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容易,江暮云若是想继承阵法,还是有很多事情的。
朱雀大街,曾是盛唐时期长安城的中轴线。宽一百五十余米。顺着朱雀大街一直向南走,有个地名叫做明德门。此地虽说今日只是一个地方而已,然而明德门是长安城中轴线的主门,据说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门。
盛唐时,长安城内有大小学习巷两巷。供西域之人学习汉文与经文。今日西安城墙内有一大片回族聚居区,便是以这大学习巷为中心,向四周发散。而来源,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西域人士在此地学习汉文之缘故。
盛唐时,京都直接从长安搬去了长安城的城市规划。然后将京都城一分为二。左边叫长安,右边叫做洛阳。后来由于长安这片地势比较低,常常积水。慢慢的年久失修,这片也就荒废掉了。于是京都只留洛之名。
营建都城是国之大事,所谓“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它关系到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多重影响,也影响着都城多方面的发展。
因此,在建筑布局上总要有一些原则与方法,尤其在大唐,精神信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追求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城市布局上往往都被赋予某些象征性意义,隋、唐都城规划布局仍然不能逃脱这种窠臼。以都城的平面布局来看,所谓“建邦设都,必稽玄象”的象天思想在这里得到了更大的发挥与阐扬。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关于长安城的诗句,似乎一辈子也说不完。
“陕西大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华夷图上看,天下最为头,真是奇胜之方。”
如果从空中俯视西安大地,就能看出此地面形状很像《易经》中的乾卦的六爻。乾卦属阳,称九,自上而下,依次称为上九、九五、九四、九三、九二、初九。
那横贯西安地面的这六条土岗,从高度来看,地势从南到北依次降低,最高的一条上九放置宫阙,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稍低的第二条九五爻,九五位贵,不是凡人居住地方,所以在此处盖庙宇,修玄都观、兴善寺等,让神仙菩萨去住。
又低的第三条九四爻,因是阴位,不搞建筑;又低的第四条,为九三爻,在此设立一百司,为中央各部门办公的地方;又低的第五条,为九二爻,是阴地,不适宜建筑阳宅;最下的一条,为初九爻,是百姓居住的地方。
这种设计,使统治机构处
于全城制高点上,宫室、百官衙门都占据高地,显示出统治者高高在上,主宰天下,权势威严气派。从安全方面考虑,也比较可靠,处于监视下层百姓的位置,对统治者有利。从地理环境来说也是最好的,地势高,乾燥,不易生病。
长安城平面图方正,每面开三门,宫城居中,宫前左有宗庙,右有社稷等,都是《周礼·考工记》上所列的王城规制。在布局上将宫城放在南北中轴线北端,自承天门至明德门的南北中轴线——朱雀大街就是天轴的表现,宫城正门叫承天门,门前宽阔的东西大街是天界与地界的中界,由此向北是天上宫殿,由此向南是地上人间。
因此,长安可谓是“天下之脊,中原之首龙”、“关中自古帝王州”的都城圣地。有诗曾赞:“都城大国实堪观,八水周流绕四山,多少帝王兴此处,古来天下说长安。”
江暮云留在这里,准备接下来阵法的交接仪式。
--------
降妖塔中,一个白发魁梧老者,还有一个书生,来到某一处房间。
书生是徐晚风,他神色端正,在老者的催促走了进去。魁梧老者是他师伯,魔道巨擘,吕乘琴。他等在外面,没有进入房间。
房间中,十分安静,只有一个人,悬浮在空中。确切的来说,是一具尸体。
徐晚风面色平静的走过来,这具尸体他没见过,但是知道,是曾今的魔道大佬,也是他的师父,岳松。魔窟曾经的主人,刘看山的好友。
别剑气银河,还有魔道自己的人围攻,死在这里,尸体一直没有动。
徐晚风以前看演义的时候,觉得无论情节如何不同,有一个套路却总是不变的,那就是正道和魔道之争,修仙也罢,成佛也好,最大的对手就是魔。其实现实中的佛教和道教也是如此。
在佛宗和道门的神话体系中,魔也占有重要的部分,是修行中最大的阻碍和对手,我们知道,佛宗有佛祖,道门有道祖,他们几乎都是各自神话体系中至高的存在,为何佛祖、道祖那么厉害,却都不能把魔灭尽?
之所以把佛宗和道门一起说,是因为佛宗和道门对魔的概念,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佛宗道门所说的魔非常复杂,并非简单的指一切妖魔鬼怪、邪恶势力。
在佛宗理论中,魔泛指一切阻碍修行的障碍,这个魔大概可以分两种,一种是人内心中的情绪、欲望衍生的魔,属于一个人自身的烦恼,另一种是真实存在的,欲界第六天生存的魔民。
在佛宗体系中,三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其中欲界有六天,第六为他化自在天,此天人以魔王波旬为首,最喜欢阻碍佛宗中人的修行,魔王波旬也是佛祖释迦摩尼的老对
头,甚至逼迫佛祖涅槃。
分开来看,人心中的魔,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佛祖本事再大,也不可能灭了人心中的魔,如果直接灭魔,那就等于灭了众生,显然佛祖是不可能这样做的,只能引导众生自己勘破。
那么佛祖为什么不能直接灭了波旬这个大魔头呢?波旬是天人,也是三界众生之一,佛祖普度众生,自然也包括波旬,如果直接消灭他,就证明佛祖也有度不了的人,那还叫什么佛?所以只能用怀柔之法。
所以波旬的最终结局只能是福报用尽,终被佛祖感化而成佛,佛经中也是这样说的。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经受魔的考验,也是成佛的途径。所以佛祖虽然神通广大,但也不能直接消灭所有的魔。
而道门的魔,跟佛教本质上差不多,但地位上有些区别,道门神话体系中,有仙帝,也有魔帝,仙帝主司赐福与教化,魔帝主司护卫与惩戒,是大道阴阳两面的显现,也就是说从根源上,仙魔是一体的。
当然道门中的魔也分很多种,并非都有魔帝这种境界,这种普通的魔为什么不能灭呢?《上清隐书》记载,高上亦以后学多巧民心。故容之以威民使协真,以罚非役之以兼考官,故不灭其根种也。
大概意思是说,道教认为魔的最大作用,就是对人的磨练,魔的考验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就像监考老师一样,考试通过了才能成仙,所以道祖也不会消灭所有的魔。
总的来说,佛宗和道门对魔的作用见解,是非常一致的,基本都认可魔存在的意义,是大道的一体两面,修行必经的磨练和考验,所以无论佛祖、道祖都不会消灭所有的魔,这也是宗教的一种智慧。
何为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