妖塔中,江暮云听着那些妖兽的嘶吼,跟在鹿老爷子后面,心中毫无波澜。在她手上,有一条黑蟒,也是上古凶兽。她根本就不怕这些妖兽,反而还觉得有兴趣。

这时候,在降妖塔二层,他们碰上了两个人。

一个白发老头,身材十分魁梧。还有一个,是个穿着儒衣的读书人,眉目清秀。他看着江暮云,微微一笑。然后与她擦肩而过,看上去是个不错的人。

江暮云有些奇怪,问道:“这两人,看着既不像师徒,也不像父子。”

鹿老爷子笑道:"这两人,都是魔宗的,可怜人啊。"

江暮云耸耸肩,她才不认识什么魔宗的人。她在降妖塔,四处逛了逛,没有找到什么好的地方。于是,走到一处围栏,开始望着长安城。

这里很高,可以看到长安城的景象。

鹿老爷子走过来,说道:“你看着长安城,像不像一座大阵?如今道门崛起,长安城说不定也会有危险。我已经老了,守不住这大阵了,你真的不考虑一下?”

江暮云遥望远方,说道:“我真的不想考虑。”

鹿老爷唉了一声,说道:“在这里守护大阵,可以帮到谢宝树。”

听到这句话,江暮云愣了一下,心中有些摇摆了。

举目望去,降妖塔外,正是朱雀大街。这条街将长安城分为东西两部分,街东归万年县辖,街西归长安县辖。以此为界线,从城南正中的明德门延伸出去,一条笔直的大路直达南山石砭峪。

“翠台庄不知其所以,庄之前有南北大路,俗曰天门界,北直京城之明德门,皇城之朱雀门,宫城之承天门。”当时长安的南大门是由皇城朱雀门延伸开去,由廓城明德门作为长安城的第一南大门的。朱雀大街在长安城,是唯一进入长安内城的大道。每天,来自世界许多个国家的使臣和商人,都要经过明德门进入长安城。

大唐的朱雀门,北与宫城承天门、南与外郭城正南门明德门相直,组成了纵观全城的中轴线。门下南北大街为全城的中央大街,其中朱雀门至明德门外郭城段,称朱雀门大街;朱雀门至承天门皇城段,称承天门大街。承天门大街因其直通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太极宫,称为天门街,简称天街。所谓天街,自然与承天门的“天”紧密关联。

江暮云觉得,这长安城,确实像是一座大阵。

朱雀门内的承天门大街与朱雀门外的朱雀大街,其实应是一条街,都应称天街。这条街串联起明德门、

朱雀门、承天门、玄武门于南北一条线上,南向有中龙之称的秦岭终南山,系长安城的“龙脉”所在。

诗人韩愈有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尽情颂赞这条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读之让人销魂。

江暮云这些天,在山上可读了不少书,大唐的诗文,基本上都有涉猎。

韩愈的宅居就在朱雀大街东第二列第五坊靖安坊,他还有诗《早赴街西行香赠卢李二中舍人》:“天街东西异,祗命遂成游。月明御沟晓,蝉吟堤树秋。”看来,是他从居处的朱雀大街东,赴街西那个寺院行香礼佛所作。此诗亦证明韩愈把朱雀大街也称天街。

另外,韩愈《请上尊号表》中也提到天街:“析木天街,星宿清润”。当然,大唐有许多诗作描写这条宏伟宽阔的大街。有宰相诗人张说的《和张监观赦》:“日御临双阙,天街俨百神。雷兹作解气,岁复建寅春。”张说宅居朱雀大街东的永乐坊与韩愈的靖安坊南北相邻。

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宅院在紧邻朱雀大街的安仁坊。

罗隐的《雪霁》:“南山雪乍晴,寒气转峥嵘。愁见天街草,青青又欲生。”这首诗与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意象相同,都是天街草。但韩诗这两句为出类拔萃之千古名句,自然胜出罗隐诗一筹。

再有曹松的《武德殿朝退望九衢春色》:“玉殿朝初退,天街一看春。南山初过雨,北阙净无尘。”罗邺的《芳草》:“曲江岸上天街里,两地纵生车马多。”翁承赞的《晨兴》:“鼓绝天街冷雾收,晓来风景已堪愁。槐无颜色因经雨,菊有精神为傍秋。”

这些诗文,江暮云以前读的时候,就觉得很美,现在看来才知道,诗文只能呈现出一部分的美。她看着鹿老爷子,问道:“这大阵的守护者,为什么要选我,不选别人?”

鹿老爷子笑道:“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可以看到人心。”

在他眼中,世人的心,非黑即白。

只有少数那么一群人,是红的。

江暮云的心最为特殊,是星辰色的。她还是练气士,真的很适合当自己的继承人。就是要看她愿不愿意了,鹿老爷子搬出谢宝树,也是有私心。他寿元将近,找不到更好的弟子了。

江暮云望向远方,说道:“我考虑考虑。”

她向往自由,但是关系到谢宝树,就得重新考虑了。

朱雀门到承天门的“天街”又称“槐街”。

长安城中通衢大街及坊巷街道两旁的行道树也主要栽种槐树,这是从汉代沿袭下来的传

统。槐树是关中地区的乡土树种,不仅易于栽植生长,而且叶密荫浓,可以绿荫夹道,遮凉消暑。因而树被称为唐槐,也被称为称国槐,是树木中唯一以唐国命名的树。

它区别于洋槐树,即长白色槐花,采摘下伴上面粉蒸着吃,叫槐花麦饭。国槐开花要迟两个月到夏天,花为淡绿色,有的还显紫色,有毒不能食。但国槐叶可食,可做成槐叶饼。

杜甫《槐叶冷淘》诗云:“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筋,香饭兼包芦。”

在大唐,槐叶饼就是普通百姓以至帝王将相品食的佳肴。

长安城中的槐树一般从隋初营都时开始种植,沿续于唐代栽植更为普遍。朱雀大街两旁,槐树排列尤为整齐,因之朱雀大街才有“槐街”之美誉。当然“槐街”也非朱雀大街专用,以后凡槐树夹道的大街皆被称为“槐街”。

唐德宗时,有一个名叫吴凑的京兆尹,当时官街槐树缺少了一些,所司就以榆树补缺,吴凑知道后就说:“榆非九衢之玩”,即榆树根本配不上九衢大街的气势。立即下令让换栽槐树。那时长安大道宽阔笔直,坦荡如砥,两边槐树森茂如仪仗,如同衙门守卫甲士,人们也将“槐街”称为“槐衙”。

这国槐当年确实为人看重,并引出不少趣事逸文。按《三辅黄图》载:汉朝在太学附近街上种有一排排槐树,太学士每月初一和十五聚会,交换生活学习用具,人们称之为“槐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