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经典之大力宣扬之下,对于“魔”的观念与我至道文化的差别甚钜。《正字通》译经论曰:“魔,古从石作磨。梁武帝攺从鬼。”磨本来有砥砺试炼之义,改石为鬼而皆成大力邪鬼之说。
此者与我道教经典之义有所不同。于道教而言,元始天尊龙汉开图尔后统御三界,有无数之自然之神灵通过修炼而登真。于显者为之仙帝,主司赐福与教化。
于隐者为之魔帝,主司护卫与惩戒。此者正与我道两仪之说相符。仙帝与魔帝同属元始天尊之麾下,魔帝严镇北酆之上,而此地也正是“雷城”之所在。
魔帝者又以五大魔帝为代表。《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一:“青天魔王,巴元丑伯。赤天魔王,负天担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监丑朗馥。黄天魔王,横天担力。五帝大魔,万神之宗。飞行鼓从,总领鬼兵。麾幢鼓节,游观太空。自号赫奕,诸天齐功。上天度人,严摄北酆。”
以此可知
其神格与仙帝相同,可达诸天之界。
《上清隐书》玉清神霄王曰:“凡鬼魔巧便变化万端,或沉或浮,或见或亡,或聚或隐,或藏或形,或气或死或生,或飞云中或治空洞,五色恍惚无有常形,如此皆承六天之运,受会于三天,在其度之内故得肆其凶丑。高上亦以后学多巧民心不纯,洎害繁生恶逆滋彰,故容之以威民使协真,以罚非役之以兼考官,故不灭其根种也。若使运终数讫则其气自消,民心自然而纯学者自然成仙也。”
以此可知在仙帝随方设教无量度人之时,魔帝及四出搜捕邪精以卫后学,飞空变幻考验试炼,可令后学自知清静之功立身之德所拥几何。
道教之经典将魔分成十类,《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行道之士,先明于制御之法,其魔有十,故具于篇内。学者深而造之,勿为魔之所试,斯道不难成矣。。。。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阳魔,七曰阴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
此十魔者惟有天魔为仙帝所幻试,非野鬼或邪魔之所为,其余九者须谨慎应对之。经中有提及诀、印、咒以退之等等在此不便多提,下文以内炼修为之义而对之。
对于天魔魔之说可谓“着象”所至。在《坐忘枢翼》有提到:“若定中念想。则有多感众邪。百魅随心应现。真人老君。神异诡怪。是其祥也。”自是端正体心而寂守,心常静以符道元,当知空中无形,有形者道之末也。
所当见幻识幻,如当风掠而不着,幻灭尔后即证《上经大法》:“其魔自退,变神为元始天尊。”,此点经文所言无误,而实作者所验之非一般之俗想,当知太虚无名元始无形,空中之妙有者本乃一炁也,一炁元始乃永恒之真。此天魔灭幻之试炼过后才能算是“初得一炁入玄门”。
对于地魔之说可谓“修炼不足”所至。步罡变化一炁通神,尔后持法书符之际窜起不正之念,随坛地司城隍感知其邪念而阻其玄法运行,使其法不灵不应。
此皆是持炼法度之人平日心不修正诫律不遵所致,身中心性内炼之事旁人不可知,虽言语庄重行为有节,然心念不正稍有纵驰者神人地司即察。趁念不正更乱其心,以示急急正心断念。若诫示不醒者必然群魔窜心,日后身败名裂登真无望皆由此启。
对于人魔之说法可谓“俗缘无断”所至。此点学道修真之士多人有之,当须多加留心。学道之人本应深居简出,所结者止于云朋霞友而已。
若无应酬往来何有尼俗之辈喧哗道坛,若拒酒食邀约何有腥膻之物秽臭居室,若不情希升进何有师僧冲突坛场不宁,若无显德露能何有鸡犬、
孕妇声闻不停。此般终日吵闹无休必然身心不得安宁,心不远俗必然离道日远,符水不应呪诀不灵此理所当然也,俗缘不断独居深山也无用。
对于鬼魔之说法可谓“法炼不专”所至。学道修真之士勤习道法以济众生而得积功,学一则专勤习则精,日久功夫自然深熟,倘若贪多好学无一专精,遇有大力邪鬼纠缠欲驱退之,然而施法不纯召降不精,以此行者犹如小丑献世,徒惹邪秽缠身嬉闹而已。
《清微道法枢纽》:“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正气者天罡也一炁之发散也,保常寂心以入其道,养其浩运法必灵。言虽如此但得几分之专精,学道炼法之士当须自明。
对于神魔之说法可谓“诫律不严”所至。昔时萨天师在外云游,遇有神主不在,神使索求淫祀之庙,故召摄天雷以勘斩之。随后主神回见心有不甘,请领戒鞭以尾随天师欲伺其犯戒而击之。十二年尔后未见有分犯戒律故诚心敬佩,自请为天师护法。学道之人法炼之士,当须以戒为止神鬼自然不敢相扰。
对于阳魔之说法可谓“性命不周”所至,此点于历代多有之。修炼之士本当心常寂静内养正气,于内者常安于外者常逸,俗缘谢尽死生如一。若收心未竟其而功者,炼养有盛此必然身强气盛欲念大作,俗念不断必然怨憎时有,人伦未尽必然忧心烦恼。先命后性者于收心此项必须更下功夫。
对于阴魔之说法可谓“取气不纯”所至。存思之前当知至道之气正直浩大生生不绝,故只取正真生气不用杂炁。且炼养之际不触死秽不言尸丧,修炼之士若不以此为分际,取气茫然万般皆触所言无择,存思炼养之际念头一差,即感召非物或心生左道之念,又触念不灭意随心牵日久必然败道。
上真已成真人犹凶魔所试,何况凡学之夫耶。仙道得成,亦不被试者,皆是九天制魔保举,故魔宜先试其邪正也。得魔保举便白日升天,岂可为咎魔也。
凡学士行持洞视,多致群魔所恼,遂乃退败功力。如见美貌灵妃,不可熟视,多是三官五帝玉童玉女,察人功过。亦有清灵善爽魔军变化故来惑人。或作鬼怪变现百种魔试,欲人大功不成。及内人亲戚间阻皆魔鬼使然,欲其中道而废。
道门所言之魔者并非全然为邪恶之类,本有正邪之分。而内魔之患远多于外魔之扰,当知心若纯正丝魔不生,形端气正邪精惊心。消魔之理不在玄奥之中,但看个人日常之心行举止如何。
徐晚风这一次来,就是为了背回自己师父的尸体,然后回到魔窟,重整击鼓。
这时候,徐晚风用手将岳松的尸体抗在背上,然后背着往外走。门外
,已经有数十个蜀山弟子在等候了,他们严阵以待,看着眼前的两个魔头。
徐晚风说道:“让开!”
这些人不让。
这时候,鹿老爷子的声音传来:“让他们走吧。”
蜀山弟子,这才让开。
徐晚风,背着岳松的尸体,往降妖塔外走去。吕乘琴跟在一边,默默无语。他就是个地仙修士,能做的事情不多。找来徐晚风,背会岳松的尸体。
他觉得,这辈子没什么遗憾了。
魔道有了主人,魔窟也有了主人,他这把老骨头,也该活动活动了。
听说两界山差人,那里好像很不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