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磨刀 > 第三百五十五章 两界山有没有刺客

第三百五十五章 两界山有没有刺客

这一次来两界山,谢宝树就是做好了被刺杀的准备。

或者说,他来到这里,就没有想过要好好呆着,等着就是刺杀。他现在有了自保之力,为的就是要让那些刺客知道,杀害自己是没有用的。

幽冥真人看了他一眼:“你见过刺客吗,就这么嚣张。”

谢宝树摇了摇头:“没有。”

幽冥真人笑道:“历史上那么多刺客,都能成功,现在修行如此发达,杀一个你,还不简单?”

华夏最有名的刺客,一共是六位。即曹沫、专诸、要离、豫让、聂政、荆轲。他们在汉代名气很大。春秋早期人,是鲁国的刺客。在六大刺客中,年代最早。古书对他的名字有许多不同写法,其中一种是曹刿。这两个名字是属于同一个人。

过去,他曾在长勺之战,为鲁庄公出谋划策,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治气之术,出人意外地打败了齐桓公,因而受到李世民的称赞。

此人出身卑贱,但足智多谋,想为鲁庄公献计献策。他的老乡说,打仗是人家贵族的事,你不要多管闲事,他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定要插手,结果证明,他确实是优秀的军事家。

李世民说“卑贱者最聪明”,举例很多,其中就有他。这是一种记载。

另一种记载,是《史记·刺客列传》的记载。司马迁笔下的曹沫主要是勇士,他“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任为将。鲁与齐战,三战皆北,被迫在柯地签订不平等条约。

在庄严的仪式上,曹沫突然用匕首话非同小可,不便在庄严的会盟仪式上出尔反尔,管仲劝他不可背约。

这两条都是抓住了贵族的弱点。当然,在其他古书中,还有汉画像石中,这次劫持,参加者还有鲁庄公。逼急眼了,鲁庄公也放得下架子。道理很简单,穿鞋的打不过光脚的。

专诸年代比曹沫晚,是春秋晚期人,乃吴国的刺客。他和

曹沫不同,只是个重诺轻死的亡命徒,类似侠客。公子光善遇专诸,答应死后为他赡养老母弱子,目的很明确,就是派他搞刺杀。

刺杀是为了政变。其结果,必然是一死。这些都很清楚。但他和曹沫不同,曹沫所行,其实是劫持,不是刺杀,严格讲,是属于下面要谈的另一类。劫持,是以被劫持者为人质,提出各种要求,杀人并不是最终目的,虽然其结果,常常和刺杀一样,人质还是死于非命。

专诸和曹沫,共同点是不要命,勇敢。孙子讲御兵之法,说吴、越世仇,同舟共济,也会齐心协力,关键是死无退路。人心都是肉长的,勇是逼出来的。

当兵的也是人,没有多余的命,令发之日,泪流满面,效死拼命靠什么?曰“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诸”就是专诸,“刿”就是曹刿。他们是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刺客。

要离,也是吴王阖闾的刺客。吴王派他刺杀另一个吴公子,名叫庆忌。要离是个枯黄干瘦风吹都要倒的弱者,庆忌是个武艺非凡膂力过人的壮汉。要离断臂刺庆忌,事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也是惊天动地。这事在战国时期很有名。如唐且使秦,拒绝秦王的无礼要求。

秦王威胁说,您难道没有听说过“天子之怒”吗?“天子之怒”是“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反问说,那大王听说过“布衣之怒”吗?“布衣之怒”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当时,他举了三个刺客,一个是专诸,一个是要离,一个是聂政,其中就有要离。说罢“挺剑而起”。结果是“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

豫让,战国早期人,是晋国的刺客。此人也是亡命徒,他受过智伯的大恩,非常忠诚。赵襄子杀智伯,漆其头骨以为饮器,他发誓要为智伯报仇。为此,不惜残身毁容,隐姓埋名。先装受过刑的残废,给厕所刷墙。

后装麻风病人,把自己弄成哑巴。两次刺杀都不成功。襄子感其诚,解衣令之刺,让他撒气,然后伏剑自杀。这是决意恩仇的个人行为,不是由政治家导演,也许够不上“主义”。但刺杀和劫持,从法律角度讲,是最低级的犯罪形式,它们和称为“主义”的活动在形式上无法区分。

聂政,战国中期人,是韩国的刺客。聂政刺韩累,也属于快意恩仇。

聂政到达韩国之后,正好韩国在东孟举行盛会,韩哀侯和相国、大臣们都在那里,他们身边守卫众多。聂政勇猛,没有考虑许多,他就直冲上台阶,前去刺杀韩傀,韩傀边逃边抱住韩哀侯。

聂政两次刺向韩傀,韩傀当场死亡。同时,他也刺中了韩哀侯。因为没有防

备,被聂政这么一冲、一刺杀,在场的韩国君臣侍卫全部都乱了套,人群一片混乱。

等侍卫们定下神来,一起来攻杀聂政的时候,聂政使出浑身的力气,大吼一声,向侍卫们冲杀过去,艺高人胆大的聂政,一下子就杀死了几十个人。聂政在刺杀韩傀又杀死十多个侍卫之后,已经力疲,被众人围住。他们围着聂政不敢向前,聂政已经刺杀了韩傀,也没有打算活着离开。他随即自己用剑划破脸皮,挖出眼珠,又割腹挑肠,当场惨烈死去。

聂政死后,韩国把聂政的尸体摆在街市上,以千金悬购他的身份与姓名。过了很久,也没人知道这个刺客究竟是谁。

他的故事之所以出名,是烈士背后还有烈女,即聂政的姐姐,名叫聂荣。

弟弟死了,无人收尸,姐姐发现,终举其名,最后哭死在尸体旁边。

荆轲,战国末年人,是燕国的刺客,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又入燕,也见于《刺客列传》。这是距司马迁最近,他亲自做过调查,着墨最多,记述最详,也最震撼人心的刺客。

秦国的将领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派兵向北侵占土地,一直到燕国南边的边界。太子丹非常的恐惧,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

“现在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黄金外加一万户人口的封邑来悬赏他的头。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见我,那么我才有办法来报答太子。”

太子说:“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我实在不愿意因为我太子的缘故,而伤害了尊长,希望您能够重新考虑一下!”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悄悄地去见樊於期,对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十分地刻毒。如今听说用万户邑、千斤金来悬赏将军的头,你打算怎么办?”

樊将军仰天长叹说:“不知道该怎么办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