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磨刀 > 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唐曾经的荣耀

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唐曾经的荣耀

如今虽然两界山一片形势大好,但其实,真正的妖族高手,还没有出场。

那些妖族大圣,还在远远观望,刘看山不死去,他们是不会出手的。现在唯一上的了台面的,便是那只在山巅吹奏号角的老猿,它是天仙境大妖,实力极强!

刘看山站在两界山上,他望着远方,心中一直在想一件事。

那就是他死了以后,大唐到底能不能守住两界山?当初他去桃源仙境的时候,就曾经跟谢宝树说过那个问题。大唐这么多英年才俊,难道真的受不住两界山吗?

如今是大唐开国多年以后的大唐盛世,能不能挡住妖族?

大唐,是一个辉煌的传奇。疆土广阔,国泰民安,海纳百川,八方臣服。

大唐的诗歌、书法、绘画、音乐、建筑等文化艺术杰作,无不展现出清明之治的绚丽、气度、自由与自信。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几代明君勤政爱民,礼贤下士,虚心纳谏,杜绝奢华。

唐太宗李世民是盛世的缔造者,济苍生,平海内,威德显赫。史料记载了太宗的治国言行与成就。唐太宗曾对侍臣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百姓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太宗积极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加强科举制,广招天下贤士。他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名臣魏徵在廷上进谏了两百多次,直陈太宗的过失,曾多次触怒龙颜而不改耿直本色。

魏徵病逝。太宗亲至魏徵灵前祭奠痛哭,并罢朝五日为魏徵举哀,又命文武百官前往送葬。太宗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俎逝,遂亡一镜矣!”

在民族政策方面,太宗一方面扩张疆土,另一方面对蕃汉一视同仁。李世民曾说:“自古帝王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视朕如父母。”

太宗因此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

唐太宗任命书法家褚遂良担任起居郎,记载皇帝的言行起居。在一次与太宗的对话中,褚遂良说:“如今设立起居郎的职务,如同古代的史官,善行恶行都要记录在案,以督促皇帝不犯错。”

大唐也是文化极大兴盛时期,南北文化融合,对外交流频繁。当时的都城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数十万外国人侨居。贞观时期,王朝对宗教信仰和外来文化持开放与包容的态度,儒、释、

道三教兼容并蓄,其它宗教也得以自由传播和发展。贞观后期,“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

唐高宗李治在位初期以永徽为年号。高宗登基后勤勉执政,继承其父唐太宗的各项政治措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

李治关心民生疾苦,即位时便告知群臣:“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高宗每天都要接见刺史,询问民生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政策。他崇尚简朴、以身作则。

军事方面,高宗成功开疆扩土。使大唐的疆域达到最大。另外,高宗任用多位外族国王、贵族或平民为官,充分体现了大唐的国势影响力。

开元王朝近三十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玄宗励精图治,以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治国,重用贤臣,改革吏治,大力发展农业,减轻人民负担,对外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使得内外安定,国家进一步统一。

玄宗也提倡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及内宫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如有违者,杖一百。州县长官不能举察者,一律贬官。

通过这些措施,唐朝税收增长,经济稳定发展,全国粮仓充实,物价下调,人民丰衣足食。商业和对外贸易也十分发达,国内城市更加繁华,人口增长,国力空前强盛。

玄宗重视撰拔人才,对儒生十分优厚,并下令群臣访求历朝遗书,共觅得图书近五万卷,推动唐朝的文化事业迈向顶峰。他亲自为《孝经》作注,在序文中写道:“朕闻上古,其风朴略。虽因心之孝已萌,而资敬之礼犹简。及乎仁义既有,亲誉益着。圣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故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

大唐长安城,这里曾“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里曾“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日出时,高僧玄奘从这里踏上传奇之路。待日暮,诗仙醉,诗圣酣,一夜胡旋舞。东西二市收进天下货,万国来朝人涌满长安。

公孙剑器一曲毕,诸人散去,风流亦逝,只留古迹到如今。

除此之外,还有大唐还有许多风流诗人。

刘看山,从小时候起,既不喜欢学习,也不喜欢诗。但是那些诗人,他妹妹很喜欢。

隋唐国公李渊于长安称帝建唐,辉煌的唐朝和唐诗就此拉开序幕。不过,序幕就是序幕,那时星空虽浩荡,星辰却寥落

后人很难记住,李世民、上官仪、虞世南这些名字。

直到那一年年,一个年轻人溺水,他的名字如惊雷闪电,迅速划破这厚重幕布。

这一年冬天

,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当唐高宗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不禁拍案叫绝,高声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

左右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

王勃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的《汉书》,作《指瑕》十卷纠正其错;十六岁幽素科及第授官,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命官。天才与时运,把王勃推上了“初唐四杰”头把交椅的位置。

却马上就因为《斗鸡赋》和私杀官奴连跌几跟斗,不但赔上终身的仕途,甚至连累父亲被贬到偏远的交趾做县令,那一年,王勃到交趾探望父亲,途中惊悸溺水。

和王勃同时的,有另一个著名的神童,武则天临朝称制,他表示不服,从此失踪。他叫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现在七岁的小孩子都会背,那就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据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本性难改的他,武则天当政时屡次上书讽刺,终于进了大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